魚波豆蟲病(Ichthyobodiasis Of rainbow trout )
[又名]口絲蟲病(Costiasis Of rainbow trout )。
[病因]病原體為飄遊魚波豆蟲(Ichthyobodo necator ),以前亦叫漂游口絲蟲(Costianecatrix)。
[症狀]病原體寄生於魚體鰓、體表及鰭條。病魚早期無明顯症狀,大量寄生時,體表及鰓黏液分泌增加,寄生處充血、發炎、細菌繼發感染後潰爛,鰓小片相互粘連,呼吸受阻,呼吸頻率加快,鰓蓋微開,病魚離群獨游,攝食不良,最終因呼吸困難而死亡。
[流行及危害]該病為世界性疾病。病原廣泛分布於寒帶、溫帶、亞熱帶,水溫4~30℃均能發病,但以12~25℃最為流行。該病對魚苗魚種危害最為嚴重,水溫上升期若養殖密度高,則更易發病。
[診斷]取體表黏液和鰓組織製作水封片,觀察到大量蟲體可確診。
[預防]放養魚苗用8~10毫克/升硫酸銅或10~20毫克/升高錳酸鉀或2%~4%的食鹽浸浴2—15分鐘。
[治療]①用福馬林167~200毫克/升浸浴20~30分鐘。②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5:2)長期浸泡,使池水達0.7毫克/升。③1%食鹽水浸浴1小時或3%食鹽水洗浴30分鐘或5%食鹽水中浸浴1分鐘。
(本文已被瀏覽 153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