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的世界(電影)

蘇菲的世界(電影)

《蘇菲的世界(電影)》是由艾立克古斯達夫遜導演,西莉亞史都斯坦等主演的一部電影,於1999年上映。

蘇菲的世界(電影)

中文名:蘇菲的世界
英文名:Sophie's World

(圖)蘇菲的世界(電影)蘇菲的世界(電影)

出品地:挪威
發行公司:
製作公司:NRK公司
導演:艾立克古斯達夫遜 (Erik Gustavson)
原著:喬斯坦·賈德 (Jostein Gaarder)
  片名:Sofies verden
譯名:蘇菲的世界
片長:113分鐘

 演員:

西莉亞史都斯坦 (Silje Storstein)
湯馬士布諾姆森 (Tomas von Bromssen)

(圖)蘇菲的世界(電影)蘇菲的世界(電影)

安德琳沙特 (Andrine Sather)
畢勇傅勞柏格 (Bjorn Floberg)
影片類型:劇情
級別:普通
製作年份:2000
銀幕比例:可變形寬銀幕16:9(1.85:1)
片長:1:31:33
語言:挪威語DD2.0(192Kbps)
IMDB評分:5.6/10 (251 votes)
花絮:作家喬德坦·賈德 訪談(00:03:59)、
選單:英文動態選單
畫質:尚可
片基:柯式印刷,銀燙碼IP片基,讀碟流暢。
上映日期: 1999-8-6
國家地區: 挪威 / 瑞典
類 型: 荒誕 / 劇情

劇情簡介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有一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秘的一封信問她:『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就這樣,在一個神秘導師的指引下,她開始思索從希臘以至於康德、從馬克思以至於佛洛伊德等各個西方哲學所思考的大問題......
在此同時,蘇菲也接到了一些很不尋常的來信。誰是席德?她父親寫給她的信、生日賀卡為何會不斷在 蘇菲的世界 里出現,還要她轉交?為了解開這個謎團,蘇菲開始運用她新獲得的哲學知識。

(圖)蘇菲的世界(電影)蘇菲的世界(電影)

曾經,一位叫喬斯坦·賈德的高中教師寫出了一本小說《蘇菲的世界》,這本"關於哲學史的小說"遂成為風行世界的暢銷書。
在書中,作者對哲學的根源問題進行了通俗而概括的探討,奉獻與人們的是凝練的歷史長河中各個時期的智慧的積累和結晶,是一部主流的大眾化的哲學史。它的暢銷使人們意識到,並非學術的話題就是枯燥和不受歡迎的,小說以及據此拍攝的電影,使哲學走出象牙塔,成了大家熱衷的話題。
隨著內容有系統的、紀年體般的展開,涵蓋著各種哲學思潮的人物和思想,從悠遠的年代,跨越時空與變遷不提煉出來,分做各個彼此獨立的部分,批判地、理性地加以闡述和介紹,使人們跟著歷史的腳步,一同重溫西方哲學史。
蘇菲從信箱中取出的信上寫著"你是誰?"由此,引起這個一直喜歡探討宇宙和世間萬物的小姑娘的深刻思考。在課堂上她關於宇宙的神話對其哲學性的解釋引起大家的重視。在艾伯特的指點下,她從哲學的搖籃雅典開始,對柏拉圖和蘇格拉底的哲學做了介紹。她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見識包括達文西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從藝術、科學、建築、數學等方面予以鋪陳。在作品中,到處都凝結著文明的精華。從法國大革命到俄國革命,哥白尼、尼采、黑格爾、康德。引發的對他們精闢的清晰的哲學的闡述,又擯棄了艱深和抽象,佐之以歷史長河中那些彪炳史冊的輝煌時代和事件的再現,在哲學的命題上溫習人類文明史,令人耳目一新。

(圖)蘇菲的世界(電影)蘇菲的世界(電影)

