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烈士陵園

蘇州烈士陵園

蘇州烈士陵園始建於1956年4月,2000年重新改建,占地140.5畝,建築面積1838平方米,綠化面積7萬多平方米,占總面積的80%以上。蘇州市烈士陵園為蘇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和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5年被國家民政部表彰為全國烈士紀念建築物管理工作先進單位,2002—2003年度蘇州市文明單位,2003-2004年度江蘇省文明單位,2004—2005年度蘇州市文明單位標兵,2005-2006年度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2005、2006年、2007年蘇州市創建平安單位先進集體,歷年蘇州市民政局工作目標管理一等獎。

簡介

(圖)通往烈士墓區和烈士骨灰堂的花崗石台階花崗石台階

烈士陵園位於虎丘區橫塘鎮橫山(原名黃山)西麓,始建於1956年4月,2000年重新改建,占地140.5畝,建築面積1838平方米,綠化面積7萬多平方米。蘇州市烈士陵園為蘇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和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陵園坐東朝西,依山而建。陵園的建築形式具有蘇州地方風格。中軸線以上依次建有台階、甬道、弔唁平台、紀念碑,均用金山花崗石構築。園內蒼松翠柏林立,四季花卉盛開,環境幽靜整潔,是革命烈士安息的理想場所。每年前來祭掃的各界民眾達7萬多人次。蘇州烈士陵園建設“以烈士褒揚為主,形成集宣傳、教育、遊覽於一體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基地”。改建後的烈士陵園分紀念瞻仰和烈士安息兩個區。紀念瞻仰區位於陵園中心位置,採用主軸線對稱布局。軸線長約160米,由西向東依地貌呈階梯形,相應建築依次為大門、牌坊、烈士事跡陳列館、烈士陵園電教館、悼念廣場、紀念碑。紀念碑呈四棱形,碑高27米,寓意1949年4月27日蘇州解放日,碑上鐫刻陳毅元帥為蘇州烈士陵園的題詞“為人民利益而犧牲是最光榮的”,碑底柱正面和兩側各刻有一幅浮雕,畫面分別為“百萬雄師過大江”、“烽火沙家浜”、“鐵嶺關大捷”,背面是中共蘇州市委、蘇州市人民政府重建陵園的紀念碑文。陳列館為兩層仿唐建築,館內按歷史進程分星火燎原、浴血奮戰、迎接曙光、艱難探索、新的征程五個部分布展,展出不同時期犧牲的80位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跡。悼念廣場1000平方米,可容千人憑弔。烈士安息區,位於紀念瞻仰區北側,由烈士墓群和烈士骨灰堂組成,烈士墓群分三壇五區,安葬258位烈士的遺骸,烈士骨灰堂安放著62位烈士的骨灰。

構造

(圖)蘇州烈士陵園蘇州烈士陵園

改建後的烈士陵園分紀念瞻仰和烈士安息兩個區。紀念瞻仰區位於陵園中心位置,採用主軸線對稱布局。軸線長約160米,由西向東依地貌呈階梯形,相應建築依次為大門、牌坊、烈士事跡陳列館、烈士陵園電教館、悼念廣場、紀念碑。

紀念碑呈四棱形,碑高27米,寓意1949年4月27日蘇州解放日,碑上鐫刻陳毅元帥為蘇州烈士陵園的題詞“為人民利益而犧牲是最光榮的”,碑底柱正面和兩側各刻有一幅浮雕,畫面分別為“百萬雄師過大江”、“烽火沙家浜”、“鐵嶺關大捷”,背面是中共蘇州市委、蘇州市人民政府重建陵園的紀念碑文。

陳列館為兩層仿唐建築,館內按歷史進程分星火燎原、浴血奮戰、迎接曙光、艱難探索、新的征程五個部分布展,展出不同時期犧牲的80位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跡。悼念廣場1000平方米,可容千人憑弔。烈士安息區,位於紀念瞻仰區北側,由烈士墓群和烈士骨灰堂組成,烈士墓群分三壇五區,安葬258位烈士的遺骸,烈士骨灰堂安放著62位烈士的骨灰。

