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墓葬
內蒙古自治區
蕭氏家族墓地VI-240
簡介
蕭氏家族墓地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青龍山鎮斯布格圖村。又稱蕭紹矩家族墓地。在廟山南坡,地表有建築遺址。1983年清理磚砌單室墓一座,1985年又清理磚砌多室墓二座,其中一座是陳國公主與駙馬蕭紹矩合葬墓。遼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主人陳國公主是遼景宗第二子秦晉國王耶律隆慶之女,卒年十八歲。同年附葬於駙馬蕭紹矩墓。為磚砌多室穹隆頂墓。由墓道、天井、墓門、前室、左右耳室、後室組成,全長16.4米。後室有木質槨室,內置屍床、供台。墓道壁及前室繪夫婦日常生活圖畫。墓主身著冠、靴,金銀殯葬服飾,出土有金、銀、銅、玉、瓷、瑪瑙、琥珀等質料佩飾及生活器皿、馬具等達3227件。考古發掘
阜新因為盛產瑪瑙而聞名於世。不過,除了瑪瑙,這裡還蘊藏著更有價值的“寶貝”。那就是分布在阜新境內的大規模的遼代墓葬群。目前,在阜新境內的遼墓已經清理髮掘了30多座,最新發掘的一座是“遼代平原公主墓葬”,發掘於去年入冬前。然而,正是這座墓葬又一次將國內關注遼墓的目光定格在阜新。因為,這一次考古發現不同尋常,而且揭開了困擾考古人員近30年的一個謎。即遼代平原公主墓的確認,最終確定了遼代後族蕭氏家族墓地各成員之間的關係。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次發現是對阜新地區考古發掘和遼代歷史研究的又一次推動。而且,從出土的文物和壁畫可以看出,遼代的阜新已經很繁榮。
村民意外發現遼墓被盜挖
阜新市位於遼寧省西北部,記者從瀋陽乘坐客車要3小時50分鐘才能到達。
“遼代墓葬群主要分布在阜新市的周邊農村地區,這次發掘的兩座遼代墓葬就在八家子鄉果樹村。”與記者會合後,阜新市文物管理辦公室考古隊員崔嵩一邊向記者介紹著情況,一邊開車帶著記者向這次遼代墓葬發掘現場進發。
在距離阜新市區約45公里的果樹村,記者看到了遼代平原公主墓葬所在地。站在光禿禿的莊稼地里,如果沒有專業人員指引,根本看不出這塊莊稼地有什麼不一樣。崔嵩告訴記者:“這次共發掘了兩座遼墓,都位於烏蘭木圖山南麓,而烏蘭木圖山是阜新境內海拔最高的山。平原公主墓的海拔高度為505米,另一座墓葬的海拔高度為493米。”
去年10月份的一天,果樹村村民閆玉湖最先發現了遼墓被盜的情況。當天,閆玉湖發現自己家地里平白無故地出現了一個大坑。他走近一看,看見了露著的青磚和白灰。這讓他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於是他趕緊將這件事情報告給了村里。村里又將這個情況匯報給當地的派出所。後來閆玉湖聽說,自家地里的這個大坑來頭挺大,可能是一處重要文物。沒過幾天,考古工作隊的到來解開了他的疑惑。在閆玉湖家的莊稼地里,記者看見了還沒來得及回填的一個小型的遼代墓葬。
這裡是遼代蕭氏家族墓地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第二研究室主任李龍彬是這次考古行動的領隊。
2月21日,在省文物考古所,記者見到了李龍彬。他告訴記者,早在1981年,果樹村那裡就發現過大規模的墓群。此後,在配合國家基本建設的過程中,共對這個地方的墓群進行過3次搶救性發掘。共出土了兩塊墓誌,分別是遼代寧遠軍節度使蕭僅墓和駙馬都尉之子蕭墓。通過這兩方墓誌,確定了這裡是遼代後族蕭氏家族的墓地。但是,這些蕭氏成員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這些年來一直困擾著考古隊員。
去年10月28日,李龍彬帶領考古隊正式駐紮在果樹村。根據掌握的情況,他們決定對果樹村的梯子廟和解家燒鍋兩個村民組發現的墓地都進行搶救性發掘。考古工作人員先對這兩個遼代墓葬進行編號。將位於烏蘭木圖山墓群西部(即閆玉湖家莊稼地里)的墓編號為梯子廟4號墓;將位於烏蘭木圖山墓群東部的墓編號為解家燒鍋3號墓,這座墓在後來被考證為遼代平原公主墓。從地理坐標上看,平原公主墓位於梯子廟4號墓的東北方,兩者相距大約1公里。
考古人員先對梯子廟4號墓進行搶救性發掘。李龍彬介紹說,這個墓葬為磚築單室墓,規模相對較小。由墓道、墓門和主室三個部分組成。從當時的現場來看,墓道兩側壁都用白灰抹面,絕大多數已脫落,沒有發現壁畫和墓誌。
蕭氏家族墓
