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作 者:武卉昕 著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時間:2011-8-1
版 次:1頁 數:321字 數:310000
印刷時間:2011-8-1開 本:16開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I S B N:9787010101729包 裝:平裝
編輯推薦
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在世界倫理學發展史中占有特殊的一席之地,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產生和發展更是作用重大。《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興衰史》以歷史唯物主義方法,完整系統地解讀了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在20世紀近一百年間發生、發展和衰落的歷史,論證了其內部的理論邏輯體系,並從倫理學的研究視角反映了從社會主義蘇聯向資本主義俄羅斯的根本轉變,以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終結和蘇聯解體的這一事實證明了道德倫理和社會發展變遷之間的作用與反作用。《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興衰史》不僅為探尋當今俄羅斯社會道德價值觀嬗變的原因提供了理論依據,而且為事實上脫胎於蘇聯倫理學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研究提供了實證性學術論據。
內容簡介
本書按照時間順序,完整闡述了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發展歷史,論證了其內部的理論邏輯體系,並從倫理學的研究視角反映了從社會主義蘇聯向資本主義俄羅斯的根本轉變。具體而言,本書將20世紀蘇俄倫理學的發展史劃分為七個階段,用七個部分(導論和一至六章)的篇幅,逐一加以闡述: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萌芽(20世紀20年代中期之前)、形成(50年代)、發展(60年代)、成熟(70年代)、新變化(80年代前期)、終結(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後蘇聯時代的倫理學與社會道德生活。
作者簡介
武卉昕,女,1973年生,蒙古族,黑龍江省遜克縣人。現為東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2007年獲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學位,2008-2011年於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11年以國家公派訪問學者身份赴莫斯科大學訪學。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歷史興衰”、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蘇聯解體與道德價值觀嬗變”等項目5項,出版專著《社會學視闡中的文化意蘊》,在《馬克思主義研究》、《國外社會科學》、《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近20篇。曾獲黑龍江省第14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目錄
序
導論
一、20世紀蘇俄倫理學的發展階段及其特點
二、馬克思主義與倫理學在俄羅斯的產生
三、20世紀50年代之前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發展脈絡
第一章 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形成(20世紀50年代)
第一節 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與蘇聯實際的結合
第二節 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科學化的開端
第三節 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研究人道主義化的開端
第四節 共產主義道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
第五節 蘇共22大和《共產主義建設者道德法典》寫入黨綱——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形成的標誌
第二章 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發展(20世紀60年代)
第一節 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研究導向的變化
第二節 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理論前提和基礎的形成
第三節 “倫理學是科學”之研究導向的確立
第四節 A.φ.施什金的倫理學貢獻
第五節 20世紀60年代列寧倫理思想研究狀況
第六節 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人道主義化轉向
第七節 共存於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體系內的道德意識形態和道德理論形態
第三章 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成熟(20世紀70年代)
第一節 20世紀70年代蘇聯倫理學關注的焦點問題
第二節 20世紀70年代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
第三節 全面展開的人道主義化
第四節 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思想價值體系和科學研究體系的最佳統
第四章 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新變化(20世紀80年代前期)
第一節 20世紀80年代前期蘇聯倫理學界集中討論的問題
第二節 20世紀80年代前期蘇聯倫理學代表性人物和著作
第三節 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馬恩經典作家倫理思想研究狀況
第四節 20世紀80年代前期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研究的基本特點
第五章 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終結(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1990年)
第一節 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反思
第二節 “改革和道德”圓桌會議——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終結
第三節 走出馬克思主義視野的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問題的癥結
第四節 蘇俄馬恩列道德觀研究綜述
第六章 後蘇聯時代的倫理學與社會道德生活
第一節 俄羅斯倫理學的馬克思主義傳統
第二節 俄羅斯意識形態回潮與社會道德生活的變化
第三節 俄羅斯團隊精神回潮
第四節 俄羅斯公民道德教育的復歸
附錄1 20世紀俄羅斯倫理學編年史
附錄2 新思維和倫理學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