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新石器時代
來源:1974-1975年山東省膠縣三里河出土
規格:高13厘米
材質:陶器
簡介:
薄胎高柄陶杯是山東地區龍山文化的典型器物,其特點是:陶質細膩、器胎極薄,最薄處僅為0.2-0.5毫米,陶色純黑,且有光澤。有的器物表面飾以凹凸弦紋或纖細的鏤孔花紋。由於這種陶器胎薄如蛋殼,人們還習稱之為“蛋殼陶”。蛋殼陶代表了當時制陶工藝的最高水平,估計只有專門從事制陶的工匠才能生產出如此高超的陶器來。
相關詞條
-
蛋殼黑陶高柄杯
此杯出土于山東省泗水縣尹家城遺址,細泥黑陶,陶土經過淘洗。碟形口,折沿,近底部轉折明顯,筒形柄兩端均內束,器腹有一周突棱,柄部有五周規則的短直條鏤孔,其...
文物簡介 基本資料 外觀描述 身份象徵 黑陶工藝 -
黑陶[古老的中國制陶技藝]
黑陶,誕生於中國新石器時代,古老的中國制陶技藝,有黑如漆,聲如罄,薄如紙,亮如鏡,硬如瓷的美譽。在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龍山文化遺址中均有發現,其中以屈...
基本簡介 考古發現 黑陶產地 -
高足杯
高足杯也稱馬上杯,它同於高足碗,上為碗形,下有高柄。高足杯也稱把杯,外觀美麗,實用方便,是陶瓷中的典型器物。每個朝代的高足杯都有各自的時代特徵。
高足杯的產生 高足杯時代特徵 高足杯特徵 注釋 -
蛋殼陶手工技藝
蛋殼陶是一種製作精緻、造型小巧外表漆黑黝亮、陶胎薄如雞蛋殼的黑陶。如高柄杯,為龍山文化的一種代表性器物,是一種專為禮儀用的器皿,多見於較大型的墓葬中。蛋...
造型藝術 工藝流程 製作方法 燒制工藝 基本類型 -
雞缸杯
雞缸杯,是中國古代的瓷器名,飲酒用具,因其杯壁上畫有母雞公雞,故稱雞缸杯,此杯是明成化朝景德鎮御窯廠燒制的宮廷用器。雞缸杯製作是在直徑約八厘米的撇口臥足...
概況 瓷器種類 圖案來源 瓷器結構 主要功能 -
蛋殼黑陶杯
中國古代陶器中,有一個群體特別與眾不同,它僅見於山東境內龍山文化的早中期遺址,可能與此地獨有的陶土材質和獨特的制陶方法有關,也是當地人生活習俗和審美觀念...
蛋殼黑陶杯(新石器時代·山東龍山文化) 相關條目 -
明成化鬥彩雞缸杯
“成化鬥彩雞缸杯”是在直徑約八厘米的撇口臥足碗外壁上,先用青花細線淡描出紋飾的輪廓線後,上釉入窯經1300度左右的高溫燒成胎體,再用紅、綠、黃等色填滿預...
名瓷歷史 珍品藏館 瓷器結構 主要功用 文物價值 -
功夫百科全書
﹐鐵器出現﹐步騎兵興起﹐為了在步騎戰中發揮作用﹐長柄武器變短﹐短柄武器...
武術篇 武術的起源與發展 武術篇 馬步 武術篇 沙袋 武術篇 打坐 武術篇 吐納 -
龍山文化黑陶高足杯
龍山文化黑陶高足杯是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陶器文物,高24公分,口徑11公分,足徑6公分。形狀為直立式,粗柄高足,柄部鏤空,質地為磨光黑陶,有輪制痕跡,...
基本介紹 器物簡介 相關資料 器物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