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箭毒蛙

藍箭毒蛙(學名:Dendrobates azureus),又名鈷藍箭毒蛙,屬箭毒蛙科(也稱樹棘蛙科),首先在南美洲蘇利南的西帕利維尼(Sipaliwini)區被發現。這種蛙目前生活在南蘇利南的河流的兩岸。蘇利南政府全面禁止捕捉和偷運藍蛙,所以目前它的數目相當的可觀。在巴西和蓋亞那也有一定數量的分佈。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藍箭毒蛙藍箭毒蛙

藍箭毒蛙也叫藍色毒鏢蛙,這種嬌小而美麗有時能致人性命的兩棲動物直到1968年從亞馬遜帶回幾個標本後才被科學家所認識。這種毒蛙是南美洲土著人利用的動物之一,這些動物絢麗藍色皮膚下藏著致命毒素。毒蛙的顏色被認為是對潛在獵食動物的一種警告:吃我你會死!

藍箭毒蛙的毒液是通過吃小昆蟲經常是有毒昆蟲而獲得的。它不會代謝吃下的毒素,而是安全無害地存儲在自己的皮膚中。被當寵物飼養的藍箭毒蛙因為吃主人選擇的食物而不吸收那些生物鹼化合物,所以它們是無毒的。

形態特徵

藍箭毒蛙一般有著藍色的皮膚並有著黑色的斑塊。在黑暗處皮膚呈深藍寶石色,而在明處直接發磷光,讓人震驚於它的不同尋常的顏色。它的體長3到4厘米之間,壽命可達到5年。然而這種是絕對不能碰的,因為它的皮腺能產生強毒,對大多數的人和動物都有致命的威脅。

生態和行為

藍箭毒蛙的皮膚毒素經常被當地人塗在箭頭上,但其中的麻痹神經毒素並非由藍箭毒蛙所產生,而是來自其它昆蟲。由與蛙養殖場(通常為寵物市場)缺乏防禦它的抗毒素,所以幾乎沒有人工養殖。和多數青蛙不同的是,藍箭毒蛙在陸地上產卵,通常是產在岩石之下或是有苔蘚的地方。

人工飼養

藍箭毒蛙藍箭毒蛙

飼養箭毒蛙的環境以潮濕的環境為主,缸壁最好貼上吸水的材料如樹皮,棕梠纖維或蛇木片等,上面再種上鳳梨科植物,地面上布置小水窪和落葉或棕梠纖維,並種上植物,濕度保持80-100%,最好裝設自動噴霧器,早晚噴霧一次,溫度保持24-30度間,夜間可以降低3度左右以產生溫差,由於箭毒蛙也常分布在地勢較高的山丘地帶,所以不適合高於30度的高溫,在台灣夏天必須注意通風與降溫。值得注意的是箭毒蛙並不適於群養,如果多隻成體同養在狹小的空間中,雌蛙會互相打鬥致死,特別是有雄蛙在場時。初學者最好單獨飼養或成對飼養。如果是 幼蛙就比較沒有這種問題。由於箭毒蛙的腳趾上有吸盤,所以很善於攀爬,雖不致於爬上玻璃表面,但是粗糙表面都可以輕易爬上去,所以飼養缸必須加蓋以防止脫逃。
藍箭毒蛙的繁殖並不困難,只要環境適合就能繁殖,雌雄的辨別在成體來說也很容易,雄性的手指上的吸盤遠大於腳趾上的吸盤,而雌蛙手腳上的吸盤大小相當,同時雄蛙體型比雌蛙略小。幼體的雌雄就不容易分辨。幼蛙飼養10-14個月就能繁殖,一般都是雌蛙採取主動促使雄蛙交配,只要在地面放置石片或果醬瓶蓋等做為產床,上面加上樹皮或花盆之類的遮蔽,雌蛙就會在其中產卵,要保持卵塊濕潤,約3-5天就會孵出蝌蚪,再將每隻蝌蚪放入一個300 C.C.容量的保利龍或保特杯中,分開飼養,否則蝌蚪也會有弱肉強食的情形發生。蝌蚪食物可以用稚魚飼料或薄片飼料等,經過60 天左右蝌蚪就可以變態為幼蛙。箭毒蛙的壽命為八年左右,算是滿長壽的了。
對於喜歡兩棲類的人來說,箭毒蛙會比樹蛙來得容易飼養,同時白天活動的特性更增加了箭毒蛙的魅力。其他種類的箭毒蛙在飼養條件上都與鈷藍大同小異,只要空間夠大,不同種類混養還是可行的。只是藍箭毒蛙鬥爭性比較強,單價也比較高,群養時最好多加注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