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來源
號鍾,古琴名。 漢·劉向 《九嘆·愍命》:“破伯牙之號鍾兮,挾人箏而彈緯。”《淮南子·修務訓》:“鼓琴者期於鳴廉、脩營,而不期於濫脇、號鍾。” 高誘 註:“號鍾,高聲,非耳所及耳。” 唐 獨孤及 《夏中酬於逖華耀問病見贈》詩:“遙指故山笑,相看撫號鍾。”《雲笈七籤》卷一百:“ 黃帝之琴名號鍾,作清角之弄。”
齊桓公的"號鍾"、楚莊王的"繞樑"、司馬相如的"綠綺"和蔡邕的"焦尾",這四張琴曾被人們譽為“四大名琴”。
“號鍾”是傳說中周代的名琴,居古代四大名琴之首,此琴音之宏亮,猶如鐘聲激盪,號角長鳴,令人盪胸生雲。可此琴若不是巧遇齊桓公,齊桓公慧眼識琴、育人,只怕是早遭埋沒,難見天日。
桓公號鍾
齊桓公一次巡行,路過一村莊,突然聽到一陣琴音,五音不齊,齊桓公聽得難受,又有喧譁鼓譟之聲,便下車尋來。這時看見一群孩子圍著一個五六歲左右的男孩,男孩用身子緊護一琴,擋著如雨點般砸來的拳腳。桓公立即呵止,救下小孩。一問:原來是孩子抱琴沿村乞討,不料演奏難聽,被當作騙子,又因搶了乞丐的飯碗,遭乞丐群毆,可這孩子雖然被打,還捨命護琴,懂得珍貴物品。齊桓公是齊國的賢明君主,通曉音律,喜好操琴,頓生憐惜。將孩子帶回宮中,再看孩子手中琴,不覺驚訝萬分,他收藏了許多名琴,還沒發現竟有如此好琴。再問,才知琴是父親遺留的,還在母親襁褓中,父親就去世,長到五歲,母親又亡,父母只留得此琴,他不得不學父親操琴賣藝,無奈他沒學過,又無錢求師,只好亂彈。桓公看那孩子目聰靈秀,甚是憐愛。孩子又不知道自己名姓,就賜名“號鍾”。叫來樂師全力教習孩子彈琴, “號鍾”苦學勤練。過了數年,桓公正要征討魯國,第二天出征誓師,忽聽號角聲聲,鐘鼓鳴鳴,讓人精神陡長,摩拳擦掌,他試著吹牛角一和,更佳。此樂,明天出征,豈不是用到點子上?尋聲一看,是“號鍾”在彈琴,好不高興。第二天十萬大軍凜立,軍旗獵獵,桓公令部下吹起牛角, “號鍾” 奏琴與之呼應。牛角聲聲,琴聲切切,軍威頓振。“號鍾”在牛角的伴奏下彈出的旋律雄渾悲壯激昂亢奮,千軍萬馬人人個個只覺得熱血沸騰,鬥志昂揚,雄心萬丈,士氣倍增。果然一路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大勝而歸。
從此“號鍾”名聲遠播,人們為了紀念音樂演奏家號鍾,也為紀念伯樂齊桓公,便把此琴命名為“號鍾”,“號鍾”這一名琴便流傳了下來,也留下了音樂中“伯樂識千里馬”的故事。
號鍾歌詞
號鍾 LRC歌詞
[00:04.66]號鍾
[00:05.91]春秋時期,公子小白得一琴,曰“號鍾”,此琴與後期楚莊王的“繞樑”、司馬相如的“綠綺”和蔡邕的“焦尾”,共譽為“四大名琴”。
[00:06.83]公子小白有兄長名為公子糾,二人從小相依相護,閒時擊築而歌,倦時同席而臥。
[00:08.81]他是他最防備的兄弟,他是他最親密的仇敵。
[00:10.73]多年後,小白稱君,公子糾因奪位之罪被判斷首而亡。
[00:14.25]傳聞公子糾去後,小白曾彈奏號鐘琴,聲聲無奈,聞者落淚。
[00:14.64]
[00:15.08]作曲/編曲/混音:Tureleon
[00:15.57]填詞:蘇子暖
[00:16.08]演唱:夢璟SAYA
[00:16.69]
[00:43.65]夤夜星光點亮宮樓
[00:53.77]一晌風月事 一晌歡憂
[01:02.83]江山成憾血已涼透
[01:08.21]擊築不成歌 成愁
[01:13.62]
[01:15.26]夜過幾聲更漏 月過幾波雲綢
[01:23.31]情難收 淚咽在喉
[01:29.32]徒留 青書史冊幾墨點春秋
[01:37.25]醉眼笑王寇 煮酒嘆君侯
[01:43.97]
[01:44.42]偷雲換琉月 難逃陰晴圓缺
[01:51.64]舞劍亂飛雪 賦一闕生死約
[01:58.27]號鍾切切 弦盡音未絕
[02:06.74]壯志難歇 問誰 作鴻鵠燕雀
[02:12.77]
[02:41.67]坐看西樓白雲蒼狗
[02:50.24]多少流年走 多少溫柔
[02:58.37]韶華三千轉瞬白頭
[03:04.65]寂寞中駐眸 執手
[03:09.29]
[03:11.32]貪過一時風流 嘆過半世恩仇
[03:20.34]情難收 淚咽在喉
[03:25.69]徒留 斜暉脈脈江河水悠悠
[03:33.73]誰黃泉苦守 誰挑燈相侯
[03:40.82]
[03:41.13]擲生死一夢 換這蒼茫浮生
[03:47.88]功名與誰同 這天下憑誰贈
[03:55.20]又賦號鍾 歌冷徹三更
[04:02.81]一曲歲月不等 回首笑何曾
[04:10.17]
[04:10.62]偷雲換琉月 難逃陰晴圓缺
[04:17.30]舞劍亂飛雪 賦一闕生死約
[04:24.53]號鍾切切 弦盡音未絕
[04:31.41]壯志難歇 問誰 作鴻鵠燕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