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狐簡介
藍狐是北極狐又名白狐的一個變種,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北極。天藍北極狐,一年四季全身均呈藍灰色,這是 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結果,因為,天藍北極狐的主要活動場所在北冰洋的沿岸,藍灰色的皮毛正好和藍色的海水相應,起到了保護色的作用。不過,變色北極狐和天藍北極狐並無嚴格種族上的界限,有時它們會在一起混居,若二者交配,生出的後代可能全是白色或是藍灰色或兼而有之。
主要分布於歐亞大陸和北美洲北部的高緯度地區,北冰洋與西伯利亞南部均有分布。藍狐吻部短,四肢短小,體圓而粗,被毛豐厚,耳寬而圓。藍狐體長60~70厘米。尾長25~30厘米,有兩種基本毛色,一種冬季呈白色,其他季節毛色加深;另一種常呈淺藍色,但毛色變異較大,從淺黃至深褐。
藍狐形似銀黑狐,但體型略小,喙短,耳寬,嘴圓長,四肢短小,體態圓胖,被毛豐厚。體色有兩種,一種是淺藍色,且常年保持這種顏色;另一種是冬季呈白色,其他季節顏色較深。成年公狐體長45~75厘米,尾長25~30厘米,體重5.5~7.5公斤,母狐體長55~75厘米,尾長25~30厘米,體重4.5~6公斤。
飼養管理
狐場的建設要點
藍狐既可室養也可籠養,狐籠的製作一般可用 12 ~ 14 號的鐵絲網來編制,網眼一般為 3. 5cm × 3.5cm,種狐籠子的長寬高分別為 85cm × 55cm × 60cm,籠腿高65cm,成狐籠的長寬高分別為 75cm × 55cm × 60cm。狐室的規格是:種狐室長寬高分別為 85cm × 55cm × 60cm,室門長寬為 30cm × 25cm。
春季是藍狐的繁殖季節,加強藍狐的飼養管理,更加有利於獲取良好的經濟回報,最好選擇毛長、體大、生長快、適應性好、產仔多、抗病能力強的留作種用。為了確保選留的種狐種純質高,每年的年底要對種用公狐和母狐進行精心的選種。對近親種、劣種及時淘汰。每年都要選育性狀好的種狐做補充,逐歩淘汰體弱多病、哺育能力差、產仔率低的劣質種狐,通過連續多年的選育能有效改善種群的結構,大大提高整體存活率和產仔率,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科學選種
優良品種是藍狐養殖成功的一半,優良的生產性能和較高的遺傳力會使養殖事半功倍。良種的選擇要抓住以下兩個方面:
1、選種標準
由於藍狐皮市場的火爆難免發生“蘿蔔快了不洗泥”的現象。不管是否適宜留種的藍狐一律留種或當種銷售,這對藍狐養殖業造成的損失超過了疾病和飼養管理不當。因為遺傳不穩定和生產性能有缺陷的狐留種,會造成仔狐出生率低、成活率低、抗病力差、皮張等級低下等問題,為避免以上問題應嚴格執行藍狐選種標準。公狐的選種標準包括穩定的遺傳性、較高的生產能力、年齡合理、適宜的體質和外貌;母狐的選種標準為較高的繁殖力、年齡合理、體質健壯、外貌形態適宜。
2、選種技術
