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推薦1:蘇維埃廣袤的天空中,不能任由他人踏足, 一支獨立的防禦性力量由此誕生,在近百年的歷程中發揮著自己獨特的作用。
推薦2:在艱苦的衛國戰爭中,國土防空軍的將士用自己的鮮血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換來了的榮耀,血灑長空的豪邁氣概換來的是蘇聯英雄的光榮稱號。
推薦3:英雄的光環總是容易被籠罩在進攻性力量的頭上,防禦性質的國土防空軍卻常被遺忘。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架設起空中屏障的防空軍同樣也是英雄。
推薦4:時間的長河中,沉睡著太多的真相,擊落U-2偵察機、古巴飛彈危機、西德青年突降紅場、誤擊民航客機,為你解讀國土防空軍的參與的重大歷史事件。
作者簡介
吳榮華,上海人,自幼酷愛歷史,並逐漸成為軍事發燒友,對軍事理論、軍事人物、軍事歷史、武器裝備等有濃厚興趣,尤其關注蘇俄軍事歷史研究,著有《二戰蘇聯海軍史》、《蘇俄遠程戰略航空兵全史》等作品,並在相關軍事雜誌發表文章數十篇。
目錄
第一章 新兵種的誕生
部隊初創
不斷完善
持續發展
第二章 從莫斯科到史達林格勒
邊境序戰
莫斯科的天空
激戰列寧格勒
初期作戰
史達林格勒與高加索
保衛重要樞紐
第三章 走向勝利
新一輪的較量
完善與調整
十次打擊
最後的勝利
第四章 獨立成軍
新軍種誕生
裝備的更新
群英薈萃
第五章 走向輝煌
空中衛士
新的轉變
步入巔峰
第六章 空防合一
曲折前行
新的轉型
空天防禦
第七章 天空屏障
作戰飛機
防空飛彈
雷達
第八章 冷戰風雲
反偵察
對外行動
第九章 尾聲
附錄一 國土防空軍歷任司令
附錄二 二戰獲得近衛稱號的國土防空軍部隊
附錄三 二戰獲得榮譽稱號的國土防空軍部隊
附錄四 二戰獲得勳章的國土防空軍部隊
附錄五 國土防空軍在主要時期的作戰序列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戰後不久的1946年2月,蘇聯成立了國土防空軍司令部,設立國土防空軍司令,直屬於蘇聯武裝力量炮兵司令,國土防空部隊司令部奉命制定加強伏爾加河沿岸防空、烏拉爾和西伯利亞防空和在中亞建立對空防禦的計畫。隨後,蘇軍將原先在1944年12月建立的4個防空方面軍(西、西南、中央和外高加索)和3個防空集團軍改編為3個防空區和2個防空集團軍。1946年5月23日,中央防空區改編為西北防空區。
1946年4月,防空軍殲擊航空兵共有2個防空殲擊航空兵集團軍、3個防空殲擊航空兵軍、24個防空殲擊航空兵師、83個防空殲擊航空兵團,裝備飛機5412架(蘇制殲擊機1706架、國外生產殲擊機2961架,主要是P-39、P-40、P-63和“噴火”,72架A-20G夜間攔截機以及其他飛機673架)。1946年4月,防空殲擊航空兵開始裝備最初的噴氣式殲擊機雅克-15。由於戰後部隊的大規模縮減和整編,1946年10月防空軍總兵力只有14.7萬人。
1947年2月27日~3月10日,防空軍高級將領會議舉行,參加會議的有中將安得列什科(В.И.Адриашенко)、格拉希莫夫(А.В.Герасимова)、古杜緬科(П.Е.Гудыменко)、馬卡耶夫(С.И.Макеев)、佩斯特羅夫(С.А.Пестов),少將阿諾羅夫(Н.А.Аноров)、瓦西里科夫(Н.К.Васильков)和庫爾雅諾夫(Н.Ф.Курьянов)。會議主要討論了新形勢下的全國大型工業中心和經濟中心的防空問題,並以此制定了各類防空部隊組建的原則。
1947年7月15日~8月1日,蘇軍在防空軍司令納戈爾諾領導下進行了大規模實兵演習。1949年6月,蘇軍進行了高炮團對抗單個與多個空中目標的實兵演習。
在國家防空的組織方面,各軍種之間再次發生衝突:防空軍建議增加防空軍區的數量並建立類似於國土防空的國家對空防禦;陸軍建議恢復戰前編制,按軍區劃分國土防空兵力;而空軍則建議將防空軍劃歸空軍。
經過激烈的爭論,史達林最終拍板定案。1948年7月防空軍成為獨立軍種,不再隸屬武裝力量炮兵司令。當時其主要任務是:積極進行國土防空特別是國土境內的重點地區、境內武裝部隊及海岸地區海軍艦艇集結地和作戰地區的防空工作。最高司令部設在莫斯科,擔負非邊境地區的防空。為此,蘇軍組建了12個防空區,取代了原先的4個防空區。在各邊境軍區和艦隊組建了邊境防空區,由各軍區和艦隊管理指揮。由於這一結構調整,防空殲擊航空兵飛機數量減少到1909架。
1948年8月14日,莫斯科防空區在原先的西北防空區基礎上重新建立,防空區下轄防空殲擊航空兵第64集團軍(轄防空殲擊航空兵第56、78和第88軍),探照燈第2和第3師,近衛高射炮兵第1師,高射炮兵第74、76、80和第96師,高射炮兵第1287、1306、1326、1329和第1383團,獨立高射炮兵第33營,觀測預警通信第3、6和第14團,指揮第98團等。而巴庫防空集團軍則下轄高射炮兵第1、19、43、49和第50師,探照燈第1旅等。
1949年4月,隨著北約組織的成立,北約飛機在蘇聯領空的偵察飛行強度和範圍增大,帶來了更大的威脅。然而,蘇軍政府領導人發現經過改造的國土防空體系不能有效地對抗已能深入列寧格勒、明斯克和基輔的空中入侵者,於是開始對國土防空部隊進行一系列的組織改造。為了從組織上消除對空防禦分散的缺陷,蘇聯在各邊境軍區和艦隊組建了邊境防空區。邊境防空區的組織和領導仍舊由各軍區和艦隊負責。但此舉未取得預期的效果,因此軍事領導層在邊境防空區的基礎上組建了“邊境線空中防禦”。同時,邊境線空中防禦改由空軍總司令領導(空軍第一副總司令兼任邊境線空中防禦部隊司令),邊境線空中防禦區防空由軍區司令直接負責改為由空軍各集團軍司令負責。但是遺留下來的對空防禦分散的缺點實際上沒有任何改善。北約飛機侵犯領空更加頻繁,而且入侵縱深已經達到莫斯科郊區。
從整體上來看,防空軍的實力不可謂不強。1950年防空軍殲擊航空兵有飛機5220架(3100架米格-15、500架拉-9/11 、160架米格-9、65架雅克-23、150架拉-5/7、1000架雅克-3/9、105架P-63、40架P-40、110架P-39),此外還裝備高炮16700門(1萬門37毫米、3350門57毫米、1750門85毫米、1600門100毫米)。另外,莫斯科防空區開始計畫儘快裝備蘇聯第一代地空飛彈C-25,飛彈計畫布置在莫斯科中心區100公里以外,當時飛彈設計最大射高可以達到2萬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