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海軍艦隊
正文
蘇聯海軍的戰略戰役軍團。由水面艦艇、潛艇、航空兵、陸戰隊和海岸火箭—炮兵等兵種部隊組成。屬海軍總司令領導和指揮。設有司令部、其他指揮機構和勤務部門。下轄區艦隊或分艦隊、海軍基地、艦艇支隊或總隊、航空兵師和陸戰師或團等。主要使命是在一定的海洋戰區獨立地或協同其他艦隊和軍種部隊遂行戰役、戰略任務,參加戰略核突擊,消滅對方海軍兵力,破壞對方和保護己方海上交通線,實施登入和抗登入作戰。自20 世紀 30年代以來,蘇聯海軍一直保持北方、太平洋、波羅的海和黑海等4個艦隊。北方艦隊 前身是在1933年建立的北冰洋區艦隊,1937年改為北方艦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加對德作戰。戰後,成為蘇聯海軍實力最強的艦隊。80年代初,編有戰略飛彈核潛艇42艘,其他潛艇138艘,“基輔”級航空母艦1艘,其他大、中型水面戰鬥艦艇約80艘,海軍飛機300餘架,陸戰隊1個旅。司令部駐北莫爾斯克。海軍基地有波利亞爾內、阿爾漢格爾斯克等。
太平洋艦隊 前身是1731年俄國建立的鄂霍次克區艦隊,1856年改稱西伯利亞區艦隊。1897年,其主力侵占中國旅順。1900年,參加八國聯軍在中國大沽口登入。1904~1905年,組成太平洋第1、第2分艦隊,在日俄戰爭中敗北。十月革命後,1932年,建立遠東海軍。1935年,改稱太平洋艦隊。1945年,參加對日作戰,同時在旅順設海軍基地。1955年,旅順基地交還中國。80年代初,編有戰略飛彈核潛艇20餘艘,其他潛艇100艘,“基輔”級航空母艦 2艘,其他大、中型水面戰鬥艦艇90艘,海軍飛機400餘架,陸戰隊1個師。司令部駐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海軍基地有蘇維埃港、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等。
波羅的海艦隊 創建於1700~1721年“北方戰爭”時期。十月革命時,波羅的海艦隊萬餘名水兵參加武裝起義,“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炮擊冬宮。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波羅的海艦隊參加對德作戰。80年代初,編有潛艇30餘艘,大、中型水面戰鬥艦艇40餘艘,海軍飛機200餘架,陸戰隊 1個旅。司令部駐波羅的斯克。海軍基地有塔林、利耶帕亞和里加等。
黑海艦隊 1783年建立,1855年覆沒,1871年重建。十月革命後,1920年,蘇聯組建黑海與亞速海海軍。1935年,改稱黑海艦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參加對德作戰。80年代初,編有潛艇20餘艘,“莫斯科”級直升機母艦2艘,其他大、中型水面戰鬥艦艇80餘艘,海軍飛機300架,陸戰隊 1個旅。司令部駐塞瓦斯托波爾。海軍基地有巴拉克拉瓦、波季、敖德薩等。
蘇聯海軍艦隊發展迅速,兵力已由近海伸向遠洋,派出常駐地中海、印度洋和南中國海的海外分艦隊或編隊,並在國外攫取了數處海軍基地的使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