選種包括群體選種和個體表型選種兩種方法。群體選種就是根據各種群體資料進行選種,有系譜選種法、家系選種法、世代間的同胞或半同胞資料間接選種法、後代測定成績選種法等;個體表型選種則是以擬留種狐的體重、體長、體況和外貌等為選種重點。成年狐參考往年的配種繁殖記錄,對老弱病殘、營養不良、發情配種晚、配種困難、產仔率低、有不良行為或其它繁殖缺陷的種狐要淘汰;選留毛皮品質好、體型大、繁殖力強的優秀個體;一般選留配種能力較強、精液質量好的公狐及其後代,年齡最長不超過 5~6 歲;選擇發情早、性行為好、母性好、泌乳能力好、產仔數超過 8 只、斷奶成活率高的母狐及其後代,年齡一般不超過 5 歲。無論公狐還是母狐都要注意選擇健康、無遺傳病的個體,如自咬症發病者及其後代、同胞都不能留種,以免仔狐大量發病。另外,還要注意選擇的公、母狐生殖器發育正常,母狐乳頭數正常。
飼料
飼料是人工飼養藍狐的基礎,飼糧的營養價值直接影響到藍狐的生產性能和產品質量。目前,我國藍狐飼料的營養水平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國家藍狐常用飼料的營養價值為充分利用飼料資源、合理調配日糧提供有效的理論依據。藍狐飼料主要有:動物性飼料,如畜禽副產品、魚粉等,植物性飼料,如蔬菜、糧食、水果等,添加劑飼料主要是用來調節藍狐的生理平衡,如骨粉、食鹽、酵母、魚肝油、維生素等。藍狐的日糧必需以動物性飼料為主,一般應占 75% 左右,飼餵量要適當,保證藍狐在半小時內吃完為佳。每天飼餵 2 次,早晨飼餵量占日糧的的 40% ,晚上飼餵量占日糧的 60% ,特別注意必需飼餵新鮮的飼料,不能飼餵霉敗的飼糧。在繁殖期間,嚴格禁止飼餵激素含量高的飼料,如動物的氣管、胎盤、子宮、睪丸等。穀物飼料包括玉米面、豆粕、大豆面、小麥麥片;蔬菜飼料主要成分為蘿蔔、白菜、土豆等。藍狐毛皮成熟的標誌是毛長絨厚被毛豐滿,全身毛鋒長齊,尤其臀部和尾部,具有光澤靈活,尾毛蓬鬆。
疾病防治
藍狐在養殖過程中會因為飼養管理技術等因素,發生多種疾病,對藍狐的生長發育生理功能和皮張的質量造成不良影響,會使養殖戶的經濟效益降低。因此控制和減少藍狐發生疾病的關鍵是對藍狐疾病的防治。實踐證明藍狐常見疾病有以下幾種。
1、藍狐蚧蟎病
病變主要發生在藍狐的腹部和腿部,患部皮膚脫毛、劇癢。病狐不停地用舌舔舐患部或在狐籠地板上來回摩擦,損傷皮膚露出鮮紅創面,常伴有紅色或黃色滲出液流出,乾燥後形成痂皮,導致皮膚逐漸失去彈性,大大降低了毛皮的質量。治療方法:首先把病狐隔離出來進行治療,由於蟎病傳染性極強,可以通過空氣傳播來傳染其他健康狐,造成大批感染,害獲滅是治療蟎病的首選藥物,一次性注射 0. 3mL 就可以完全治癒。
2、犬瘟熱
病狐精神不振,臥於籠內一角不願活動,食慾減退,體溫升高到 41.5℃,持續幾天后逐漸降至正常,隨即又升高,呈現典型的復相熱,發出一種特殊的臭味,身體消瘦,鼻鏡乾燥,病初狐眼睛半閉半睜,眼瞼腫脹,眼結膜潮紅,有眼眵,開始為漿液性分泌物,後轉為黏性到膿性的分泌物。發病初期使用免疫血清和抗菌藥有一定效果,但是該病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案。主要以預防為主,採用犬瘟熱弱毒疫苗預防接種,每年 1 月、7 月分別免疫 1 次,皮下注射各 3 ~ 4mL。同時要保持環境清潔衛生,加強飼養管理增強抗病力。黃疸型肝炎。病狐體溫升高到 41℃ 以上,精神沉鬱,每天蜷縮在狐籠的一角,食慾降低或乾脆不食,飲欲增加,眼視膜呈現蠟黃色。發現病孤立刻隔離,用維生素 E 1mL、維生素 B122mL、慶大黴素 8 萬 U,肌肉注射,每日 2 次。同時用菌陳黃疸沖劑調拌在精飼料中口服。也可用豬苓多糖 2mL,肌肉注射,每日 1 次。
