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
為了在戰役中摧毀德軍的堅固防禦工事和新式重型坦克,蘇軍決定發展威力強大的自行火炮SU-152的成功使蘇聯坦克設計師們決定再設計一種基於新型IS坦克底盤的突擊炮,這個設計方案被命名為"241項目".1943年夏季,"241項目"正式上報GKO,很快GKO批准生產並裝備紅軍部隊,命名為ISU-152設計方案。蘇軍 SU-85 坦克殲擊車發展
1943年9月,在強渡第聶伯河戰役中首次使用了SU-85。良好的性能使其在蘇軍中十分受歡迎。1944年夏季攻勢中,蘇軍裝備SU-85的第1021自行火炮團摧毀了100多輛德軍坦克。近衛第1坦克集團軍的一名指揮官在報告中說:“新的坦克殲擊車在整個戰役中對我們的裝甲部隊進攻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對敵軍坦克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它們擁有良好的裝甲防護,裝備的火炮可以遠距離殺傷目標。同時,新的坦克殲擊車在防禦中也表現出色。”蘇聯一共製造了2329輛SU-85和315輛SU-85M。除了蘇聯紅軍裝備以外,波蘭,捷克的部隊也裝備了SU-85。蘇軍 SU-76 自行火炮
至1945年6月,SU-76共生產了14292輛,其中戰爭期間生產了其中的60%。改進的SU-76及時的裝備了部隊,但是由於它的一些不可靠性導致它在蘇軍前線乘員中口碑並不好,一些乘員呢稱SU-76為“蕩婦”。一開始,SU-76被編入混合的自行火炮團,任務是對步兵的近距離火力支援,而反坦克任務則是那些大威力自行火炮的事情。1944年底,SU-76被編入輕型自行炮兵,每組16輛,隸屬於標準的步兵師。SU-76攜帶的60發炮彈裡面有一部分是穿甲彈,它的優點是低輪廓,高機動性,很低的地面壓力使其能行駛在沼澤以及森林等不良地形,協同步兵可以直接用火力摧毀碉堡和敵軍加固的建築物。戰爭後期該車也被大量使用在巷戰中,但是其開放的上部結構往往一個手榴彈就可以殺死所有的乘員。反之,“裝甲鐵拳”這些反坦克的破甲彈對它的傷害效果卻顯著降低。到戰爭結束,蘇聯紅軍一共有119個輕自行火炮團和7個自行火炮旅裝備了SU-76。蘇軍 SU-76i 自行火炮
1943年4月3日,首輛SU-76i被送到自行火炮訓練團。蘇軍坦克手對SU-76i評價不錯,唯一的缺點就是它只有一個艙口所以一旦SU-76i中彈燃燒,逃生就有問題。1943年八月,卡沙塔諾夫設計局準備改進SU-76i。SU-76i被用作訓練車輛直至1945年底,之後SU-76i被正式宣布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