影片在發揮作品所具有的非凡想像力方面達到了遊刃有餘的水平。

《蘇菲的世界》電影版點評

似乎可以和厚厚兩大本的原作撇開來談 , 我認為《蘇菲的世界》是一部非常神奇的電影。
片名是《蘇菲的世界》, 整部電影果然毫無背離地繞著蘇菲打轉 ! 所有哲學或歷史上的名人都知道她叫蘇菲 ! 米開朗基羅指著雕塑:“這就是你,蘇菲。”斷頭台上的女權主義者也長得一副蘇菲臉。十五歲的女孩收到信箱裡一封沒有署名的信:“你是誰 ?”自此打開哲學的大門。媽媽不知道她在說啥 , 老師被她氣得摔壞金魚缸 , 同學們一個勁地崇拜她…好象世上只有她思考“人類的存在”,“世界從何而來”, 其他的人物非常平面 , 可以說接近白痴; 艾伯特一開始站在“哲學導師”的立場 , 到後來也易位了 , 拉著他跑出小說世界的可是勇敢的蘇菲呢 ! 至此蘇菲被塑造成救世主的意圖已十分明顯。
“小孩拯救世界”那一套在許多電影、漫畫裡已玩過頭 , 除了針對主要觀眾是小孩外 , 倒還有一個有趣現象 : 對大人世界的失望。看完許多日本漫畫 ( 不管是科幻、偵探、美食 ) 會發現日本大人都是笨蛋 , 自私的腦袋裡只有錢 ( 根本不會想到“哲學”!? ) , 把世界弄得一團糟後才要小孩來對抗 , 這是在“讚揚”小孩的“純真未受污染”呢 ? 還是一股腦地在意識型態上把問題都丟給下一代 ? 不知這些人在美化小孩時 , 是真的這樣想 ? 或只是商業取向 ?
老師被蘇菲的“學識淵博”激得惱羞成怒 , 旁邊的同學也嚷嚷“自由、平等、博愛”, 我有一種紅衛兵打倒權威的快意 , 這倒可以和片中另一段法國大革命比較 , 一開始人為了自由而反抗 , 到最後卻以暴力進行恐怖活動 , 屠殺貴族及意見不同的人 , 許多大革命不都這樣 ? 一開始有很好的理念 , 卻因權力腐化 , 擴大成無法掌握預料的群體毀滅力量。權威被打倒後 , 自己是否會成為新權威 ? 權威的東西真的不好嗎 ? 還是那個“權威的形象”? 值得深思。片中雖然神化了蘇菲 , 不過有些地方一針見血 : 你知道 , 人總有一個時期是把所有人當白痴 , 認為只有自己是唯一會思考的人類的。
被神化的不只蘇菲 , 還有小說家 ( 我覺得這是本片兩大奇觀 ) , 幾乎到了無所不能呼風喚雨的境地。艾伯特第一次說“上校是創造我們的人。”不是發生大爆炸嗎 ? ─泄露天機遭天遣 ? 雖然後來得知是建築師在做實驗 , 不過你不覺得未免炸得太巧了一點 , 還有打雷閃電啊 ! 地球繞著蘇菲轉 , 而蘇菲繞著小說家轉。( 與哥白尼的理論呼應 ? 反諷 ? 小說家繞著小說轉 ? ) 作者是上帝嗎 ? 而誰是作者 ( 上帝 ) 幕後的黑手 ? 電影中我們看到蘇菲「逃」出了作者的統治 ( 因為他沒有料到白色賓士車 ? ) , 意識到自己的永生 , 不過在電影之外的黑手─導演可是設計好了一切啊。後設與反後設 ( 真的反嗎 ? ) , 小說人物能不能“制裁”作者 ? 或自行發聲 ( 不透過作家之筆 ? ) , 只是心態的問題吧 ! 寫《卡蜜拉》的懸疑作家拉法奴 , 晚年可是被自己創造的鬼物夢魘嚇死的 , 你說這是不是極致的報復 ? ( 但以另一種角度來說 , 死在自己小說中也挺幸福的 )
我還沒告訴你哪裡最神奇呢 ! 大爆炸發生時 , 那破爛房間、由近至遠拉長的鏡頭、浩大場面…煙火…還有蘇菲和小男生依依不捨的雙手 ( 出現兩次 ) …在在讓我想到《鐵達尼號》( 還有人想到《聖女貞德》 )。真的好神奇喔 ! 翻過原作後發現被刪被剪 , 改得亂七八糟 ( 雖然它現在這樣也蠻好玩的 ) , 嗯 ! 你不妨也去看看原作與電影。

