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福

薩福

薩福(Sappho,約前630或者612~約前592或560),古希臘著名的女抒情詩人,一生寫過不少情詩、婚歌、頌神詩、銘辭等。一般認為她出生於萊斯沃斯島一貴族家庭。豐盛的財富使她能自由地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她選擇了在當時的文化中心勒斯博(Lesbos)島上專攻藝術。她的父親喜好詩歌,在父親的薰陶下,薩福也迷上了吟詩寫作。她是第一人描述個人的愛情和失戀的詩人。青年時期曾被逐出故鄉,原因可能同當地的政治鬥爭有關。被允許返回後,曾開設女子學堂。古代流傳過不少有損於她的聲譽的說法,但從一些材料看,她實際上很受鄉人敬重。薩福最終為了一位英俊的青年男子殉情而死,他名為法翁(Phaon),是萊斯沃斯島上一名船夫。

影響與評價

薩福往往給自己的詩歌譜上曲調,供人吟詠彈唱。在技巧上,她創立了"薩福體",改革了當時詩歌創作的韻律;在內容上,她與其他詩人一起,把詠唱的對象由神轉向人,用第一人稱抒發個人的哀樂,領當時文學創作風氣之先。千百年來,薩福被人們視為描寫女性愛情的聖人、"女性主義者的偶像""化身為文學家的羅蕾萊"(羅蕾萊是德國民間文學中傳說的女妖)。馬丁·威斯特稱她是"學者繞不過去的坎"。

當時很多希臘女子慕名來到萊斯博斯島,拜在其門下學習詩藝。薩福不僅教她們知識,還寫了很多表達對她們強烈愛慕的詩作。在當時,古希臘盛行師生之間帶著強烈精神交往的戀情,薩福的帶著強烈同性戀情感的詩歌,廣為傳唱。當時萊斯博斯島上的貨幣,都以薩福頭像為圖案。從19世紀末開始,薩福成為了女同性戀的代名詞,"Lesbian"(意為女同性戀者)與形容詞"Sapphic"等,均源於薩福。而由此,薩福也被近現代女性主義者和女同性戀者奉為鼻祖。

關於薩福的逸聞趣事,版本層出不窮,大多是基於不大可靠的傳聞。在埃里卡瓊的《薩福的飛越》這本書里,瓊將這個詭異的希臘女詩人拉進肥皂劇式的世俗生活中。薩福像斯嘉麗一樣在男人中間周鏇、調情,"似乎想要吞下整個世界"。行文中,瓊激盪的語調如同薩福轉世。在她筆下,薩福是一個無所畏懼、卓越不凡的女英雄。

在《如果不是冬天:薩福斷章》里,安妮·卡爾森以獨特的翻譯風格,描述了薩福在大到愛情、欲望、婚姻、驅逐,小到靠墊、蜜蜂、豆子,以及關於衰老、羞恥、時間等等人類方方面面的思考,用括弧和空格來提醒讀者紙草上原稿文字的殘缺。

美女、詩人、男詩人的情人、第一個失戀投海自殺女詩人、女同性戀者、現代女權主義的先祖……在薩福這個名上,似乎可以加上任何一個在現代文學流行著的辭彙。若是薩福本人,大概情願用自己的詩形容自己吧:"周圍的群星黯淡無光而她的光華,鋪滿了鹹的海洋和開著繁花的田野"。

薄伽丘在《列女傳》中哀嘆道:"她在詩藝中得到的幸福,一如她在愛情中遭遇到的不幸:愛上一個青年男子,為了他的魅力,或者美貌,或者其他什麼原因,屈服於難以忍受的折磨。他拒絕服從她的欲望,於是,悲傷的薩福寫出哀悼的詩篇……我們是不是應該責備繆斯女神呢?當安菲翁彈唱詩歌的時候,她們肯為他移動奧吉及亞的石頭,卻不肯為薩福移動那位年輕男子的心。"

古羅馬作家奧維德為薩福代擬了一封致法翁的二百二十多行的詩體哀歌長信,通過薩福之口,傾述了她內心的深情:"我愛過上百個人--作孽的愛--可是現在,/你這冤家,以前為眾人所有的,現在屬了你一人。/你就是美,你的年齡最適合風流享樂,/你的魅力是襲擊我的伏兵。"

變遷

從公元前四世紀開始,薩福開始出現於希臘的喜劇,人們對薩福愛情生活的興趣已經十分濃厚。據阿西奈俄斯在《學者晚宴》中說,公元前三世紀的詩人赫米西納稱阿爾凱烏斯和另一位詩人阿那克瑞翁都曾追求薩福,雖然阿那克瑞翁和薩福並不同時;而公元前四世紀末的喜劇作家狄蜚留斯在題為《薩福》的喜劇中,更是把阿耳喀羅科斯和公元前六世紀晚期的希伯納斯都寫成了薩福的情人。這部劇作已經佚失,同時至少還有五部以薩福為題材的喜劇,也已不存。

大約在這個時候,出現了有關薩福之死的傳說。在薩福神話中,我們首次看到一個男子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他不是詩人,而是一個年輕英俊的漁夫;他不是薩福的追求者,而是薩福苦苦追求而不得的人。這男子名叫法翁(Phaon)。據說,他是薩福的死因。

著名喜劇作家米南德(約公元前342-前292)寫了一部《來自盧卡斯的女子》,稱薩福為了對法翁的無望的愛,從盧卡斯的懸崖投海自殺。

繫於奧維德名下的《烈女尺牘》第十五篇"薩福致法翁",更是以薩福的口氣,把薩福對法翁的愛情描寫得淋漓盡致。當它在十五世紀被學者們發現時,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視為薩福親筆信的"拉丁譯文"。在其詩中,薩福不是失敗的追求者,而是棄婦。換句話說,不是法翁不愛薩福,而是他的盪子本性決定了她被拋棄的命運。這首長詩最關鍵的段落,是聽到"薩福本人"這樣向她的男性聽眾--法翁/詩外的讀者--宣告:

