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薇甘菊:外來物種入侵中國
薇甘菊
一、薇甘菊愛情 · 003
二、即草即藤 · 005
三、田野調查手記 · 009
四、植物殺手 · 015
五、有翅膀的種子 · 016
六、內伶仃島的噩夢 · 018
七、瘋狂的原因 · 021
八、錢不是問題,問題是花了錢沒解決問題 023
九、口岸訊息 · 027
十、滇緬公路 · 031
十一、氣味 · 036
十二、外來有害生物黑名單 · 037
十三、鯉魚、葛藤鬧美國 · 041
十四、大閘蟹 : 德意志的煩惱 · 044
十五、看法說法 · 047
十六、除害 · 050
十七、天敵 : 菟絲子 血桐 幌傘楓 · 052
十八、薇甘菊能吃嗎? · 056
十九、美的遐想 · 063
油茶時代
小 引 · 071
一、吃茶油的毛澤東 · 072
二、 “油大為美”的年代 · 075
三、食用油經緯 · 080
四、汪曾祺的誤區 · 084
五、土食主義 · 086
六、趙霖教授為誰而哭? · 091
七、缺油比缺糧還嚴重 · 095
八、話說油茶 · 097
九、 “貴冠”的底氣 · 101
十、歐米伽膳食 · 106
十一、中國 : 油橄欖的命運 · 112
十二、油茶戰略 · 116
十三、油茶繁育之父 · 120
十四、油茶樹 搖錢樹 · 124
十五、老油坊 · 132
十六、土棲蜜蜂與油茶 · 139
十七、四面論道 八方聲音 · 142
十八、民間秘方 · 146
十九、茶油湘菜 · 149
二十、侗族打油茶 · 153
二十一、鳳凰薑糖 · 156
二十二、用茶油修的路 · 158
二十三、圍屋九十九 · 160
二十四、嚼嚼木糖醇 · 162
二十五、茶枯餅清塘 · 163
二十六、給中國加油! · 165
牙香街
一、開街之日 · 171
二、香說 : 香與香木 · 173
三、老街訪香 · 176
四、林中紀事 · 181
五、莞文化的符號 · 185
六、牙香街的落日 · 187
七、香的思考 · 190
八、比黃金還貴的香 · 192
九、香的精神 · 193
內容提要
外來物種入侵隱藏著什麼不為人所知的秘密,茶油里隱含了怎樣的基因密碼,莞香如何成就自己的傳奇。
精彩書摘
十四、大閘蟹 : 德意志的煩惱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鯉魚在密西西比河泛濫的問題還沒解決呢,大閘蟹在德國那廂又橫行霸道了。詩云 :
生是青銅色,
死時丹鳳紅。
偏偏橫行,
偏偏橫行,
不管東南西北有人行。
偏偏橫行,
偏偏橫行。
傍晚,借著夏日殘破的餘暉,大群大群的大閘蟹悄悄向柏林的德國聯邦國會大廈挺進。街道上行駛的汽車不經意地駛入了大閘蟹鋪就的“移動著的地毯”上,噗噗噗,輪胎接連被扎破。丁零零,丁零零,柏林警局接到的報警電話不斷。警察來到現場,看到那些揮舞雙鉗的大閘蟹,聳聳肩,也是束手無策。
大閘蟹每天能爬行 12 公里。大閘蟹善挖洞穴,破壞水壩,還會搞壞捕魚工具,吃掉網具里弱小的魚蝦。甚至,一些房屋和工業基礎設施也成為它們的襲擊目標。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報告稱,僅在德國,大閘蟹造成的損失已經高達 8000 萬歐元。德國大閘蟹泛濫的區域主要集中在德國的易北河和哈維爾河。易北河全長 750 公里,每年大閘蟹都會大量集群遷徙,穿過易北河到達千里之外的北海繁衍生息。最討厭大閘蟹的是德國漁民。因為他們撒網捕魚時,捕撈上來的往往不是想捕獲的鰻魚,而是張牙舞爪的大閘蟹。他們成批成批地將大閘蟹殺死,用來做肥皂或者動物飼料。也有漁民定期向中國餐館或者越南餐館出售,每公斤能賣到 5—8 歐元,行情還算不錯。
