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平江

蘇州平江

蘇州平江位於蘇州古城東北部,平江區東沿東環路西側與工業園區相連;南以相門塘、干將河與滄浪區為界;西以殷家盪西口、十字洋河、西護城河與金閶區為鄰;北與相城區為界。面積22平方千米。總人口24萬(2004年)。下轄觀前、平江路、蘇錦、婁門、城北和桃花塢六個街道,51個社區居委會(村)。

歷史

平江區位於蘇州古城東北部。平江區的名稱,取自蘇州舊稱“平江府”。“平江”之得名有兩說:一為平定江南之說,宋開寶四年(971),南唐去國號改為江南國,開寶七年宋諭吳越伐江南,八年(975)宋以吳越孫承佑為平江節度使,意在平定江南。一為地理之說,蘇州地勢低洼,城東婁江水勢平緩,地與江平,故稱平江。

今平江區的行政建制,始於1955年。1949年4月27日,蘇州解放,劃蘇州為市。1951年10月18日,經蘇南人民行政公署批准,蘇州市人民政府決定,城區建立東、南、西、北、中五個區人民政府。東區即今平江區之前身,轄區範圍小於今平江區區域。1955年10月1日起,蘇州市各區改名,東區改稱平江區、“平江區”名稱始於此。建國以來,由於建置多次變動,其境域變化大致可分五個時期:東區時期、四區時期、前三區時期、人民公社時期和後三區時期。1992年,郊區官瀆村、長亭兩村劃歸平江區;1996--1997年間,錢萬里橋居委會和挹秀新村先後劃歸平江區北塔街道;1998年2月18日,東港小區劃歸平江區婁門街道;1999年7月1日,蘇錦二村劃歸平江區北寺塔街道;2002年金閶區金門、桃塢兩個街道和虎丘區幸福、蘇站七個村劃歸平江,平江區轄區有所擴大。

現區界為:東沿東環路西側與工業園區相連;南以相門塘、干將河與滄浪區為界;西以殷家盪西口、十字洋河、西護城河與金閶區為鄰;北與相城區為界。

平江區歷來是蘇州的經濟中心。近年來,平江區經濟保持了良好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勢頭,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高,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增長36%、53%和55%。形成了以區域經濟為主體,服務業為支柱的具有平江特色的經濟結構。轄區內的商業具有悠久的歷史、濃厚的文化底蘊、鮮明的地方和時代特徵,商業在古城內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一百多年來,觀前地區始終是蘇州古城的商業中心。觀前街集中了黃天源、松鶴樓、得月樓等19家傳統特色名店和百年老店;薈萃了大洋百貨、金鷹國際等數十家大型商廈;形成了太監弄、碧鳳坊餐飲一條街;大成際藝品、玄妙觀集市、東中市五金、皮市街花木,華東電器城家電因各具特色而名揚全國。轄區內分布著中學10所,國小20所,博物館6處,控保建築58處,光裕書場、蘇荷天地等大型娛樂場所30多處。

蘇州平江高清組圖 蘇州平江高清組圖

區內交通便利,有31—2國道、滬寧、蘇嘉杭高速公路出入口、火車站及運河碼頭,東環路、北環路、人民路、干將路等主次幹道,構成了內外環通、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區內旅遊景點眾多,古典園林就有17處,其中拙政園、獅子林、耦園、藝圃、環秀山莊等5處園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被國務院確定的平江歷史街區較為完整地保留著宋代《平江圖》描繪的蘇州古城“小橋流水”的古樸風貌。

人口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417064人,其中各街道、鎮人口(人):平江路街道22533、北寺塔街道43505、婁門街道73229、皮市街街道18908、觀前街道8817、東北街街道19685、斜塘鎮41998、跨塘鎮32924、唯亭鎮33043、勝浦鎮29661、婁葑鎮92761。

2004年全區總人口24萬。

風土人情

每年農曆六月初六,蘇州有曬書習俗。這一天將圖畫書籍曬於庭中,防蟲蛀腐蝕,收效尤大。各寺院廟宇將所藏經書搬出來曬一曬,僧人趁機召集鄉村老婦開“翻經會”,由她們在烈日下翻經曝曬,宣稱“翻經十遍,再世可轉男身”。又有民諺云:“六月六,狗腐浴。”(蘇州方言將洗澡叫做腐浴)是日將狗、貓牽到河中沐浴,可避虱蚤。

名勝古蹟

平江區歷史悠久,人文歷史背景豐厚,旅遊資源充足,其中園林勝跡遍布,寺觀巍峨,寶塔雄峙,文博機構博大精深,在蘇獨占鰲頭,歷史上遷客騷人,聖賢名人,多有足跡所致,遊覽平江,美不勝收。

平江轄區自建城2500多年來,至今尚存婁門、平門古城牆殘垣,姑蘇城區八門,平江區雄據其四,南朝梁代所建北寺塔,登樓可鳥瞰蘇州全貌。在蘇州號稱三宮九觀二十四坊中,平江區內有天后宮遺址,九觀中有著名的玄妙觀,二十四坊中十一坊為古蹟,園林諸勝,清康熙、乾隆二帝曾數游獅子林,題額賜匾,極盡游娛之樂。