電影小說之對比

蘇菲的世界,一個如影似幻的虛構空間,一個又一個來自“上帝”的哲學拷問,少女蘇菲從混沌中拉開一層又一層上演哲學史的舞台幕布,獻給了整個世界這樣一部不朽之作。
一、 關於人的哲學史
整個西方哲學史就是一部展示不斷探求人類自身位置,肯定人類價值,尋求人類出路的鬥爭史和前進史,艱辛曲折但始終呈上升趨勢。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這是人類恆古以來的困惑,偉大的箴言警醒著世人:認識你自己!
從偉大的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將哲學從天上拉到地下”開始,哲學家們就把原本投向於自然萬物的眼光聚焦到了人類自身,他們試圖發現人與世界最內在的聯繫,並以此為人類找到更好的生活方式。
哲學家們在漫漫的哲學追尋中逐漸意識到了自身在世界中的重要位置。
亞里士多德說:人,憑藉理性成為萬物的靈長;
斯多葛學派的塞尼卡說:對人類而言,人是神聖的。
古希臘的哲學家認識到必須從人自身出發才能找到人類最佳生死之道,因而從未停止對人本身的探究。什麼叫幸福,如何看待人的倫理道德?
人如何更好地生活?答案是眾說紛紜,眾口不一的。因為哲學,從來都是提問比回答更有意義。
在漫長黑暗,將人性置於神權祭壇的中世紀過去之後,哲人們把人文主義和人權推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對人本身和人的價值重新產生了信心。

(圖)蘇菲的世界(電影)蘇菲的世界(電影)

現代哲學之父笛卡爾提出“我思故我在”;
康德的哲學體系確立了理性即人的能動性和自主活動的價值,表現了強烈的人本主義精神。
西方哲學史的核心內容是研究終極的存在或是本體的學問,而這種研究在西方哲學中是通過人的理性來把握的,因而最終把理性確認為終極存在,這一研究也就形成了人本主義精神。
由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科學與自由意識的興起,近代哲學開始關注現實世界,從人與世界的關係中考察人類價值和生命意義,馬克思主義哲學適時確認了人作為價值主體存在的可能性。
哲學要指導人生,它引導人類去追求自身自由的實現和建立真善美統一的世界。哲學以人為出發點,以人的需求實現為目標。現代生態哲學就向人類敲響了警鐘:人應該如何正確處理與自然的關係?顯然,傳統的“人是大自然主宰”的觀念是應該受到質疑和修改的。
哲學在人們的固有觀念中是一門艱深智慧的學問。喬斯坦.賈德創作《蘇菲的世界》,目的在於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有趣的故事手法讓更多的讀者能夠無障礙地體驗到豐富奇妙的哲學史,有所收穫並能做出自己的判斷。這一目的本身就帶有濃厚的人本主義精神。
二、關於女性問題
閱讀《蘇菲的世界》由一個有趣的切入口:為什麼上校的孩子席德是個女孩,而蘇菲也是個女性角色?換句話說,喬斯坦.賈德為何要將這場哲學之旅的觀看者和體驗者都設定成女性呢?
這是不是只是一種隨意的巧合?
我認為不是。我們可以從書中關於哲學家對女性問題看法的敘述中找到佐證:
柏拉圖主張在一個理想國內,女性應該受到與男性同等的教育和訓練;
多瑪斯認為女人只在身體上比不上男人,靈魂的高貴純潔是完全等同於男子的,所謂的性別差異並不存在;
德古日為女權運動振臂高呼卻遭殺戮厄運;
西蒙波娃主張將存在主義套用到女權主義,所謂存在主義就是人文主義,主張女性必須掙脫內在的偏見或理想的束縛。
對以上這些提倡女性自由、平等的哲人們,喬斯坦.賈德表示了明顯的贊同和欽佩。《蘇菲的世界》借著這兩位女主人公表達了女性有權並應該自主接受哲學教育和薰陶,甚至在哲學領域有所建樹,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書中不僅要向讀者展示整個西方哲學史的脈絡,也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對女權主義思想的立場,這是具有進步價值和現實意義的。人,本來就包括男人和女人,只有在男女平等的條件下才能建立起一個以人為本,追求終極幸福的哲學理想。
三、 關於電影中的那個男孩
電影《蘇菲的世界》與小說顯著不同的一點在於增加了些感情色彩。其具體表現當在蘇菲穿梭於不同時代和國度時,總會碰到一個長得一模一樣的男孩並與其產生微妙的情愫。(抱歉,我忘了他叫什麼名字,他的名字總在不斷更換。當然,名字只是個代號,並不能代表其本質。關於名字與人本身的關係就要涉及到某些哲學探討了)。
相貌沒有不同,可是人的身份、地位、觀念、思維等等卻完全不同,人,只有放在一定的社會環境和歷史條件下才能確認其真正的身份,這又是一個有趣的哲學命題。
另外,這些場景讓人在觀看時不免會有人物重生,歷史輪迴的感覺。重生、輪迴,這些字眼本來就在哲學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四、關於蘇菲的出逃
蘇菲的出逃代表了二十世紀以來現代人的出逃欲望,表達了人類渴望逃脫被某種力量所操縱的困境,這種力量可能來自無法知曉的上帝,可能來自大自然,更有可能來自人類自身。
在蘇菲成功出逃後,電影和小說給出了兩個不同的結局。
電影中的蘇菲說:我們是思想,所以我們是永恆的。在一片喜氣洋洋中,一切似乎畫上了完滿句號:肉體可以消亡,思想卻永存。電影給了蘇菲一個結局,可是卻沒有給哲學史一個說法。
相比之下,我更喜歡小說的開放式結局:蘇菲在繼續不屈不撓地前行。哲學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當人們在苦苦追尋人類價值所在時,體現出的自主性其實就是人類價值的最好詮釋,人對幸福的追求是沒有止境的,誰也不能斷言何時何處何種生活方式是人類一勞永逸的終極歸宿。小說給出的是一個更具哲學精神的表達方式。人,作為有自主意識的人,不能放棄自己頑強抵抗和不斷探索未知領域的能力,不管這種能力多么微弱。
《蘇菲的世界》是一部通俗又不失高雅,簡易又不流於貧乏的優秀的哲學史入門作品,其價值不僅僅是在於把哲學史描繪給讀者,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哲學強盛不衰的生命力和魅力。當我們看完這部小說(或是電影)時,我們應該嘗試著像哲人一樣看待世界,或許,我們就會發現不一樣的風景。