注意事項:預防藍狐傳染病的關鍵是加強飼養管理,增強藍狐的抗病能力,制訂嚴格的防疫制度。定期清舍消毒,糞便、污物進行焚燒深埋等無害化處理,病狐及時隔離飼養。引種必須加強檢疫工作,隔離觀察1個月,無病才能運回。只有做到這些才能有效預防傳染病,提高養殖的經濟效益。
不同生理期的飼養管理
準備配種期
1、公狐
從 9 月到次年的 2 月是藍狐的準備配種期。9~12 月份要保證足夠的飼料,保證脂肪和蛋白質的飼餵量,特 別是含硫胺基酸的飼餵量,有助於種狐性器官的生長發育,也利於冬毛的生長。日餵 2次,早餵 40%,晚餵 60%;12 月到 2 月初,種狐食慾下降,減少飼料量,降低脂肪比例,使公狐保持中等體況,這對種狐的發情與配種最為有利;1 月中旬以後補充 VA、VB、VE 和礦物質,能促進種狐發情;從 1 月下旬開始適當增加種狐的運動量(增加人為的馴化),能提高公狐精子活力和配種能力。
2、母狐
除注意和公狐飼養管理相同的幾點外,要注重調整母狐體況,使其肥瘦合適;在不過分驚擾母狐的前提下,認真觀察母狐外生殖器官的變化情況,給予相應調整。本時期飼料配合以高蛋白低脂肪為指導,另外可以補加牛奶或豆漿、鮮骨泥或骨粉以及麥芽、酵母、魚肝油、VE 等。
配種期
1、公狐
合理的飼料能使公狐避免過於肥胖而影響性慾和交配能力,保證充沛的精力與體力,完成繁衍後代的責任。飼料以動物性和高蛋白飼料為主,補加牛奶或豆漿、鮮骨泥或骨粉和促進精細胞發育的飼料或添加劑,如雞蛋、大蔥、大蒜、麥芽、酵母、魚肝油、VE、VC 或適量雄性激素。合理的配種計畫、正確掌握配種進度以及實用的配種技術,能在配種期充分發揮公狐的作用,提高狐群的品質。詳細查閱種狐系譜和歷年發情受配情況,合理搭配公、母狐的配對方案,1 母應有 2 只以上沒有血緣關係的公狐準備與之選配,公、母比例為 1∶3~1∶4;公狐毛絨品質優於母狐,公、母毛色儘量一致;公狐體型優於母狐;1 月末開始檢查公狐睪丸發育是否正常,包括睪丸對稱性、體積增大和彈性;配種期注意公狐的合理使用,限定日交配次數,保持配種能力;做好精液品質檢查工作,保證交配的有效性。
2 母狐
提高母狐飼料質量,補充 VE、大蔥、麥芽和魚肝油等,使母狐保持良好的體況和發情狀態。在放對配種之前進行發情檢查,根據母狐的活動狀況(外部表現)、外生殖器官變化情況和放對試情三方面結合鑑定。發情母狐食慾減退,可見鄰籠公、母狐相互扒、咬籠網,急於交配的情景。從 1 月末開始,對全群母狐做一次普遍性的檢查,首先要看母狐陰門的蓋毛是否分開、陰門是否外露,這是判斷母狐是否開始發情的重要標誌。放對試情是把母狐放到公狐籠中進行異性接觸,觀察雙方表現,確定母狐是否真發情,確認母狐發情要儘快達成初配。放對最好選在清晨或黃昏進行效果較好。天氣越暖和,狐性慾越差,天氣寒冷或陰天、下雪,則異常活躍,性慾強,適宜多配種。初配後連續 2~3 天每天再復配 1 次,可以降低空懷率和增加胎平均產仔數。此期間管理除注意發情檢查、試情、配種外,還應注意避免跑狐、防止疾病通過密切接觸而傳播、隨時將配完進入妊娠期的母狐分群管理。
靜止期
進入靜止期的公、母狐,一方面因為配種期體能消耗大,需要補充能量,加強飼養;另一方面因為其年度主要任務已完成,剩下時間只要低水平維持即可,待到下一輪繁殖準備時再進行特殊餵養。在配種期間發現不中用的公、母狐下年度不做種用,準備淘汰,按皮狐水平餵養即可。管理方面,按日常管理方法進行即可。
