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通廠

濃縮甘肅百年工業史

許在今天,很少有人知道蘭通廠這個擁有135歲歷史的老廠曾在我國近現代工業史上的地位,它的前身就是洋務派首領之一——陝甘總督左宗棠創辦於1872年底的蘭州製造局。在歷史的煙雲中,它的遺址早已消失在現代化的水泥樓群里,今天已將所有的滄桑與輝煌濃縮於蘭通廠。

儘管蘭州製造局主要從事近代武器製造,但當時已具備了冶煉、鑄造、鍛壓、車、刨、鑽、鏜等一系列近代工業生產的設備和技術人才,為上個世紀50年代的國家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也為蘭州工業留下了寶貴的財富。蘭通廠的變遷史,或許就是蘭州近代工業變遷史的縮影。

舊時甘肅製造局分布圖

消失在樓群中的舊址

中秋過後,地處西北高原的蘭州,已是黃葉飄零。暢家巷、通渭路、萃英門,這些樓林深處的地方與往常沒什麼區別。一輛輛汽車穿梭來往,一棟棟高樓在日光中承受著歲月的蹉跎。暢家巷,窄小的巷子夾在高樓中間,進出的車輛催促著夾在攤販中間艱難挪步的人;通渭路的柏油馬路兩旁,鑲嵌在高樓的釉面瓷磚,在秋日暗淡的陽光中熠熠發光。翠英門(蘭大二院),曾經的工業舊址已被一個正建的高樓取代。

誰也不會記得,在這三處地方曾經有過西北地區最早最大的製造工廠。幾經變遷,今天蘭州製造局的子嗣蘭通廠已經有135歲的歷史。如果是一個人,肯定會懷念他曾經住過的舊址,而三處早就消失在樓群深處的工業遺址,今天都將所有的往事和希冀濃縮於蘭州市七里河區土門墩一個占地面積約53.3萬平方米的大工廠——蘭州通用機器廠。

蘭通廠的變遷史,或許就是蘭州近代工業變遷史的縮影。

明清以前的中國可謂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但由於晚清王朝的閉關鎖國,坐井觀天和不謀發展的腐敗封建統治,導致清朝經濟日漸衰退,外國列強的入侵使得中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倒是鴉片戰爭的炮火驚醒了封建王朝中的有識之士,他們認識到,要抵禦外來侵略,維護封建統治,非學習西方國家的先進工業不可。這也是在魏源“師其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影響下,十九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全國各地紛紛建立起了一批中國最早的紡織、麵粉加工和軍事工業。就是進入了“洋務運動”時期,左宗棠作為當時洋務運動派首領之一,他創辦的蘭州製造局,更是西北近代工業的搖籃。從《金城攬勝圖》上我們還可以看到一樣東西,有一個像“吸水龍”樣的機房建築,既有安裝蒸汽機的磚砌機房及高聳的煙囪,還有一條管道直通黃河。左宗棠考慮得很周到,這是為了解決百姓吃水和消防問題做準備。製造局在當時還製成了滅火機器,成為甘肅省滅火使用機器的開端。

百年歷史幾經變遷

在清同治以前,西北的製造工業仍是一片空白。儘管在我國遠古的四大發明中就有了火藥和指南針等等先進的技術。然而,直到西方列強入侵中國時,發現那些梳著辮子的國人作戰時竟還拿著長矛短刀……

根據歷史資料記載:清同治六年(1867年),陝甘總督左宗棠率軍抵達西安後,由於西北交通運輸不便,軍需供給困難,於是,左宗棠奏請清政府同意,於同治八年(1869年)籌建了一座小型軍工廠———西安機器局。同治十一年(1872年)7月,隨著左宗棠的移師蘭州,同時也將西安機器局搬遷至蘭州,更名為蘭州製造局。

