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台德事件

蘇台德事件

蘇台德區問題,或蘇台德區危機即蘇台德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於1938年發生在捷克斯洛伐克與納粹德國之間的一次衝突。事件的原因是對蘇台德地區主權的爭執。

事件介紹

台德區問題蘇台德區危機蘇台德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於1938年發生在捷克斯洛伐克與納粹德國之間的一次衝突。事件的原因是對蘇台德地區主權的爭執。

至1918年為止以德國人為主的蘇台德地區和以捷克人為主的波西米亞同屬奧匈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解體,捷克獨立。1918年11月捷克軍隊占領了以德國人為多數的地區。不顧當地居民的反對,在聖日耳曼條約中蘇台德地區被劃分給捷克斯洛伐克。

從1933年開始以康拉德·亨萊因為首的親納粹的蘇台德德國人黨不斷加強其自主運動。這個運動一開始只是一個地區性的內部矛盾,但是納粹德國的擴張和霸權政治很快就開始利用這個運動,由此危及到法國和英國的安全利益。1938年3月德奧合併後蘇台德區問題成為歐洲外交政治的焦點。

事件過程

1938年3月28日阿道夫·希特勒在柏林召見康拉德·亨萊因並命令他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就民族問題提出無法滿足的要求(希特勒原話:“向捷克人要求如此多,以至於他們無法滿足我們。”Von den Tschechen immer so viel fordern, dass wir nicht zufriedengestellt werden k?nnen)。4月24日亨萊因在希特勒的支持下提出了八項要求,其中包括與捷克政府平等、完全自主,以及賠償德國人從1918年開始蒙受的所有不平等造成的損失。

由於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獲得了(可能不正確的)德國軍隊被遷往捷克斯洛伐克的邊境的報導,因此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於5月21日進行部分動員。九天后希特勒作為對捷克斯洛伐克的動員令的反應發布了詳細地、消滅捷克斯洛伐克的計畫。

9月21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接受了一個法國和英國的建議,根據這個建議德國人在居民中占50%以上的地區交給德國。9月23日希特勒拒絕這個計畫後捷克斯洛伐克進行總動員。

9月29日和30日法國(達拉第)、英國(內維爾·張伯倫)、義大利(貝尼托·墨索里尼)和德國(阿道夫·希特勒)的首腦在慕尼黑會晤。9月30日,在捷克斯洛伐克缺席的情況下英國和法國在慕尼黑協定中同意讓整個蘇台德地區與德國合併。

事件影響

雖然慕尼黑協定使得歐洲戰爭未於1938年就爆發,但是一年後,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不久,大德意志帝國就將捷克的剩餘部分以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的形式吞併了。1938年5月和9月的總動員顯示了捷克和斯洛伐克民族捍衛其共和國的決心。但是出於其政治上的考慮他們沒有能夠獲得英國、法國和小協約國的支持。其結果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崩潰。

慕尼黑協定的另一個結果是蘇聯改變其政策。蘇聯本來是參與歐洲安全討論的,但是在處理蘇台德區問題時西方政府故意忽視了蘇聯。史達林從中得出的結論導致了一年後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內政後果

在德國軍隊里以路德維希·貝克將軍為首的一些軍人堅信德國無法與西方列強作戰。他們決定假如希特勒下達進攻令的話他們就將逮捕希特勒。他們甚至向英國透露了這個計畫並要求英國不要讓步。但是慕尼黑協定的達成使得這個政變計畫失效:希特勒獲勝。德國內部的反對派再也沒有從這次失敗恢復過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