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1930年,在德國工程師愛華德.格羅特的領導下,蘇聯開始了一種重裝甲中型坦克的研發,以替代T-24坦克。在1929年底到1930年初,蘇聯代表團出訪德國並邀請了格羅特來到蘇聯。到了蘇聯後,格羅特在航天部所屬“布爾什維克”工廠的AVO-5設計辦公室工作。在這裡,新坦克開始了研發,它被叫做“TG”坦克,取自“坦克.格羅特”的開頭字母。
TG坦克設計指標是戰鬥全重20噸,最大行駛速度40km/h,巡航速度25km/h,裝甲厚度15mm,20mm,30mm。格羅特為TG坦克特意設計了一種氣冷,使用汽化器的發動機,功率達到240hp,相當於176.5kw。武器包括:一門76mm加農炮,一門37mm加農炮,以及4到5挺機槍。軍需部完成了對方案審批。1931年,TG坦克的生產準備工作被當作優先任務執行。計畫第一批生產50到75輛,以熟悉生產流程。生產及測試的工作都準備好了。因此,T-24隻是被當作臨時型號在生產。在完工了80輛T-24以後,哈爾科夫機車廠關閉了原來的生產線,準備生產TG坦克,計畫在1932年生產出2000輛。
S.A.京澤科,蘇維埃炮兵軍工委員會第三局局長,於1930年底訪問了英國。在同英國工程師的談論中,他了解到了英國正在研發的新型16噸代號A-6的坦克,也就是MK-III(瓦倫丁)。在對維克斯兵工廠的考察中,他還了解到一些坦克設計的信息,技術以及參數。回國後,京澤科立刻向紅軍最高委員會提交了一份詳細的報告。這份報告引起了最高委員會的高度重視,他們認為英國MK-III型坦克的各項技術指標比TG坦克更接近蘇維埃機械摩托化委員會的《坦克-拖拉機-汽車-武器裝備標準》的要求。
與此同時,“布爾什維克”工廠正在生產TG坦克的原型車。從1931年9月2日起,蘇維埃第二國防委員會制定了項目的管理體系。來自政治委員會的麥德佛德負責總體管理,K.K.斯肯負責設計工作,N.V.巴依科夫負責生產,紅軍機械化摩托化委員會的A.沃羅布耶夫為負責設計的二把手。用於試驗的原型車於1931年夏季完工。坦克的武器分三層布置,車體長達7.5米,炮塔位置偏後。在它下部的廂體裡是連著上部履帶的齒輪傳動機構,以及一個裝有潛望鏡的小炮塔,和液壓助力傳動系統。
性能
坦克裝備有一門76.2 mm格羅特/斯亞特夫加農炮作為主炮,固定安裝在車體前部。再加上三挺安裝在球形基座里的馬克沁機槍,全部位於炮塔下的廂體裡,構成了坦克的第二層火力圈。主炮的水平射界是左右各10度,垂直射界是-8度到+12度。兩挺DT機槍設定在車體兩側的正副駕駛座邊。它們構成了坦克的第一層火力。兩挺機槍各自擁有一個有限的弧形射界。
第三層即最上層的武器,是一門裝在可旋轉炮塔里的37mmPS-1加農炮。它具有良好的射界。垂直方向有-12度到+30度,因而既可以打擊地面目標,也可以對付低空的飛機。彈藥基數是這樣的:攜帶50發76.2mm炮彈,80發37mm炮彈,以及7000發機槍子彈。乘員共5人:一名駕駛員,一位車長(兼37mm炮手),一名機槍手,一位炮長(負責76.2mm炮),以及裝填手。車體前方的3個觀察窗為駕駛員提供了一定的視野。炮塔上裝有一部潛望鏡,供車長使用。駕駛艙上方開有兩扇艙門供乘員進出。
裝甲防護為:8,13,16,20和30mm,車體使用焊接接合。車體後部裝有M-6汽化器發動機,功率為250hp,相當於184kw。在樣車試驗時,格魯特設計的發動機尚未完成。傳動系統包括:多級變速齒輪,主離合器,6擋V型變速器,全換向機構,側離合器,倒擋齒輪。
懸掛系統擁有相互獨立的彈簧,類似於克里斯蒂安坦克。行走機構包含了:兩個惰輪,10個大直徑“彈性”負重輪,6個拖帶輪(4個暴露在外的較大直徑的,2個小直徑的)。另外,在後部有與履帶相連的導向齒輪。所有負重輪裝有剎車,供除去履帶時使用。
道路測試完成於1931年6月27日至10月1日。25噸的TG坦克最高時速達35km/h,最大行程為165km。 在測試中,發現了傳動系統,牽引系統和齒輪機構並不可靠。機械化摩托化委員會和蘇維埃炮兵軍工委員的代表們組成了一個委員會對研究試驗結果。討論後一致決定將TG暫定為試驗型號,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測試。儘管改進了測試中發現的缺陷,TG坦克最終還是被認為不適合量產。有關TG坦克的進一步研製工作被無限期擱置,愛華德.格羅特的一切職務也被解除。不久以後,在1933年8月,格羅被要求離開蘇聯。儘管事實上TG坦克沒有被量產,但蘇聯的坦克工程師們卻從TG坦克的研製中獲得了設計中型坦克的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