我愛過上百的人--作孽的愛--可是現在,

你這冤家,以前為眾人所有的,現在屬了你一人。

不僅是"一人",而且是一個男子--他的魅力擊敗了所有女性情敵:

無論匹拉或者美瑟那的少女,

還是勒斯波思的處子,都不能令我激動。

阿那托利亞,金髮的西蒂羅,只讓我厭倦,

阿狄司不再愉悅我的眼睛,

對男性讀者來說,有什麼比奧維德的詩簡更理想呢?讓我們在詩和性的雙重意義上皆獨立於男性世界的女詩人親口承認,她甘心為了一個男子而放棄過去的一切,懺悔以往"作孽的愛"。如果同姓戀愛在異性戀者的眼光里是一種"疾病",是"不正常"的行為,那么,她被成功地"治癒"和"矯正"了,甚至矯正到連寫作的能力也同時喪失了。

但是奧維德的詩簡沒有能夠清洗薩福的名聲。公元二世紀的蘆紙文本說:"人稱她行為不檢,是愛女性的。"蘇伊達辭典說:"她有三個伴侶:阿狄司,特里斯芭和美加拉。她們之間不純潔的友誼,使薩福得到一個惡名。"

到了中世紀,薩福的九卷歌詩突然消失了。薩福的聲明並沒有隨著她作品的消失而減低。也許,空白和殘缺反而更加刺激了人們的好奇,法翁的傳說雖然無稽,卻一直在薩福神話中占據著統治地位,時而和薩福的同性之愛錯綜交叉,時而淹沒了薩福的同性之愛。最重要的是,薩福對法翁的愛被稱為薩福應得的懲罰。

十九世紀後期,女性主義運動的萌芽使薩福成為"新女性"的偶像。女性作家把她奉為典範';她的性取向使她在沉悶保守的維多利亞時代象徵了性愛的自由。

二十世紀的薩福神話,雖然因為近代的潮流,演義得轟轟烈烈,卻沒有什麼太新奇的變奏,只是法翁不再時髦了。然而,在學術研究里,薩福對法翁的愛被賦予不同的闡釋。

近年來,歐美文學界出現無數關於薩福的小說,戲劇,詩歌……且不提一個又一個薩福譯本,層出不窮的薩福研究。"勒斯波思人"(Lesbian),因為薩福的緣故,成了女同性戀者的固定名稱,這恐怕是誰也知道的了。

法翁的傳說

薩福最終卻還是為了一位英俊的青年男子殉情而死。他名為法翁(Phaon),是萊斯博斯島上一名船夫,常年在大海間飄蕩,身背弓箭,長發飄逸,宛如《指環王》電影中的那位金髮飄飄的神箭手,但他冷漠無情,視薩福瘋狂的愛而不顧,致使薩福哀痛不已,墜崖沉海而去。時年她五十五歲。

人物評價

人都說九個繆斯--你再數一數;

請看第十位:萊斯博斯島的薩福。

--柏拉圖

(注:繆斯:希臘神話中主司藝術與科學的九位古老文藝女神的總稱。)

堇色頭髮,純淨的,

笑容好似蜂蜜的薩福啊

--阿爾凱烏斯(古希臘詩人)

(薩福的詩)雖然不多,但朵朵都是薔薇

--《希臘詩銘集》緒言 米雷格(約公元前100年 歷史學家)

在歐美文學傳統里,如果荷馬是父,那么薩福就是母親,是姊妹,是情人。

少有哪個上古詩人,在歐美文學傳統里,被如此經久不息地塑造成種種神話。

影視作品

情慾莎孚(Sappho)

基本資料

◎譯 名 情慾莎孚

◎片 名 Sappho

◎年 代 2008

◎國 家 烏克蘭

◎類 別 劇情

◎語 言 英語

◎字 幕 N/A

◎檔案格式 XviD + MP3

◎視頻尺寸 624 x 352 980kbps

◎檔案大小 1CD 49 x 15MB

◎片 長 88 Min

◎導 演 Robert Crombie

◎主 演 Avalon Barrie ... Sappho

Todd Soley ... Phil

Lyudmila Shiryaeva ... Helene

Bogdan Stupka ... Professor Orlov

Alexander Leontaritis ... Voice over

劇情簡介

◎簡 介

《情慾莎孚》劇照合集(14張)

1926年,一對剛結婚的美國年青夫婦Sappho和Phil,去了希臘Lesbos島度蜜月,他們和蘇聯移民到此的考古學家的女兒Helene發生親密關係,這段愛情三角關係反映了當年古希臘女詩人Sappho的故事,她以情慾詩而著名。當他們3個的關係越加複雜時,現代的Sappho做出一些行為,讓我們回想起古希臘女詩人熱戀死亡的情形。

古希臘著名作家

荷馬 (前9世紀-前8世紀) 希羅多德 (前484-前425)
赫西俄德 (前8世紀) 歐里庇得斯 (前480-前406)
薩福阿里斯托芬 (前448-前380)
伊索 (前620-前560) 柏拉圖 (前427-前347)
西蒙尼德斯亞里士多德 (前384-前322)
阿那克利翁修昔底德
埃斯庫羅斯 (前525-前456) 米南德 (前342-前291)
品達 (約公元前518年—前438年) 忒奧克里托斯
索福克勒斯 (前496-前40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