母狐妊娠期和產仔泌乳期
1、妊娠期飼養管理
交配結束後,母狐進入 52 天左右的妊娠期。本期營養要求是全年最高的,飼料要做到營養全價、易於消化、適口性強、品質新鮮。飼料種類儘可能多樣化,要含有足量的蛋白質、各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減少脂肪含量,防止母狐過肥造成難產;飼料量隨著妊娠期的進程逐漸增加;將飼料中動物的腎上腺、腦垂體等含性激素的器官摘除,以免母狐食後發生死胎或流產;日糧中應該補加 VA、VB、VD、麥芽(做 VE 來源);為保證母體內胎兒骨骼的發育,還要在日糧中加鮮骨泥或骨粉。妊娠母狐活動減少、性情溫順、時常在籠內曬太陽,飼養人員要多同母狐接觸,如經常打掃籠舍、產箱消毒、經常換水等,通過這些馴化,降低母狐對人的恐懼感,也便於產仔期的飼養管理,還可適當增加母狐在妊娠期的運動,防止難產。
2、產仔泌乳期的飼養管理
母狐妊娠 52天左右開始產仔,本時期日糧配合基本與妊娠期相同,為促進泌乳,飼料中可補充適量的奶類。產仔期飼養人員要晝夜值班,重點觀察預產期臨近的母狐,遇有難產的母狐和需要代養的仔狐,可及時採取措施。母狐難產可注射催產素,如不成功,可用鑷子將卡在產道中的仔狐慢慢拽出,或用剖腹產的方法處理。仔狐全部產出後要給母狐注射鹽酸氯丙嗪,然後放回產箱休息。控制飼料中鹽的含量,保證飲水供應,以免口渴母狐食仔。有些母狐不在產箱內產仔,而將仔狐產在籠內,要把仔狐拿到溫暖的地方,迅速將胎衣除去,用消過毒的剪刀剪斷臍帶,用棉紗擦乾仔狐全身,等母狐將仔狐全部產出後,再把仔狐送給母狐,看它能否在產箱內很好哺乳。假如母狐不哺乳或乳腺發育不好,要把所產仔狐全部代養。還要注意仔狐保活和仔狐的補飼工作,以提高仔狐成活率。
仔狐育成期
仔狐出生 55~60 天分窩,從分窩到性成熟這段時期為育成期。幼狐食慾旺盛、生長發育很快,是決定以後體型大小的關鍵時期,要保證其生長的營養需要。飼料中注意鈣、磷、VD 和蛋白質的供給;飼料調製和數量可以分成兩期考慮:前 60 天營養水平適中,保證飼料自由採食;60 天后營養水平逐漸上調,特別要注意供給足夠的蛋白質和脂肪,飼餵量以吃飽為好。飼料中肉、魚等占 55%、穀物占 30%、蔬菜占 15%,適當添加骨粉補充鈣質。分窩後仔狐在原窩內一段時間(1~2周)後,再分成 3~4 只為 1 組同籠飼養,可使仔狐保持旺盛的食慾。每次餵食量以餵後半小時內不剩食為準,餵完要及時把食槽撤出籠外,避免被仔狐弄髒;分窩 2~3 周,要對仔狐進行犬瘟熱、病毒性腸炎疫苗接種。9~10 月以後,幼狐體型已接近成狐,可進行選種工作。選種後,種用狐和皮用狐要分群飼養。
冬毛生長期
取皮狐的日糧標準不應該降低,其中動物性飼料要保障供應,而且由魚、肉、內臟、血、魚粉等組成,注意 VA 和 VE 的補充,還可加飼少許油脂以提高毛皮光澤度。冬毛生長是短日照反應,因此在一般飼養中,不可任意增加任何形式的人工光照,要把取皮狐養在較暗的棚舍里,避免陽光直射,以保護毛絨中的色素。可以採用人工控光養殖和埋植褪黑激素,以促進藍狐毛皮提前成熟,節省大量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