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比起拉斯科洞穴里有2萬年曆史的圖畫,或是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穴內1萬7000年前的創作,阿德什藝術並未引起媒體的重視--但1994年蕭維洞穴的發現卻使情況逆轉。蕭維洞穴的第一批照片就讓專家和社會大眾同樣著迷。幾十年來,學者一向認為藝術是經歷一個個漫長的階段,才從原始粗拙的塗鴉演變成生動自然的描繪。照理來說,蕭維洞穴中那些傑作展現出細微的明暗變化、透視法的靈巧運用和優美的線條,應該是這種演化歷程的顛峰之作。然而,放射性碳定年的結果卻教史前學家大為震驚。蕭維洞穴中的圖像比那些較出名的洞穴中所繪,時間上早了將近一倍,因此並非史前藝術的終極之作,而是目前所知史前藝術的濫觴。具有現代人體格的人類在歐洲出現幾千年後,洞穴畫的發展就已經完全成熟。
跟其它歐洲舊石器時代的洞穴一樣,蕭維洞穴里充滿對動物的描繪,對人類的描繪卻十分罕見。冰川時期的歐洲人既然有能力這么自然生動地畫出身邊的野獸,顯然也有能力描繪自己。人類圖像會如此罕見,必定是他們特意選擇這么做的。
解釋
上圖左:約在3萬5000年前,一位冰川時期藝術家,或男或女,在蕭維洞壁上留下了宣告“我在此”的噴畫。這位畫家很有可能是先把磨得很細的紅色顏料含在嘴裡,然後一隻手緊按岩石,再把顏料噴在手上和手的周圍。全球許多壁畫遺址都曾發現類似的孔版畫。上圖右:無論是黑的、紅的或刻的,蕭維洞穴中許多犀牛圖像都跟在“大角鹿廊”里找到的這頭一樣,有一個相同的細節:耳朵是兩個小小的弧形。“我們把它們叫做『麥當耳』,”研究隊隊長尚·柯羅特開玩笑說,“因為它們長得像極了麥當勞著名的黃金雙拱。”這些風格化的耳朵別具特色,而且如此一致,柯羅特認為它們的重複出現不可能是巧合。“有可能所有犀牛都是出自一人之手,”他說,“不然就是集體創作的人相互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