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王茶介紹
【茶名】:藥王茶
【內容介紹】:藥王茶(《秦嶺植物志》)
【異名】觀音茶、茶婆子
【源植物】為薔薇科委陵菜屬植物白毛銀露梅(華西銀臘梅)的葉和花。
【名字由來】
藥王茶是一種高山野生茶,因中國隋唐時期偉大的醫藥學家、“中華養生鼻祖”——“藥王”孫思邈在秦嶺太白山潛修期間發現並終生飲用而得名。
【植物形態】
藥王茶源植物學名叫白毛銀露梅(華西銀臘梅),是一種藥食兩用植物,野生於秦嶺太白山海拔3000米左右的的高山草甸區域。華西銀臘梅為灌木,高1-1.5米。特徵為花冠白色,多單生於頂枝,葉具柄長約1.5-3厘米,葉背面披白色長柔毛。產於秦嶺太白縣,海拔2000~3400米的高山灌叢中或草地中。經過走訪太白山藥農和草醫,認為目前太白山地區所用藥王茶均開白花,所採區域大多集中在我們採集標本附近,由於華西銀臘梅目前均為野生,其分布是自然演化的生態特徵,因此太白山所產藥王茶原植物應為華西銀臘梅,與其他區域和不同來源植物稱為藥王茶有別。鑒於該藥王茶在孫思邈太白山隱居處分布豐富的特點,認可該植物所制茶為藥王茶原植物來源的正品。
【採集】夏季7-8月採集,晾乾深加工
【化學成分】20mg/g以上黃酮類化合物與十幾種微量元素
【功用主治】據《秦嶺植物志》《太白本草》等文獻記載:藥王茶“性平味微甘,入心肝脾經。清暑熱,益腦清心,健胃,化濕,明目,調經”。現代多用於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失眠,心煩及軟化血管等,可長期代茶飲。
【用法與用量】泡茶飲,一次1-1.5克。
現代研究
現代化學研究表明藥王茶中主要含有黃酮類成分,藥理活性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及免疫等活性,並且民間套用歷史悠久。因此對藥王茶進行系統深入的整理研究,不但對於尋找治療和防治慢性代謝性疾患的新藥和保健品具有重要意義,也會推動中國茶文化並帶動民族的經濟發展。
太白藥王茶所含8 種微量元素含量測定結果表明, 太白藥王茶所含8 種微量元素中Se、Cr、Cu、Fe、N i、M g 含量相對較大, 均在國家食品安全範圍內, 經分析表明能代表太白藥茶功效, 且部分元素相互之間呈現正相關性協同性強, 該6 種元素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 其三個主成分分別綜合了原是指標中三類不同性質的信息, 即防治糖尿病、補氣血、防治心血管疾病。顯示藥王茶具有防治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作用,這與藥王茶現代臨床套用基本一致。通過太白藥王茶各樣品主成分得分、綜合得分排序顯示太白藥王茶最佳採收期為7月。
華西銀臘梅揮髮油中的很多成分具有生物活性 ,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及其衍生物有降低血脂 、抑制血小板聚集 、促進膽固醇代謝和增強機體免疫等作用 ; 肉豆蔻酸在體內外均有顯著的抗腫瘤作用 ,可有效誘導腫瘤細胞凋亡 ,同時它能誘導紅豆杉細胞產生活性氧而影 響抗癌藥物紫杉醇的合成;鄰苯二甲酸酯有抗氧化 、抗癌 、抗 菌 及 驅 蟲 避 蚊 等 活 性。因 此 , 華 西銀臘梅揮髮油化學成分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經濟 價值 。通過對華西銀臘梅揮髮油化學成分的分析與評價 ,為其化學成分的深入研究 、創製中成藥新品種 、開發天然香料及綜合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