蘇州園林,遍布城市內外。平江區內諸園上可追溯至春秋,歷經漢唐、兩宋,興於元,盛於明清。區內大小園墅等82處,其藝術造詣之精,品位價值之高,為古今遊人所稱道。清代學者俞樾曾以“吳中名園拙政園”,“名園拙政冠三吳”之句讚譽拙政園。在號稱蘇州四大名園中,區內有拙政園、獅子林,可謂半壁江山。在全市27個古典園林中,區內占有11處,所謂在“江南園林甲蘇州”,平江區內各大園墅,實乃這美譽中重心所在。蘇州園林薈萃,平江區內現存諸古典名園歷經元明清三代,造園藝術風格承前啟後,各有見長。尤以私家園林為代表,構思精到,手法嚴謹而灑脫。它移山水之勝於咫尺,融詩,畫,景於一體。大型園林開闊宏大,意境深遠。中小型園林精緻典雅,以微見大,以少勝多。

眾多園林建築,具有實用和觀賞並重功能。造型上講究藝術化,多樣性及多化性。造園主寄情於景,寓意於物。造園時依山,水,池,石,花,樹等構景要求的不同,意境之相異,巧於因循,講究對比,互相襯托,相映成趣。在造園的要素中(疊山,理水,建築,花木),建築乃園之精華,在園林中顯示了特有的藝術魅力蘇州古典園林,名第庭院皆植花木構景,以資品賞。樹木求古,奇,雅,花卉重色、香、姿並與山石,水面,堂構等相稱,巧妙結合,相映成趣。所植花樹,即富觀賞性,又寓芝利意。如以桂樹,玉蘭,牡丹,海棠配植,借諧音“玉堂富貴”。栽紫薇櫸樹而寄託科名順達。種石榴以望多子。萱草可以忘憂。松,梅,竹則表達人之品性高潔,及長壽康健。區內拙政園,獅子林,怡園,耦園多有名樹古樹,奇花異草,所植花樹超百令的有柏樹,瓜子黃楊,楓楊,紫薇,白皮松,榔榆,木瓜構骨,胡頹子,拓樹,白玉蘭,水臘,銀杏等13種百餘棵,其中樹齡最長的松柏370年,最高的水臘(小葉為真)高度為38米,其餘樹木有雪松,梧桐,泡桐,垂柳,香樟等5種;花木有桂花,山茶,拙政園含笑,月季,海棠,牡丹,杜鵑,瓊花等19種,旱木類構骨一種,草花類有荷花,菊花,蘭花,芭蕉等5種,藤蔓類3種。

拙政園位於婁門東北街178號,占地面積78畝,其中向遊人開放62畝,包括水面12.2畝,為全國四大古典名園之一。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全園有堂構40,匾額49,對聯34,門額磚刻18,書條石34,石刻4,橋15,石幢1,古樹名木13種27棵。拙政園東、中、西三園相連,各有章法,內亭台樓閣、假山池水、迴廊花牆、古樹名木,無一不精心設定,巧奪天工。其中園部分為全園精華,面積18.5畝,總體布局以水池為中心,頗富江南水鄉特色。

獅子林高清組圖 獅子林高清組圖

獅子林位於園林路23號,為蘇州四大古典園林之一,占地面積16.7畝,開放面積13.14畝,其中水面1.8畝。1982年3月25日被列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園共有堂構26處,匾額11,對聯11,磚刻23,屏刻3,石碑書條石71,銀杏、白皮松、檜柏、木瓜、紫藤等百年以上古樹名木5種13棵。園自開放至今,每年有?萬遊客光臨,接待了數以百計的中外名人。獅子林素有“假山王國”之譽。全園高牆圍抱,峻宇聳立,布局緊湊,假山群前有祠堂,後置住宅、西為花園,坐落於園東南並蜿蜒池中,山勢迴旋盤曲,開峰奇離,忽明忽幽,上下多變,如入迷宮。

怡園位於人民路中段343號,共9畝(6270平方米),開放遊覽面積8畝余,其中水面積約59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130平方米,綠化面積約1690平方米。1963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即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園北臨彈子巷,南與尚書里顧宅隔巷相望,西與原春蔭義莊和顧氏祠堂毗連,是蘇州典型的花園、住宅,義莊和祠堂相結合的私人宅園。怡園博取蘇城眾園之精華,兼有宋、元、明、清之風格,布局精巧合理。園分東西兩部,以復廊相隔。廊壁漏窗溝通視線圖樣各異。園中採用空間劃分,對景、借景等建築藝術手法,使園景幽深曲折,層次起伏,參差多變,回味無窮。是蘇州園林的集大成者。

耦園位於小新橋巷,三面臨水,占地12畝。1995年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園原為清雍正年間保寧太守陸錦始築,時園為今之東花園部分,初名“涉園”取自陶淵明《歸去來辭》“園日涉以成趣”意,又名小鬱林。全園占地約12畝,建築面積為4496平方米,中部系園主人住宅區,相鄰兩側各為東西花園,取唐人“東園載酒西園醉”詩意而名。

東園位於相門和婁門之間,白塔東路向東到底。東瀕外城河,西臨倉街,南連耦園,北接動物園,三園相通互游。園占地270畝,其中水面積約37254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679平方米,綠化面積68502平方米。是解放後建造的第一座綜合性的新型公園。

蘇州一帶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即已有人類活動蹤跡,據對區內遺址,古墓的發掘考古和現存古塔橋樑、寺觀祠廟、第宅園林、公署會館古蹟查訪,區內從春秋戰國時期始到近現代的孕育發展中,人文薈萃、物華天寶,在眾多古蹟中,區內有中外聞名的古典園林,其中拙政園、獅子林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古塔、記載歷史事件的碑刻、文人墨客所作園林題記、石刻勝跡等,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區內著名的蘇州博物館內,收藏有來自民間遍及吳郡各地的各種遺址、古墓文物,其中金屬、陶瓷、繪畫、書法拓印、玉石、雜器、織繡、古墨及各類文獻,縱貫古今,多角度地反映了吳地人民生息繁衍、繁榮發展的文明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