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軍

藏軍

“藏軍”這個稱謂是習慣性的簡稱,其全稱應該是中國西藏民族代本軍。藏軍是指吐蕃時期乃至以後的西藏各個政權時期建立的軍隊。早在吐蕃早期的部落社會時期就已經出現了軍隊,雖在組織形式、供給形式等方面與現代軍隊有很大的差異但是已經具備了軍隊的雛形,而在約2000多年前,吐蕃第一代君主聶赤贊普開創吐蕃王統時期就已經開始出現了藏軍,而這一狀況在6-8世紀期間的吐蕃王朝時期達到了鼎盛時期,當時吐蕃的軍事實力為亞洲三強,與當時的唐帝國、阿拉伯帝國呈現三足鼎立之局勢。

基本信息

組織管理

藏軍內部等級森嚴,官兵關係緊張。行軍要派“烏拉”,駐紮滋擾民眾,軍民關係惡劣
其裝備多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英式武器,解放前夕從印度購置一批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英式步槍、機槍、迫擊炮等武器、彈藥。藏軍火力不強,通信手段落後,電台極少。但藏軍多為職業兵,射擊技術較好,善單兵作戰,適應高原環境,生活簡便,以馬代步,機動較快,在分散游擊時,亦能起到襲擾作用。

歷史沿革

藏軍藏軍
西藏和平解放前,藏軍為西藏地方政府的武裝力量,其代本均由貴族擔任。他們雖受過外國人的軍事訓練,但實戰經驗少,指揮能力差。士兵按差地服役,世代相襲,年齡大,家累多。
藏軍即清代及近現代歷史上西藏地方的武裝力量,始建於清乾隆年間。西藏地方民族軍從1792年由清朝乾隆皇帝批准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後。
藏軍建立後,在清代的一百餘年間,作為清政府駐藏綠營兵的輔助部隊,在抵禦外寇,協助清廷平息內亂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1887-1888年和1903-1904年的兩次抗英戰爭中,藏軍與來犯敵人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他們的英雄氣概和高度的愛國熱忱,已經作為中國各族人民反帝愛國鬥爭的一部分而載入了光輝史冊。
1952年藏軍的一部分正式編入了人民解放軍序列,成為人民的軍隊和國防武裝的一部分。

抵擋英軍入侵

在清朝,曾國藩的湘軍和李鴻章的淮軍聲名遠播。而提起藏軍,知道的人卻為數不多。其實,藏軍也是清朝國防武裝的一部分,比湘軍和淮軍早了半個多世紀。

乾隆57年,公元1792年,福康安率清軍擊退了入侵西藏的廓爾喀人。在乾隆的授意下,西藏正式成立了藏軍,以備不虞

在成立後的幾十年里,藏軍一直是吃清政府皇糧的國家正規部隊。到了1846年(道光26年),駐藏大臣琦善改舊制為藏漢分理,將藏軍6個代本(相當於團一級)3000名士兵交給噶廈政府(原西藏地方政府)直接管轄,藏軍才從國家的正規軍變為西藏的地方治安部隊。

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一味退讓,英國在吞併了中國的藩屬國錫金後,兵鋒直指北邊的西藏。

1888年,英國悍然挑起了對西藏的侵略戰爭。一月下旬,英國軍隊即從中錫邊境的各地向隆吐山集結。二月,英軍和藏軍發生零星交火。

隆吐山海拔一萬兩千英尺,道路險惡,空氣稀薄。藏軍在9600英尺的高地上修築了簡陋的防禦工事,以火繩槍、大刀等落後的武器拚死抵禦。到了3月底,藏軍共擊斃了一百個英國士兵和一個英國軍官。英軍不得不調來大炮等重型武器,企圖用密集的炮火逼退藏軍。

炮彈墜落在藏軍中央,全軍立刻潰敗而逃,退至納塘堅守。英軍長驅直入,開炮轟擊,納塘很快也失守。

然而,西藏地方很快發動反攻。

5月22日,3000多名藏軍向盤踞在納塘的英軍營地發動偷襲,英軍大敗,丟盔棄甲,死傷難以估算。

正當藏軍準備乘勝追擊時,清政府派來了駐藏幫辦大臣升泰。升泰顛倒黑白,將本屬於西藏境內的隆吐說成是錫金的,並傳諭清廷的旨意,要求藏軍停止追殺英軍,如果英軍再來侵犯,不準抵抗。

9月,心有不甘的英軍去而復返,發動了捻那、都納之戰。由於升泰千方百計地掣肘(派人阻戰,解散僧兵),前方藏軍雖浴血奮戰,還是不可避免地失敗了。清政府派升泰同英國人議和,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英藏印條約》,英國加強了在藏區的控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