烈士簡介

(圖)緬懷先烈緬懷先烈

頓華榮(1915─1952),山東省平北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二十三軍六十九師二0七團戰士。一九五二年六月二十三日逝世,年三十七歲。

殷啟輝(1926-1952),江蘇省蘇州市人。1946參加革命,經組織批准去台灣從事地下活動。1952年8月8日由於叛徒出賣,喋血寶島,英勇就義。

胡永濟(1924—1952),遼東遼陽人。中國人民志願軍五十軍一四九師股長,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十六日逝世,年二十八歲。

黃國財(1929—1953),黑龍江海侖縣人。中國人民志願軍四十五軍一七五師三七五團警衛連班長,一九五三年七月十四日逝世,年二十四歲。

王進秀(1921—1953),江蘇省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蘇南軍區解放團政指,一九五三年二月十一日逝世,年三十四歲。

張子成(1923 —1951),湖南省瀏陽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二十四軍七十一師副班長。一九五一年四月二十八日逝世。

張萬義(1935 — 1958),安徽省當塗縣高岑鄉人。中國人民解放軍00九九部隊二支部一分隊二連戰士。一九五八年六月十日逝世,年二十三歲。

園內建築

革命烈士紀念碑

(圖)蘇州烈士陵園

大門

紀念碑呈四棱形,正面刻有陳毅元帥題寫“為人民利益而犧牲是最光榮的”十三個大字。碑高27米,基座有4層台階,寓意1949年4月27日蘇州解放之日。
悼念廣場

陵園大門至烈士紀念碑直線距離達162米,高度落差10.5米,中間分為三個廣場,其間55級台階相聯,兩側是專門為便於殘疾人通行而建的無障礙通道。最高層面的悼念廣場寬30米、長32米,合975平方米,能一次容納1000名民眾進行祭掃悼念活動。

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

陳列館為兩層仿唐建築,館內按歷史進程分星火燎原、浴血奮戰、迎接曙光、艱難探索、新的征程五個部分布展,展示不同時期犧牲的80位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跡。

電教館

(圖)蘇州烈士陵園

緬懷橋

是位於廣場南側與烈士事跡陳列館對稱的一幢二層樓,電教館通過音響、錄像、影視手段,宣傳革命烈士事跡。電教大廳一次可容納150名觀眾。

紀念牌坊
是一座四柱三門的金山石牌坊,高8.6米、寬13.7米,中間兩根石柱上正反面各鑿刻有對聯。位於正門入口緬懷橋後,直接通向悼念廣場和紀念碑。

革命烈士骨灰堂

一樓大門正面是蘇州工藝漆屏,上刻毛澤東詩詞《碟戀花·答李淑一》。漆屏面前是一尊漢白玉浮雕,中央圖案為五角星,周邊是花圈狀的稻麥穗。二樓正面靠牆100座存放烈士骨灰盒的穴位統一用紅木製作,上面雕刻了花草圖案,迄今已安放了62位烈士的骨灰。

管理

(圖)墓地墓地

宗旨:紀念先烈,教育人民。

1、烈士紀念建築物建設維護與環境美化;

2、烈士骨灰保存;

3、烈士遺物和革命史料陳列;

4、革命史料蒐集編寫;

5、烈士文物檔案建立及文物保管;

6、革命烈士紀念活動組織;

7、兼老幹部骨灰存放。

所獲榮譽

(圖)蘇州烈士陵園

緬懷橋

獲2008年度社會治安平安單位稱號

入選江蘇省第三批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榮獲2005-2006年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烈士陵園獲蘇州市平安單位創建先進集體稱號

2006年度蘇州市創建平安單位先進集體

2005年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平安創建先進集體

2004-2005年蘇州市文明單位標兵

2003-2004江蘇省文明單位

2002-2003年蘇州市文明單位

1997年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95年民政部烈士紀念建築物管理工作先進單位

1995年蘇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94年蘇州市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1963年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