黃酮類化合物(Flavonoids),又稱生物黃酮(Bioflavon-oids)或植物黃酮,黃酮類化合物有著廣泛的生物活性和多種藥理活性,比如抗氧化、抗炎、抗誘變、抗腫瘤形成與生長等,特別是近年來關於黃酮在心血管、腦血管、腫瘤等方面的研究已經比較深入,因此長期以來一直是天然藥物和功能性食品研究開發的熱點。作者對藥王茶總黃酮含量的測定依據現行藥典方法,結果真實可靠,反映了客觀實際,顯示總黃銅可作為藥王茶質量控制指標之一,5批藥王茶的總黃酮含量測定數據顯示均在20%以上,且炮製品高於生品,這為藥王茶具有清熱、健胃、調經功效提供了物質基礎依據,同時表明藥王茶具有極高的開發和研究價值。
產品開發
藥王茶是一種高山野生茶的商標名。 藥王茶的高山野生、有機特性以及對身體良好的保健調理功效,決定了其優良的養生價值。陝西太白山天然植物開發有限公司成立之初,便和陝西中醫藥大學及相關機構通力合作,從植物的種屬、資源分布、有效成分、毒理實驗、養生機理、最佳採收期及加工工藝等全方位進行開發研究。歷經無數次考察摸索、克服了重重困難、解決了種種難題。“藥王茶”最終被國家衛計委特批為食品代用茶、被國家認監委添加入“有機食品認證目錄”,且是目錄中“野生採集”項下唯一的品種。
產品優勢
藥王茶作為國家有機產品認證中唯一野生採集類產品,與其他養生產品相比,具有以下幾點天然優勢:
首先,“中華養生鼻祖”孫思邈的親身體驗和上千年的傳承驗證,極具文化優勢。《太白本草》《太白本草志》副主編、藥學教授何子冀考證認為:“相傳孫思邈壽高141歲,這與他常喝的藥王茶有密切關係”。
其次,藥王茶原料很特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藥用植物研究所名譽所長肖培根等學者對藥王茶的綜合研究表明:“藥王茶的主要成份主要有黃酮類、三萜類、酚酸類、有機酸、胺基酸及豐富的微量元素,黃酮類物質是一種天然抗氧化劑來源,這種抗氧化功能比人造的抗氧化劑活性還要強,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病毒、抗腫瘤等功能,同時能提升機體免疫力,調整內分泌,解決許多慢性代謝性疾病。”
再次,藥王茶產品品質非常安全。由於藥王茶生長在高海拔無人區,不可能有農藥、化肥問題,周圍空氣和土壤也沒有污染和重金屬殘留,國家認監委對其“有機產品認證”就說明了一切。
最後,是劑型優勢。任何養生方法都貴在堅持,以茶養生很方便、利於堅持。飲茶同時又攝入大量水分,利用水的代謝原理,在調理身體、補充營養物質和微量元素的同時,將體內“多餘”的廢物和毒素排出。
藥王茶與華西銀臘梅的關係
華西銀臘梅是藥王茶的基源植物,為薔薇科委陵菜屬,野生於太白山海拔3000米左右的的高山草甸區域。
華西銀臘梅自然乾燥品或鮮葉不宜直接當茶飲用。
一是未經淨化處理,屑沫草渣太多,微生物可能會超標。
二來研究發現,這個植物中含有的有效成份,炮製品比生品含量高,這應該是加工過程中完成了成份的固化和轉化,同時炮製品有效成分溶出率增高,香氣增加,口感綿甜。
第三,天然植物中含有的某些成份不適合長期攝入,須通過加工予以祛除。因此,建議飲用藥王茶的養生人士儘量選購經過加工處理的藥王茶成品。
權威考證
太白山藥王茶考證與資源調查
白吉慶,程虎印
(陝西中醫學院,陝西 鹹陽 712083)
摘要:【目的】考證太白山所產藥王茶原植物及功效,並進行資源調查,為藥王茶合理開發提供依據。【方法】採用文獻考證和實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來進行。【結果】太白山所產藥王茶原植物為華西銀臘梅,其年產藥王茶總量約為1萬公斤,認可該植物所制茶為藥王茶原植物來源的正品。【結論】藥王茶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在開發中應注意資源保護,實現可持續性開發。
關鍵字 :太白山;藥王茶;品種;資源
