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2003年,蘇州市實際利用外資68.05億美元,增長41.4%,當年超過上海,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今年以來,蘇州市引進外資繼續強勁增長。從上一年蘇州經濟發展的態勢看,蘇州持續大規模地引進外資,帶動了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和進出口總額的超常增長,分別達到18%、34.4%、73.3%和80.4%,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外資經濟的特徵。
風光之外也要警惕風險
蘇州外資經濟取得的令人矚目的業績,已經引起國內一些地方的關注,有的把它作為發展的參照對象,有的把它看作為競爭對手,蘇州的名聲在國內外正變得越來越顯赫。蘇州外資經濟的發展有其得天獨厚的外部條件,也有其謀求發展強勁的內在衝動,主客觀條件在特定時空下的對撞,造就了今日蘇州外資經濟的輝煌。
在蘇州外資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一些問題。筆者認為,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
一是產業發展不均衡,第三產業比重偏低,產業結構不盡合理。
已開發國家產業結構演進的規律表明,當經濟發展達到一定水平時,第三產業在產業結構中將占有較大比重,甚至超過第二產業。然而,在近幾年蘇州經濟高速增長的基礎上,第三產業卻一直徘徊在37%左右,與第二產業的差距超過了20個百分點。即使與無錫相比,蘇州經濟的一些指標要好於無錫,但三次產業發展不如無錫均衡。
二是長期依靠外資維持經濟高速增長集聚了一定的風險。
近年來蘇州經濟成長的70%以上來自於外商直接投資的貢獻,外資企業的出口額占全市出口總額的80%以上,地方政府對外資的財稅需求依賴性日益加深,2002年蘇州外資依存度高達144.8%。這使蘇州經濟蘊藏了一定的潛在風險。
三是跨國公司促進本土產業升級的作用不夠明顯。
實力強的跨國公司,它們的生產、銷售和研發都已形成全球化。由於這部分技術先進的外資企業,與本土企業存在較大的技術差距,其技術擴散缺少應有的載體,以至於本土企業想為其配套生產還達不到技術門檻。
四是在外資企業得到迅猛發展的同時,本土企業發展相對遲緩。
在蘇州規模工業總產值中,國有、集體、私營等本土企業所占比重遠低於外資企業,而且本土企業的發展速度也不如外資企業。個私企業近年來發展很快,但在外資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居於優勢地位的情況下,個私企業發展面臨一定困難。
五是與蘇州較高的人均GDP相比,城鄉居民實際收入水平相對偏低。
蘇州實際利用外資、經濟成長率、人均GDP位居全國前列,與此相對應,城鄉居民實際收入水平、消費水平存在差距,這與蘇州外資經濟特有的“打工經濟”的產業結構相關。
提升利用外資水平的五個戰略
就上述問題的性質而言,它們大多是在發展中形成的,通過發展是可以得到解決的。蘇州外資經濟所取得的輝煌,主要是抓住了國際產業資本轉移的機遇,在這一輪周期中,外商直接投資源源不斷地進入,帶動了蘇州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但這一輪周期究竟有多長,已經引起人們的關注和擔憂。
措施
創新蘇州外資經濟的發展思路,關鍵在於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加強外資經濟對本地經濟的帶動作用,由外源型經濟為主向內源型經濟與外源型經濟並重轉變。針對蘇州外資經濟發展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為促進內外源經濟的協調發展,需要採取以下幾個戰略(這其中的一些已經得到實施):
一是促進民營經濟騰飛戰略。
從2000年開始,蘇州在基本完成鄉鎮企業改制以後,就加大了支持個私經濟發展的力度,這兩年蘇州民營經濟發展很快,但相對於外資經濟的實力及競爭優勢而言,民營經濟還處於弱小地位。民營經濟作為蘇州經濟“三足鼎立”格局中的“一足”,對未來蘇州經濟發展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做大做強民營經濟,需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緊密結合、開放聯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需要全面落實產業導向、優先退稅、減免規費,以及信息、技術、出口等方面的各項扶持政策;需要推動民營企業進行規範化的公司制改革,引導企業加強管理和開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建設。
二是外資企業本土化戰略。
對現階段的蘇州外資企業來說,該戰略的內涵是:由簡單加工裝配到實現整個生產環節的本土化;由核心技術研發異地化到實現核心技術研發本土化;由外銷為主轉變為內外銷並重,實現行銷本土化;由高層管理人員外籍化到實現中高管本土化;由境外融資為主到境內外融資並重,實現融資本土化;吸引跨國公司總部或地區總部逐步遷到蘇州及上海,實現營運管理本土化。
三是外資產業“生根”戰略。
所謂產業“生根”戰略,就是通過延伸產業鏈,培育產業組織競爭力,在一個區域內形成產業集群,從而降低商務成本,使企業不願輕易將資金抽走。集群化生產是發展區域經濟的一種有效的生產組織方式,主要通過發展龍頭企業,形成以大企業為核心的專業化配套分工合作體系,逐步形成上、中、下游結構完整、外圍健全的產業鏈,帶動產業相關企業在一定區域內的積聚。蘇州外商直接投資的集群化趨勢越來越明顯,近年來外資進一步向國家級開發區特別是蘇州工業園區集聚,而且產業集群項目投資旺盛,尤以機械、電子、通信、電氣器材和紡織服務產業最為突出。
四是品牌帶動戰略。
蘇州製造業發達,但本地品牌並不多。在製造業中加工製造環節的利潤十分微薄,一個國外市場售價24美元的滑鼠,品牌商就賺10美元,製造商僅賺0.3美元。蘇州要成為先進的國際製造業基地,需要培植一大批擁有自己品牌的企業。首先,打造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科技型企業;其次,造就一批生產和銷售名牌產品的規模型企業;再者,以名牌為紐帶,進行資產重組和生產要素整合,吸引戰略投資者加盟,在行業內形成競爭優勢。
五是現代服務業接軌戰略。
由於蘇州外資在三次產業間的投向不均衡,外資主要投向製造業,服務業累計利用外資至今仍不足總量的10%。蘇州要建設先進的國際製造業基地,實現產業升級,需要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一是要加快推進包括信息諮詢、會展商貿、金融保險等在內的,直接為企業服務的各類中介機構的發展;二是要加快促進旅遊、培訓、休閒、時尚、傳媒和體育等產業的發展,提升城市功能,滿足現代產業工人和白領階層的生活要求;三是要加快接軌上海現代服務業。上海是現代服務業的集聚地,蘇州可以充分利用與上海距離近的區位優勢,藉助上海的基礎設施和現代服務業來發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