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雲南省昆明市宜良縣竹山鄉蘿蔔地村
村內道路該村隸屬於竹山鄉烏舊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竹山鄉西邊,距離村委會1 公里,距離鄉政府所在地36公里。國土面積0.8平方公里,海拔2040米,年平均氣溫13.27 ℃,年降水量850毫米,適宜種植烤菸、玉米等農作物。截至2008年底,有耕地87畝,其中人均耕地0.98畝;有林地704.7畝。全村有農戶24戶,鄉村人口89人,其中農業人口89人,勞動力6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3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38 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1]
2、雲南省紅河州金平縣馬鞍底鄉蘿蔔地村
村莊遠景該村隸屬於馬鞍底鄉普瑪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鄉南邊,距離村委會3公里,距離鄉 3公里。國土面積有1.1 平方公里,海拔 1430米,年平均氣溫15-20 ℃,年降水量2000-2500毫米,適宜種植茶葉、草果、八角 等農作物。截至2008年底,全村民小組有農戶142戶,鄉村人口654人,其中農業人口654人,勞動力60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82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9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85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2]
3、雲南省大理州巍山縣廟街鎮蘿蔔地村
村情概況
進村道路該村隸屬於廟街鎮碧清村委會行政村,屬於半山區。位於廟街鎮西邊,距離碧清村委會1公里,距離廟街鎮3公里。國土面積1.09平方公里,海拔1.750米,年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723.1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烤菸、啤大麥等農作物。
自然資源
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97畝(其中:田210畝,地87畝),人均耕地1.10畝,主要種植水稻、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1289.8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5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3.95畝,主要種植藍桉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0畝,其中養殖面積10畝;其他面積4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路、電視、電話四通。全村有3戶飲用井水,有78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78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6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0戶(分別占總數的32%和26%)。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公里。截止2006年底,全村共擁有機車2輛。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1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00畝,有效灌溉率為6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5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6 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3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0萬元,占總收入的50%;畜牧業收入19.5萬元,占總收入的24%(其中,2006年內出欄肉豬240頭,肉牛40頭,肉羊30頭);漁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0.2%;林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0.2%;第二、三產業收入10萬元,占總收入的12%;工資性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0.6%。農民人均純收入1600元,農民收入以種殖、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5人(占勞動力的5.6%),在省內務工1人,到省外務工1人。
人口衛生
截止2006年底,該村有農戶78戶,鄉村人口266人,其中男性130人,女性136人。其中農業人口266人,勞動力200人。該村以彝族為主(是彝族、漢族混居地),其中彝族230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26人,參合率84.9%;享受低保1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碧清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廟街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公里,距離中學3公里。截止2006年底,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6人,其中小學生27人,中學生9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32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2006年末集體總收入0.2萬元,有固定資產2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1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務、財務。[3]
4、雲南省臨滄鳳慶縣洛黨鎮蘿蔔地村
村貌村情概況
該村隸屬於洛黨鎮桃花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洛黨鎮西邊,距離桃花村委會3公里,距離洛黨鎮4.5公里。國土面積0.49平方公里,海拔2230米,年平均氣溫21 ℃,年降水量10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水稻、小麥等農作物。
自然資源
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07.08畝(其中:田23.7畝,地83.38畝),人均耕地1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484.6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99.31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93畝,主要種植茶葉核桃蠶桑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15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28戶通自來水,有4.5戶飲用井水。有28戶通電,有2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71.43%和82.1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5戶(分別占總數的53.57%和53.57%)。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1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4.5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4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建有小水窖3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3.7畝,有效灌溉率為22.13%,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3.7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2 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3.7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62萬元,占總收入的46.36%;畜牧業收入4.63萬元,占總收入的32.42%(其中,2006年內出欄肉豬25170頭,肉牛2400頭,肉羊1800頭);林業收入0.3萬元,占總收入2.10%;第二、三產業收入2.07萬元,占總收入的14.50%;工資性收入0.58萬元,占總收入的4.06%。農民人均純收入679元,農民收入以糧種補助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5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人(占勞動力的0.08%),在省內務工3人,到省外務工1人。
人口衛生
截止2006年底,該村有農戶28戶,共鄉村人口107人,其中男性59人,女性48人。其中農業人口107人,勞動力5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4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4人,參合率87.85%;享受低保1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4.5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桃花希望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洛黨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3公里,距離中學4.5公里。截止2006年底,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2人,其中小學生8人,中學生4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07.0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385.35元(人均3.6元),一事一議籌勞175個(勞均4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 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級財務收支狀況等。[4]
5、雲南省楚雄州楚雄市大地基鄉蘿蔔地村
蘿蔔地村隸屬於大地基鄉大地基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鎮邊,距離大地基村委會16 公里,距離鄉政府駐地16公里。國土面積2.87平方公里,海拔1800米,年平均氣溫17 ℃,年降水量8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等農作物。有耕地39.91畝,其中人均耕地1.21畝;有林地2391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8戶,有鄉村人口33人,其中農業人口33人,勞動力1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6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7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21元。該村不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烤菸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