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藥物學研究方面研究豐富並著成了我國醫學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兩部醫學巨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被後世譽為藥王。相傳其在太白山隱居時常採摘一種被稱為茶婆子的葉片泡茶喝,其也介紹給山民與草醫飲用,後世就稱其為藥王茶[1]。藥王茶能清熱、健胃、調經,乾品煎服主治暑熱眩暈、胃氣不和、滯食及婦女月經不調等症,現代多用於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失眠,心煩以及軟化血管等,當地草醫和民眾長期代茶飲用,已發展成為太白山地區代表性草藥。為開發該草藥,我們對其植物資源進行考證和調查。
1 藥王茶品種、功效考證
1.1 文獻考證
記載藥王茶的文獻始見於20世紀70年代“文革”期間的中草藥書籍,《陝西草藥》始載[2],收載“原植物為金臘梅,藥用葉,其味微甘,性平,具有清暑熱,健胃,調經,用於治暑熱眩暈,兩目不清,胃氣不和,滯食及婦女月經不調等症,長期代茶飲可益腦清心。”《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3]載:“植物為金臘梅,金露梅,藥用葉及花,葉味微甘性平,具有清暑熱,益腦清心,調經,健胃。用於治暑熱眩暈,兩目不清,胃氣不和,滯食;婦女月經不調。可長期代茶飲,藏醫用花治赤白帶下。”
20世紀80年代書籍,《中藥大辭典》[4]收載內容全部引自《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陝西中藥名錄》[5]是全國第三次資源普查的成果彙編而成,其載“藥王茶原植物為金露梅的葉,其味甘性平,具清暑熱,,益腦清心,調經,健胃。”,該書同時還載觀音茶“原植物為白毛銀露梅,具有清熱,健胃,調經的功效。”該書所載文獻主要參照了《中國植物志》[6]。《中國植物志》收載了具藥用價值代茶飲的原植物為金露梅P.fruticosa L.var.fruticosa、白毛銀露梅P.glabra Lodd.Var.mandshurica(Maxim.)Hand.-Mazz.《中國植物志》收載白毛銀露梅文獻主要參照了《秦嶺植物志》華西銀臘梅的內容,其別名有“華西銀臘梅(秦嶺植物志),華西銀露梅(內蒙古植物志),觀音茶(陝西)”。《秦嶺植物志》[7]在薔薇科Rosaceae委陵菜屬Potentilla僅收載了華西銀臘梅P.arbuscula D.Don var.veitchii(Wils.)T.N.Liou一種灌木,並載別名為“觀音茶(太白山),藥王茶(秦嶺)”,並載其“嫩葉炒曬後可當茶喝,葉入藥,能清熱,健胃,調經,乾品煎服主治暑熱眩暈,胃氣不和,滯食及婦女月經不調等症。”自此以後的文獻將金露梅,華西銀臘梅均稱為藥王茶,其功效均能清熱,健胃,調經。
21世紀始見對藥王茶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探討報導,白東亞等[8]報導了金露梅含有黃酮類成分和鞣質類成分。李春雁等[9]對金露梅總黃酮進行了測定,表明其在10%以上。婁寧等研究報導了白毛銀露梅揮發性化學成分約占1.6%,康傑芳等[10]對陝西太白山產華西銀臘梅的揮髮油化學成分進行了研究報導,並鑑定了其中的39 種化合物。
根據陝西中醫學院張後庸教授所撰寫《太白山孫思邈隱居處的再認識》一文,考證孫思邈在太白山隱居期間最可能是在現眉縣湯峪鎮碓窩坪,這裡海拔2300米有藥王茶生長,因此可見藥王茶為孫思邈隱居時所飲用,確定太白山地區藥王茶的民間套用原植物。
1.2 品種調查考證
金露梅為灌木,高0.5-2米,特徵為花冠黃色,單花或數朵生於頂枝 。產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新疆、四川、西藏等生區。陝西產於秦嶺和大巴山山區,不易常見。生於海拔1000 -4000米以上的山坡草地、礫石坡、灌叢及林緣。
