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薩真人祠, 坐落在西和城南1.5公里的岷郡山,是西和縣的重要名勝之一。蒼茫之中,一峰獨秀,薩真人祠雄踞山頭,漾水河,趙五河匯流山前,山河相依,甚為壯觀。
歷史背景
岷郡山原名獨頭嶺,南宋紹興年間改稱現名。當時金滅北宋,關隴六路盡陷於金,岷州(治今岷縣)州治南移白石鎮(今西和北川)。白石鎮無險可守,又移州署於岷郡山。後宋金議和,因“岷”字犯金太祖完顏旻之諱,故將岷州改為和州,又因“和州”與江南“和州”(今安徽和縣)同名重複,為便於區別,隨加“西”字而稱“西和州”。州名更改,岷郡山之名卻一直保留,沿稱至今。
薩真人祠是西和勝境,更是聞名甘肅的道教宮觀之一。其始建年代已不可考,現存殿宇為清代初期建築。祠內古柏巨槐,綠蔭森森。祠前漫坡芳菲,青草綠樹。暮鼓晨鐘,聲聞十里,春秋佳日,遊人紛至沓來。佇立祠前,西和城區一川煙樹,萬家城郭,歷歷在目。山門東側有薩真人墓園,墓前為清乾隆時西和縣令王鳴珂所立墓表。踏進山門,從戲樓底穿過,有一硬山卷棚頂過廳。正間檐下懸一巨匾,邑人黃守中撰書“你們都來了嗎”六字,風趣詼諧。過廳後院南面正殿,供薩真人塑像,目善眉慈,白須拂胸,端坐於須彌座上。西側偏殿供王靈官,赤面金甲,虬髯巨口,三目怒睜,威風凜凜。東側偏殿供楊四爺,雖系武將,但面目慈善文靜,據傳系仇池國“白馬將軍”。
薩真人名守堅,道號全楊子,北宋時四川籍人。年輕時學醫用藥失誤而致死人命,遂出家拜著名道士林靈素為師,學到所謂“五雷秘法”,並教出一個名氣很大的徒弟王靈官。
王靈官後成為道教的護法神,薩守堅被尊奉為真人,門徒成為道教一大流派。後明成祖封薩守堅為“崇恩真君”,王靈官為“隆恩真君”。《西和縣誌》記載:薩守堅曾主持縣境碧流里之龍興寺,“晚年又主持縣城南之岷郡山,募化十方,重修廟宇,工竣即羽化此山”。
岷郡山南側雲霧山腳下的張集溝有仙潭,俗稱“爺池”,地方志以“仙潭越鯉”列為西和八景之一。有一山泉從平地湧出,粗如碗口,積水成一天然池塘,冬不結冰,夏不溢滿,清澈見底,池內游魚逐波翻躍,故名。仙潭原有廟宇,砌石築池,上造亭閣,中搭棧橋,四周圍以欄桿。建築精巧玲瓏,壁畫滿廊。惜已傾毀。每至春夏之交,仍有遊人紛至游觀。
岷郡山南十里鄉有盤龍洞,在海拔2166米的龍洞山巔。洞前怪石林立,百姿千狀。洞內鐘乳石布滿頂壁,其中一長石形似巨龍,蜿蜒嵌空,鱗爪斑斑,宛若活物,故名“盤龍洞”。洞深處有池,深不可測,常有雲霧繞騰。洞前有明代建築的亭閣遺存。洞口有摩崖石刻四方,正中上部有清代嘉慶庚午年(1810年)西和縣令王某所題“靈比朝邦”一方,側為石刻對聯:“溫泉嫌波冷,飛雲惜風涼”。左右分別為清光緒三年(1877年)所刻石刻,錄前人三首題詩。洞內有一潛流,穿入石底,流經500多米的峽谷。沿峽谷盤繞而行,但聞水聲鳴響,不見涓滴水流,別有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