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層層析

薄層層析

英文為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又稱薄層色譜,色譜法中的一種,是快速分離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質的一種重要實驗技術,屬固—液吸附色譜,兼備了柱色譜和紙色譜的優點,一方面適用於少量樣品(幾微克,甚至0.01微克)的分離;另一方面在製作薄層板時,把吸附層加厚加大,因此,又可用來精製樣品,此法特別適用於揮發性較小或較高溫度易發生變化而不能用氣相色譜分析的物質。是將吸附劑、載體或其他活性物質均勻塗鋪在平面板(如玻璃板、塑膠片、金屬片等)上,形成薄層(常用厚度為0.25毫米左右)後,在此薄層上進行層析分離的分析方法。

分析程式

將樣品溶液用毛細管點在薄層板的一端,置密閉槽中,加入適宜溶劑為流動相。由於毛細管作用,溶劑被吸上,沿板移動,並帶動樣品中各組分向前移動,這個過程稱為展開。由於各組分性質不同,移動距離不同,展開一定距離後,即得互相分離的組分斑點。可用適當方法使各組分在板上顯示其位置,如組分本身有顏色,即可直接觀察,否則可噴顯色試劑或在紫外燈下觀察螢光等辦法確定斑點位置。通常用比移值(R)表示組分移動的特性,其定義為:

在流動相、固定相和展開條件固定時,R值是組分的特性,可用以進行定性鑑別。實用時也常將樣品與已知純物質同時展開,比較二者移動情況,進行定性分析。

薄層層析 - 定量方法

可分為洗脫測定法和原位掃描法:

①洗脫測定法,將展開後的組分斑點處的吸附劑刮下,用適宜溶劑將組分洗脫溶出,然後用適當方法進行定量測定。常用方法為比色法、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也可用電化學分析法等。

②原位掃描法,將展開後的薄層板放在光密度計內,以一定波長的光照射,同時使斑點移過光路,由於斑點對光的吸收,可繪出峰形曲線,由峰面積與標準樣品的吸收相比較而求出含量。

薄層層析法以吸附層析使用最為普遍。常用的吸附劑為矽膠、氧化鋁等。薄層層析和其他層析法一樣,除吸附法外,也可進行分配、離子交換、分子排阻等機理的層析,即將鋪制薄層的材料相應換為塗以固定相的載體、離子交換劑、凝膠等,其操作與吸附法基本相同。

薄層層析 - 制板 鋪制薄層板時,要求基底板潔淨平整,可用乾法或濕法鋪制。現常用濕法制板,即將吸附劑和粘合劑(如燒石膏)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適量水調勻,用塗布器將此勻漿緩慢地移過基底板,放置晾乾,再經適當烘烤活化後即可使用。如不加粘合劑和水,直接將吸附劑均勻地鋪成薄層,則為乾法制板。現在市場上已有各種制好的薄層板出售,統稱預製板。 薄層層析 - 展開 有多種方式,以上行法最為常用。將薄層板垂直或傾斜放置,將展開溶劑加於低部,使之自下向上移動。下行法則為用濾紙將溶劑引至薄層上端,使其自上向下流動。平行展開時,將板平放,溶劑被吸上至薄層板點有樣品的一端,進行展開。使用圓形薄層板時,將樣品點在圓心附近,使溶劑自圓心向圓周方向移動,稱為環形展開或徑向展開;將樣品點在圓周位置,使溶劑自圓周向圓心移動的為向心展開,適用於Rf值大的組分的分離。將點樣品處附近的吸附劑颳去,使溶劑只能通過樣品點附近的較窄部分前進展開,因而溶劑前緣呈弧形的展開方式,也稱徑向展開,這種方式對較難分離的組分可能效果好些。 展開一次後取出薄層板使溶劑揮發,再用同一溶劑或換用其他溶劑再次沿此方向展開的稱多次展開。將樣品點在方形薄層板的一角,先沿著一個方向展開,然後將板轉動90°,再沿著另一方向展開的為雙向展開。多次展開和雙向展開都可加強分離效果。 薄層層析 - 特點 操作簡便,設備簡單,除光密度計外,不需特殊設備,分離效果較好,時間較短,一塊板上可同時分離許多樣品。除低沸點物質外,各種無機和有機化合物都可進行分離。 薄層層析 - 套用和發展 廣泛套用於石油、化工、醫藥、生化等方面。樣品用量一般為幾至幾百微克,是一種較實用、有效的微量分離分析方法。此法也可用於分離製備較大量的樣品,即使用較大較厚的薄層板,將樣品溶液在起始點處點成條帶狀,這樣可以分離毫克量樣品。 高效液相色譜法是用微細顆粒得到高效分離的辦法,也已用於薄層層析。使用5~10微米的吸附劑制板,可得較好的分離效果,為與一般的薄層層析法相區別,稱為高效薄層層析。其優點是樣品量少(只需納克量樣品)、展開距離小、展開時間短,是薄層層析法的一個重要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