華西銀臘梅為灌木,高1-1.5米,特徵為花冠白色,多單生於頂枝,葉具柄長約1.5-3厘米,葉背面披白色長柔毛。產於秦嶺北坡的戶縣、眉縣、太白縣,南坡的佛坪,柞水縣牛背梁、洛南縣草鏈嶺,海拔1800~3600米的高山灌叢中或草地中。對眉縣湯峪鎮碓窩坪(海拔2300米)、太白山小文公廟(海拔3480米)和太白縣鰲山第一平台(海拔2400米),所採藥王茶樣本進行鑑定均為華西銀臘梅P.arbuscula D.Don var.veitchii(Wils.)T.N.Liou。經過走訪太白山藥農和草醫,認為目前太白山地區所用藥王茶均開白花,所採區域大多集中在我們採集標本附近,由於華西銀臘梅目前均為野生,其分布是自然演化的生態特徵,因此太白山所產藥王茶原植物應為華西銀臘梅(或稱白毛銀露梅),與其他區域和不同來源植物稱為藥王茶有別。因此稱太白山所產藥王茶為太白藥王茶,鑒於該藥王茶在孫思邈太白山隱居處分布豐富的特點,認可該植物所制茶為藥王茶原植物來源的正品。
2 太白山藥王茶資源調查
為了合理開發太白藥王茶(華西銀臘梅P.arbuscula D.Don var.veitchii(Wils.)T.N.Liou),我們對太白山所產藥王茶進行了調查。藥王茶在太白山分布於海拔1800-3500米的區域,資源最集中分布區域為2200-3400米,其群落特徵最為明顯區域在太白山森林公園範圍內和鰲山第一平台與第二平台之間的範圍兩塊,其餘地方均有零星分布。根據10年以上植株推算約有20萬株,其分布面積約20萬平方米,目前實現有組織採收藥王茶是從2005年以後才開始,主要集中在太白縣鰲山第一平台處,整個太白山目前年採藥王茶約5000公斤,根據10年成年植株產藥王茶0.5公斤計算,太白山年產藥王茶1萬公斤。
3 結論
秦嶺是中國的綠肺,太白山是秦嶺的核心區域,資源保護措施到位,成立有國家太白山自然保護區和陝西太白山森林公園,太白山已成為我國藥用植物的基因庫。太白山區域所產藥王茶原植物正品應為華西銀臘梅P.arbuscula D.Don var.veitchii(Wils.)T.N.Liou,其功效清熱,健胃,調經。結合生態環境特徵和太白山藥王茶資源分布情況,太白山所產藥王茶應為我國藥王茶正品,其名字可稱為太白藥王茶更為合適。太白山藥王茶資源具有較強的開發價值,但是該資源繁育緩慢,在開發時應注重保護野生資源,探索人工培育和繁育有效途徑,以實現可持續性開發。應進一步對太白藥王茶化學物質進行研究,並制定其藥材質量標準為藥用開發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康興軍,李亞軍.張厚庸漢唐醫文集[M].2005:121-126.
[2]陝西省中醫研究所革命委員會.陝西草藥[M]·1970:247-248.
[3]中國科學院甘肅省冰川凍土沙漠研究所.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73:562
[4]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字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1618
[5]張志英,梁固城,劉淑芬等.陝西中藥名錄[M]·西安: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173-174
[6]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5:第37卷:243-250
[7]中國科學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秦嶺植物志(第一卷第一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4: 547-549.
[8]白東亞,馬明呈,張振華.不同海拔野生金露梅葉的成分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07,23(6):371-375
[9]李春雁,王曉群,程立華等.金露梅葉中總黃酮含量分析[J]. 中醫藥信息,2001,18(4):55
[10]康傑芳,李燾,王喆之.華西銀臘梅揮髮油化學成分的研究[J]. 西北植物學報,2006,26 (7):1478-1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