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國

薯國

薯國,西充縣位於四川盆地北部,南臨重慶、西接成都,北出廣元,面積1108平方公里,人口66萬,轄15鎮、29鄉,距南充市30公里,是南充的生態後花園。 西充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淺丘地貌,年平均氣溫16.9。C,年降雨量980.8毫米,平均海拔361.2米,無霜期300天以上,四季分明,氣候溫和,特產豐富。

簡介

西充縣位於四川盆地北部,南臨重慶、西接成都,北出廣元,面積1108平方公里,人口66萬,轄15鎮、29鄉,距南充市30公里,是南充的生態後花園。 西充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淺丘地貌,年平均氣溫16.9。C,年降雨量980.8毫米,平均海拔361.2米,無霜期300天以上,四季分明,氣候溫和,特產豐富。 西充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即有先民生息於此,漢隸安漢縣,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縣。 西充人自古以來重義崇文,鑄造了“勤耕、尚學、自強、勇為”的西充精神,誕生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漢代有誑楚存漢的大將軍紀信,三國有“西蜀孔子”之稱、力促國家統一的碩儒譙周,唐代有佛教華嚴宗第五代祖師圭峰禪師,現代有民盟創始人、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張瀾。

西充區位優勢獨特,處於成都、重慶、南充三角經濟帶、2小時經濟圈內,四川省第二大水利工程——升鍾水庫灌溉全縣耕地,縣境內路暢迅捷、國道212線縱貫南北,與達成鐵路、成南、南廣、南渝高速公路、高坪機場對接,率先實現縣、鄉道路油化、郵電通信網路健全,縣、鄉廣播電視光纖全部聯網,水、電、氣供應充足,教育發達,醫療技術先進,防疫體系全面建成。 西充工農業近年發展較快,工業培植了食品機械、化工、絲綢等骨幹產業,李子園公司、上風集團、金天置業、盛興電器等知名企業落戶西充,農業上主產水稻、小麥、玉米、海椒、蠶桑、油菜、柑桔等。養殖業以奶牛、生豬、肉牛、山羊、雞、鴨、鵝、兔為主,培訓了畜牧、蠶桑、辣椒、經果、勞務五大產業,是全省、全市重要優質農產品基地,享有“中國辣椒之鄉”、“四川奶牛之鄉”、“西部波爾山羊良繁中心”等盛譽,地下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 西充城市建設突飛猛進,城市品位不斷提升,高標準完成了晉中、晉南、南台山等舊城改造,高規格建成譙周大道、安漢大道、府南大道,高起點打造出川北第一流廣場——紀信廣場。2002年創建成市級衛生縣城,2004年創建成省級衛生縣城。 西充旅遊處於三國文化游和閬中古城游熱土上,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蹟眾多,自然旅遊資源主要以湖泊、森林、古樹、名木等構成,人文旅遊資源主要以歷史遺蹟、古戰場遺址、壇廟、宗教建築、宗教廟會、民俗特色及現代建築、雕刻等構成,主要景點(區)有:鳳凰山張獻忠殉難地、百福寺森林公園、青龍湖風景區、文廟、武廟、肅王廟、萬年山禪林寺、張瀾故居、紀信廣場、蓮花湖等。 看:紀信故里,忠義之邦,英雄豪傑,任群展宏圖;千年西充,山川秀麗,舊貌新顏,今朝更嫵媚。

歷史

據西充地方史志記載,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嘉陵江南充區河段內的先民們,就在西充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他們不僅與中原民族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繫,而且創造了中原遠古文明所含的地方文化。創造這種文化的先民為“百濮”等族。

大約公元前21世至公元前771年(夏、商、西周),相傳禹分天下為九州,縣境隨四川皆屬梁州。殷商、西周時,又將梁州併入雍州,縣境隸雍州。

約公元前5世紀,居住在今湖北清江流域的巴族之一的稟君徙入川東地區,建立巴國,縣境隸巴國。巴子建國以後,繼遭秦楚夾擊,政治中心相繼由江州(今重慶)、墊江(今合川)遷到閬中。戰國時,縣境仍為巴國地。

紀信紀信

公元前316年(周慎王五年),秦滅巴、後建立巴郡和蜀郡。從此,縣境隸巴郡閬中縣。

公元前200年,劉邦稱漢中王,巴地遂為漢有。西漢王朝建立以後,即以將軍紀信(西充紫岩人)“誑楚存漢”之功,分閬中縣置安漢縣,繼又分閬中縣置充國縣(東漢初併入閬中縣,後復置)。從此縣境分別隸巴郡的充國縣和安漢縣。

蜀漢時期,縣境隸巴西郡的西充國縣與安漢縣。

公元266年(西晉泰始二年)分益州,置梁州,縣境遂隸梁州巴西郡的西充國縣和安漢縣。

公元431年(劉宋元嘉八年)改巴西郡為北巴西郡,縣境隨安漢縣、西充國縣隸此。梁王朝建立後,縣境分別隸巴州南宕渠郡的安漢縣和北巴州木蘭郡的西充國縣。

公元553年(西魏元欽二年),改南梁北巴州為隆州,縣境隸隆州金遷郡的晉城縣與南宕梁郡的安漢縣。

公元583年(隋開皇三年),文帝改郡為州,實行州、縣二級制,以安漢縣、晉城縣隸隆州。公元589年(開皇九年)改安漢縣為南充縣,縣境隸隆州的晉城與南充縣。

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分南充、相如二縣置果州。同年又析果州的南充、隆州(閬州)的南部和梓州鹽亭置西充縣,隸果州。因縣境位於南充之西,加之古有西充國名,治內有西充山,故名西充。

公元627年(貞觀元年)至公元758年,西充先後隸劍南道、山南西道的果州和劍南道南充郡、山南西道果州。

公元907—960年(五代十國),西充隨果州先後隸前蜀、後唐、後蜀。

公元960—1279年(宋代),西充隨果州先後隸西川路、川峽路、潼川府路、潼川路順慶府。

公元1260年(中統元年),西充隨順慶府隸陝西四川行中書省。

公元1283年(至元二十年),將流溪縣以飛地形式併入西充縣。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西充隸四川中書省順慶路。

公元1376年(洪武九年),西充隨順慶府隸四川錄宣布政使司。1377年(洪武十年),撤西充入南充。1380年(洪武十三年)再析南充置西充,原流溪縣留南充。

1644年—1911年(清代),西充縣隸四川省順慶府。

公元1912年—1949年(中華民國),西充先後隸順慶府、川北道、四川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區。

公元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2月14日,西充和平解放。1950年1月西充隸西南區川北行署區南充專署。1952年9月1日恢復四川省建制,西充隸四川省南充專區。1968年,隸四川省南充地區。1993年9月改南充地區為南充市後,隸四川省南充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