光碟

中文名:《蘇菲的世界》
英文名: Sophie''s World
出 品 地:挪威

(圖)蘇菲的世界(電影)蘇菲的世界(電影)

發行公司:
製作公司:NRK公司
導演:艾立克古斯達夫遜 (Erik Gustavson)
原著: 喬德坦·賈德 (Jostein Gaarder)
演員:西莉亞史都斯坦 (Silje Storstein)
湯馬士布諾姆森 (Tomas von Bromssen) (《狗臉的歲月》)
安德琳沙特 (Andrine Sather)
畢勇傅勞柏格 (Bjorn Floberg)

劇情

級別:普
製作年份:2000
銀幕比例:可變形寬銀幕16:9(1.85:1)
片長:1:31:33
語言:挪威語DD2.0(192Kbps)
字幕:韓文、英文、中文(繁)、中文(簡)、
盤面格式:D5
容量:4.11G
IMDB評分:5.6/10 (251 votes)
花絮:作家喬德坦·賈德 訪談(00:03:59)、
選單:英文動態選單
畫質:尚可
片基:柯式印刷,銀燙碼IP片基,讀碟流暢。

劇情介紹: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有一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秘的一封信問她:「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就這樣,在一個神秘導師的指引下,她開始思索從希臘以至於康德、從馬克思以至於佛洛伊德等各個西方哲學所思考的大問題......

在此同時,蘇菲也接到了一些很不尋常的來信。誰是席得?她父親寫給她的信、生日賀卡為何會不斷在 蘇菲的世界 裡出現,還要她轉交?為了解開這個 謎 團,蘇菲開始運用她新獲得的哲學知識。可是事實的 真相 比她所想像的更怪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