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自從1993年“工作室”在國內誕生以來,其在經過了大浪淘沙、自生自滅的階段後,早已鳥槍換炮、呈現正規化,且有明確的定位和全套的標識。工作室現已進入了“一種個性化非常強的、很難克隆的、不能工業化大生產的、有創造性和開拓性的獨特單元”。(王志綱語)它的意義在於,這是一種寬鬆、自由、不受限制的環境而彈性工作、彈性時間是工作形式發展的一種世界潮流。應該承認,搞工作室比公司創業門檻低、操作易、成員關係更輕鬆平等……這就是為什麼工作室已從另類走向主流,工作室浪潮正在掀起的原因所在。目前,個人工作室已經滲透到上海的各行各業,尤其是在諮詢業及藝術設計業。從電影、電視、繪畫、音樂、話劇、戲曲、雕塑、書法,到攝影、舞蹈、詩歌、時尚、美容、服裝、建築、裝潢設計、工藝品、教育等,許多平時被忽視和難登大雅之堂的行業(如廚藝家政服務類)如今也都出現了工作室。
以文化人為主體的“工作室現象”的興起,表明加入WTO後的中國,已出現了一個嶄新的群體。越來越多的“自用之才”,正以其精湛、雅致的文化理念,努力闖蕩上海灘。這是一種能給城市生活帶來無與倫比快樂的新鮮活力。同時,它也是藝術家們對包圍著他們自身的文化禁忌的再超越。而歷史創造的這種變化,恰恰又是人們所渴望的、最自由的思想和行為模式。
因此,我想問:“工作室”的主人,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