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允文,字彬甫,四川仁壽人。紹興三十二年(1161),金主完顏亮渡淮大舉南侵,直逼長江北岸。虞允文以中書舍人參謀軍事,至採石犒師。適主將王權罷職,三軍無主,虞允文毅然督戰,大破金兵,創古代軍事史上以少勝多奇蹟。後虞允文官至左丞相,封雍國公,卒謚忠肅。宋嘉定九年(1216),在採石翠螺山廣濟寺旁建造虞公祠,由江東提舉李道傳主其事。淳�九年(1249),沿江置制使吳淵和知州張琰應虞允文曾孫、池州通判�虞之請,將祠加以修葺。數年後,知州馬光祖奉朝廷之命,將祠移至寶積山西側,改名為“英烈祠”。元代祠毀。明景泰三年(1452),知府李郁重建,恢復原名。成化七年(1471),知府施奇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擴建,始具規模。祠正中奉虞公像,兩壁繪虞允文採石大破金兵圖。當時地方官吏徵得朝廷同意,將採石大捷的十一月初一定為紀念日,每年這一天,由當地文武官員備豬羊前往祠內致祭,以後相沿成習。明末清初,祠、像均毀。清雍正八年(1730),知府李�在太白樓後建造翠螺書院,辟正中一楹為虞公祠,懸有“天性公忠”(宋高宗語)之匾。道光八年(1828),採石鎮紳黃裳捐資重修。清周在浚《虞允文祠》詩云:“烽傳千里照天紅,飲馬投鞭指顧中。遺事尚能留斷碣,土人亦解說英風。當年壁壘今猶壯,舉目江山舊不同。南渡功名夸第一,牧牛邱壠漸成空。”民國時,祠毀。
相關詞條
-
祠
祠是為紀念偉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相當於紀念堂)。這點與廟有些相似,因此也常常把同族子孫祭祀祖先的處所叫“祠堂”。祠堂最早出現於漢代,據《漢書·循吏傳》記...
基本信息 漢字演變 漢字釋義 古籍解釋 漢語大詞典 -
孫公祠
位於今安豐塘北岸,為祀孫叔敖造芍陂而建,始於何時尚未能詳。 後人為紀念孫叔敖,在陂北建有一祠,故名孫公祠。 “孫叔敖者,楚之處土也,虞邱相進之於楚莊王,以自代也。
-
虞姓
虞姓,是一個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四十四位,人口約三十八萬一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24%左右。
歷史發展 姓氏文化 姓氏名望 -
虞山鎮
虞山鎮隸屬江蘇省常熟市,地處長江三角洲腹地,是常熟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虞山鎮歷史可追溯至唐武德七年(624年)。2004年5月26日,原虞山鎮、大義...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人口民族 經濟 -
黃岡祠
黃岡祠,也作黃崗祠。為世界江夏莆陽黃氏總祖祠,別稱莆陽黃祖祠,興化黃祖祠。源自祖籍中國福建莆田,別稱興安。自唐迄清內外素有:“十狀元十宰相”,“六會元三...
黃岡祠簡介 黃岡祠歷代科舉名人 黃岡祠台灣江夏莆陽黃氏世系 -
虞允文
虞允文(公元1110年—公元1174年),字彬父,一作彬甫,南宋大臣,抗金名將。漢族,南宋隆州仁壽(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藕塘鄉)人,紹興年間進士。公元...
人物生平 個人作品 歷史評價 史籍記載 家族成員 -
三蘇祠
三蘇祠位於四川省西南眉山市中心城區紗縠行南街,分別距成都、樂山80公里,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的故居,明代洪武元年改宅為祠,祭祀三蘇,明末毀於...
歷史沿革 建築 文化背景 景觀集萃 相關信息 -
虞丞鄉
仁壽縣虞丞鄉地處龍泉山脈中段,是典型的山區鄉,山峰層疊、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是仁壽縣“山羊發展”重點鄉鎮之一;種植業以椪柑生產為重點,現有椪柑4200畝...
簡介 農業經濟 特色經濟 旅遊業發展 生態產業 -
唐叔虞
唐叔虞,亦稱叔虞、太叔,姬姓,名虞,字子於 ,岐周(今陝西岐山)人。因封在唐國,史稱唐叔虞。唐叔虞為周武王姬發之子,周成王姬誦同母弟 ,母王后邑姜(齊太...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趣聞軼事 歷史評價 家庭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