從通遼的庫倫旗向西幾十公里,到達六家子鎮,然後向南,翻過幾重山樑,到了一個叫做斯布格圖的山村,在村邊山地的蘋果園中,隱藏著遼國權勢強大的蕭氏家族墓地。契丹族源於柔然,以原意為鑌鐵的“契丹”一詞作為民族稱號,象徵契丹人頑強的意志和堅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公元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稱汗,國號“契丹”,916年改元神冊,改渤海國為東丹國,立其長子耶律倍為東丹王。947年遼太宗耶律德光在開封稱帝,定國號為“遼”,後被後漢高祖劉知遠擊退後,定都幽州、上京,983年蕭太后曾復更名“大契丹”,1066年遼聖宗耶律隆緒恢復國號“遼”,1125年為金國所滅。
遼代契丹人分為耶律氏皇族和蕭氏後族,兩姓世代通婚,並各有自己的“領地”。遼朝“賤他姓,貴耶律、蕭氏二姓”,而且“王族惟與後族通婚,更不限尊卑”。《遼史.后妃傳》上說:“後族惟乙室、拔里氏,而世任其國事。”因此,在遼代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蕭氏貴族集團,並且以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得到了自己的領地,視為故里,生前在這裡構築私城,從事生產活動,死後又歸葬於此。遼北地區發現的許多墓葬和城址,同時證以《遼史》的記載,都說明了今天遼北的遼寧阜新、彰武、法庫以及內蒙古奈曼、庫倫的部分地區都是遼代後族領地。 蕭氏家族墓地,分布在斯布格圖山村旁山坡和山谷中,數量眾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遼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陳國公主(公元1000年—1018年),遼景宗孫女,耶律隆慶之女,吳國公主之妹,在16歲的時候,她嫁給了年長自己十餘歲的舅舅蕭紹矩,婚姻只持續了兩年,1018年,36歲的駙馬與剛滿18歲的公主先後過世,原因成謎。根據墓中出土的《故陳國公主墓志銘》記載,這位年紀輕輕的公主竟數次榮獲封號,初封為太平公主,又進封越國公主,後又追封為陳國公主。此墓為磚砌多室墓,全長16.4米。全墓由墓道、天井、前室、東西耳室和後室6個部分組成。階梯形墓道斜長6.5米。天井東西略呈長方形,上寬下窄,如漏斗狀,前接墓道,後通墓門。天井底部平坦,平鋪一層條磚。前室長方形,南北長3.48米,東西寬1.93米,高2.65米。券頂,地面鋪方磚。東西耳室圓形,穹窿頂,地表鋪條形青磚。後室(主室)平面呈圓形,東西直徑4.38米,上部迭澀內收呈穹窿頂,地面錯縫平鋪方磚。主室正北壁地面上有磚砌屍床,屍床前有磚砌長方形供台。屍床和供台的東、西、南三面有雕刻的16個壺門,裝飾講究。
此墓的格局規制同河北張家口宣化下巴里遼墓相似,墓門應是按照遼時期宮殿建築大門建造,斗拱粗大,色彩艷麗。穹窿頂好似經過修整,按照下巴里遼墓,穹窿頂上應繪製星圖。供台損毀嚴重,壺門已經破損。據文獻記載,陳國公主墓構築規模雖然不大,但隨葬器物卻非常豐富、精緻。公主與駙馬均頭枕銀枕,身著銀絲網路,戴金面具,著銀靴,胸佩琥珀瓔珞,束帶。公主頭戴珍珠琥珀頭飾,頸戴琥珀珍珠項鍊,兩腕各戴一副金鐲,每個手指各戴金戒指一枚,身佩金荷包、金針筒、鐵刀以及各種玉佩和琥珀佩。駙馬腰束金夸銀蹀躞帶,帶上掛銀刀、銀錐。整個墓中的隨葬品多為金銀、玉石、瑪瑙、琥珀、珍珠、水晶等貴重材料製成,共用黃金1700克,白銀1萬餘克。另外,還在墓中首次發現了木雞冠壺、木圍棋等。中國古代事死如事生的喪葬傳統,為研究各朝代的建築提供了很好的資料佐證。遼金時期遺留建築數量不少,我參訪過著名的有:河北保定正定文廟大成殿、天津薊縣獨樂寺觀音閣、遼寧錦州義縣奉國寺大殿、山西忻州五台佛光寺文殊殿、河北保定正定龍興寺摩尼殿、山西朔州應縣佛宮寺釋迦木塔等。此時期建築形式上承隋唐,下啟明清,風格大膽粗曠,殿宇雄偉高大,普遍採用減柱、偷心等方式。此墓歷經千年,營造時正是遼鼎盛時期,墓門真實反映了當時的建築風格。墓里的壁畫也非常引人注目,畫面規模雖然不大,但民族特點異常鮮明。在墓道東西兩壁畫有反映墓主人出行和歸來的場景——《出行圖》、《歸來圖》。在前室東西兩側墓壁上繪有男女僕役和手持骨朵的侍衛以及展翅翱翔的白鶴。從畫中男女的裝束、組列來看,僕人們正在小心翼翼地服侍墓主人,反映出墓主人日常生活的悠閒與奢靡。細觀這些壁畫,用筆簡練,神態撲捉精確,重點突出,色彩歷經千年依舊艷麗,場景描繪寫實,體現了契丹民族熱愛生活的風貌和樸實堅強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