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嘯門

虎嘯門舊址在浙江省麗水市城區原皮革廠位置,有瓮城。瓮城面積300平方米,是市日的牛行與竹木行,平日很冷清,市日頗熱鬧。

城門簡介

虎嘯門(又名岩泉門),舊址在浙江省麗水市城區原皮革廠位置(今府前菜場東邊30米處),有瓮城。瓮城面積300平方米,是市日的牛行與竹木行,平日很冷清,市日頗熱鬧。1911年辛亥革命時,縉雲光復軍首領呂逢樵率部從虎嘯門入城,給虎嘯門增添了光彩。虎嘯門外的大路直通“栝蒼古道”,古代沒有公路,“栝蒼古道”是麗水--金華--溫州的必經之路,陸路的客商來往很多,他們來麗水大多住在虎嘯門,所有有“虎嘯門開歇店”之說。
虎嘯門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被拆除。據毛傳書《古城牆》一書回憶:“我於1953年調到麗水,當時麗水六個城門均在。縣政府決定開挖虎嘯門北側城牆,新開一條引好溪水進城的水渠,動員大家去義務勞動,本人也參加過。這條渠經文化宮門口進人民醫院內再匯入內河。這是我見到的第一次挖城牆”。姚金善先生回憶,他家住在九里,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他經常抓一些泥鰍拿到城裡賣,當時虎嘯門還在,他經過海潮鑽過城門洞就到府前菜場了。
舊城牆外一百米處,有一條護城壕,城牆腳與護城壕之間全是墳墓。早年窮人或少年人死後只雇兩個人將棺材抬到城腳那邊埋葬,麗水人過去有罵“短命鬼”、“城腳沿”的咒語,指的就是這些。虎嘯門外向北300米處,有一座圓形尖頂的白粉牆屋,叫“萬人塔”,是用來放置嬰兒屍體的。舊社會醫療條件差,兒童死亡率高,一兩歲的兒童死亡,不用棺材,只用草蓆一卷,僱人背到虎嘯門外的丟進“萬人塔”,任它腐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