到蘭州後,蘭州製造局最初建址於蘭州城南暢家巷,當時只修建了十餘間簡陋的工房,雖然生產能力有限,但生產武器所用原料都是好鐵。他們當時能依靠本廠的力量製造出銅帽和大小開花彈,還能仿造普魯土螺絲及後膛七響槍,並且改造了原有的劈山炮和炮架,基本上滿足了“西征軍”的武器裝備需求。從其產品來看,當時已能生產“後膛螺絲大炮”、“輪架大炮”、“後膛七響炮”及各種槍、炮彈。在擊敗俄、英支持的侵略軍的戰鬥中,起到了克敵制勝的重大作用,也是第一次在對外戰爭中使用自己製造的槍炮。

蘭州製造局在當時可謂紅遍天南海北,它的發達輝煌不僅讓左宗棠聲名大噪,它生產出的產品更是了得。另外,左宗棠還在蘭州於光緒元年成立火藥局,他們提煉的精品火藥與洋火藥並沒有差別,在這裡要給讀者說明的是,當時蘭州製造局的所有經費均在甘肅關內外辦理軍需款撥支。左宗棠和他的提督總軍賴長(又是製造局主持)還聘請福州、寧波、廣東等地有名的匠人,他們攜帶先進的機器來廠里做活。在製造上,他們不但學習洋兵器,還在西洋兵器的基礎上進行設計改制,他們超前的企業意識和生產理念由此可見一斑。

按照這樣的勢頭髮展下去,這個製造廠本應越來越壯大,可是歷史並非想像的那么簡單,有時候它會出現戲劇性地轉變。在光緒八年(1882年),左宗棠調任兩江總督以及收復伊犁等戰爭結束後,蘭州製造局也就停業了。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由於清政府擴建訓練新軍的需要,蘭州製造局重又開業。同年八月,蘭州道台彭英甲將該局遷至城內小倉子(今大眾巷,通渭路北段),並更名為蘭州機器局,有工匠、藝徒110餘人,修造槍炮彈藥。1917年盤距在甘肅的軍閥張廣建,又將該局遷址到城西舊舉院萃英門內,也就是今天的蘭大二院院內東部。

1926年時任馮玉祥西北軍師長的劉郁芬統治甘肅,又改名為甘肅製造局,製造槍炮彈藥等,以供軍需。抗日戰爭爆發以後,甘肅製造局由國民黨中央資源委員會和甘肅省政府接管,在1941年9月改名為甘肅機器局,除了修配軍械,還仿製一些比較簡單的皮帶車床。1942年為免遭日寇飛機的轟炸,該廠又遷至西郊土門墩。解放前夕,該廠的全部機械設備被軍閥洗劫一空,大部分機器運往青海。新中國成立以後,蘭州機器局結束了77年坎坷曲折的命運。1949年人民政府接收後,更名為蘭州人民機器廠,經過大規模改建後,又開始了新的征程,1952年改稱蘭州通用機器廠。

百年老廠欲破繭化蝶

或許在今天,是很少有人知道蘭通廠在我國近現代工業史上的地位,這個135年歷史的老廠曾經擁有與‘江南造船廠’同樣的輝煌,它曾是清政府在西北地區開辦的第一個洋務軍用工業,也是甘肅近代工業史上第一家軍工和機械製造的工廠,在整箇中國而言,也是最早的近代工業史上軍工和機械製造廠家之一。1955年,蘭通廠被國家定點生產成套採油機械設備,且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第一個抽油泵、第一個抽油機、第一個抽油桿……不但為上個世紀50年代的國家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也是排頭兵企業。遺憾的是,蘭通廠在1993年開始成了甘肅的特困企業。這個世紀老工廠主要生產的是固井、壓裂、修井、抽油、壓力容器、製冷、建築、軍工等九大類一百多個規格品種。

初冬的金城大地已有了絲絲入骨的寒意。位於土門墩的蘭通廠,像一位滄桑的老人默然無語。東來西去的車輛呼嘯著如水流般穿越在寬暢的西津大道上。這個經歷了一個多世紀輝煌與風雨的老工廠正在進行一次“破繭化蝶”的歷史性蛻變。破產重組意味著蘭通廠在歷經滄桑後,百廢俱興。因此,對於蘭通人來說,更是一種觀念的改變,一次浴火重生的機會。我們期待著他“破繭化蝶”後的美麗飛翔……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