儘管中國大閘蟹的名聲在德國不怎么樣,但也有學者為大閘蟹辯護。德國慕尼黑大學教授蓋斯特說 : “中國大閘蟹入侵德國河流是全球化的產物。 ”他說, “這是自然界演變過程中一個正常的現象。只不過這一現象並不常見,倒使我們大驚小怪了。 ”蓋斯特多次來中國長江流域考察,對中國的情況很熟悉。他說 : “大閘蟹變得具有攻擊性,是因為人類不斷改變它們的生存條件。 中國河道變直, 堤壩和閘門阻礙了大閘蟹前往產卵區域的通道,工廠排污又嚴重污染了河流,加之中國人喜食大閘蟹,捕撈過度,致使大閘蟹的數量不斷下降。而德國易北河和哈維爾河水質清潔,為大閘蟹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 ”
其實,大閘蟹落戶德國並非近幾年的事情。100 多年前,鴉片戰爭後,德國人就把圓明園裡的瓷器和黃浦江里的大閘蟹運到了德國。那個德國人是不是指揮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瓦德西就不得而知了。
大閘蟹在德國百餘年的繁殖過程中,保持了純正的品種。有人建議,中國人喜歡吃大閘蟹,把德國的大閘蟹運回國內銷售,是絕對有市場的。讓德國大閘蟹跟陽澄湖大閘蟹一樣,成為中國人餐桌上的美味,不是很好的事情嗎?正是——
秋風起,蟹腳癢,
舞雙鉗,鬧柏林。
喂喂喂,看這廂,
吃貨們,舌尖忙。
作者簡介
李青松,報告文學作家,遼寧彰武人,研究生學歷。現任國家林業局森防總站黨委書記。1987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系,曾任國家林業局退耕還林辦公室副主任。從事新聞記者工作多年,擔任過首都某報文藝部主任、理論與副刊部主任。自國中時開始文學創作,至今已發表文學作品三百餘萬字,出版專著多部。主要代表作品有:《遙遠的虎嘯》、《告別伐木時代》、《開國林墾部長》、《一種精神》、《茶油時代》、《大興安嶺時間》等。曾獲新中國六十年全國優秀中短篇報告文學獎、徐遲報告文學獎、全國短篇報告文學獎、冰心散文獎、孫犁文學獎等多項文學獎。第六屆魯迅文學獎評審。中國作家協會報告文學委員會委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散文學會理事、中國國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景觀村落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藝家生態作家委員會副主任。
編輯推薦
人類應該更多地反思自身,拷問自己的行動和靈魂,不能夠做薇甘菊一樣的自然破壞者和生態殺手,而應該成為保護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的衛士,一起守護我們美好的地球家園。
媒體評論
作者通過科學研究和實地調研,使用精煉的文字、樸實的語言,生動地介紹了薇甘菊的物種特徵,追溯了薇甘菊的侵入歷史,列舉了薇甘菊的危害實例,展示了薇甘菊的防治實踐,探討了薇甘菊的利用途徑,同時也深刻剖析了薇甘菊猖獗原因和防控思路,沒有空洞洞的說教和長論,只有血淋淋的事實和真相。作者的筆觸並沒有停留在薇甘菊這一種生物,而是逐漸把目光投向了全球有害生物,講述了諸如福壽螺、食人鯧、水葫蘆、美國白蛾等外來生物在中國逞凶作惡的事件,同時也對中國鯉魚、葛藤和大閘蟹對國外的入侵做了一些解讀,指出“生物入侵,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國林業新聞網)
“物無美惡,過則成災”,外來物種有可能增加引種地區的生物多樣性,豐富物質生活,但也有可能危及本地生物種的生存,破壞當地生態系統。“一旦引種不當,就可能瓦解生態系統的功能,導致生態失衡或本地物種的減少和滅絕,危及一國的生態安全。”(何蕊,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