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簡介
1940年10月,“黃橋決戰”勝利之後,駐蘇北的新四軍部隊乘勝占領海安,10月31日,蘇北抗敵和平會議在曲塘召開,蘇北抗戰形勢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為了團結各階層人士共同抗日,建立蘇北抗日民主政權,新四軍蘇北指揮部遷駐海安後,即著手籌備召開蘇北臨時參政會。先由江都、高郵、泰州、揚中、丹陽、泰興、靖江、如皋、南通、海安、崇明、東台、鹽城、興化等14個縣的各界代表推選了臨時參政會議員。1940年11月15日,“蘇北臨時參政會”在海安中山紀念堂內召開。會議代表共388人,以上層愛國士紳、耆宿居多,代表中有中共黨員72人,工人5人,旁聽代表20多人。
會議通過了一項具有決定意義的議案,即不承認國民黨頑固派韓德勤為省長的江蘇省政府,成立蘇北臨時行政委員會,任命管文蔚為蘇北臨時行政委員會主任,轄泰興、靖江、如皋、泰縣、如西、海門、啟東、南通、江都、東台、興化等11個縣政府,同時撤銷通、如、靖、泰臨時行政委員會。會上,管文蔚代表蘇北臨時行政委員會作了《施政綱要》的報告。會議討論了團結抗戰、實行“二五”減租、建立抗日民主政權等重大事項,通過了《施政綱領》和團結抗戰、改善人民生活、建設新蘇北等決議。根據陳毅的提議,經過反覆磋商,選舉黃逸峰為議長,朱克靖、朱履先為副議長,公推韓國鈞為名譽議長,聘請了“參議員”,選舉了駐會代表委員會委員20多人。會議結束前,劉少奇、陳毅到會與代表見面並先後發表演講,受到代表們的熱烈歡迎。
蘇北臨時參政會的召開,促進了蘇北抗日民主政權的建設,確定了中國共產黨在蘇北抗日鬥爭中的領導地位,是中共繼黃橋決戰在軍事上取得勝利後,在政治上取得的又一重大勝利,得到廣大人民民眾和愛國士紳的擁護和支持。會後,蘇北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各縣都先後成立了“參政會”,建設“三三制政權”,開展“二五”減租,團結友軍共同抗日,為爭取蘇北地區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