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屬泉州南門外十都,1944年(民國33年)屬東石鎮珠霞保,解放初稱內坑區金林鄉,1956年屬東石區古塔鄉,1961年改為東石公社蕭下大隊,1984年廢除公社建制改稱東石鎮蕭下村。
歷史文人
蕭氏立姓已2680多年,乃古代四大望族之一,裔孫奉西漢開國宰相蕭何為一世祖。三十八世曦公與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自河南先州固始縣入閩,居長樂。四十七世潢公攜眷入莆田,五十三世繼發公於南宋鹹淳四年(公元1269年)入泉州,元朝至止年間(公元1341-1368年)五十六世韋松公自泉州遷居晉江安海後蕭村,生二子,長子煌居後蕭,次子煙,擇居霄霞(即蕭下村),其時尚有金、陳、岑諸姓雜居,後蕭姓繁衍迅速。
村容村貌
蕭下村及前埔村,其中蕭下村全屬蕭姓,截止2008年,前埔村共13戶44人,屬蔡姓,村中尚有原籍南安的褚姓5戶。總1600戶,6370人,外來常住人口7500人。面積約5平方公里。蕭下村因早年即人口繁衍迅速,人多地少尤為突出,故生活貧困。村民在逆境中養成吃苦耐勞和勤奮打拚的精神,尤其是形成敢為人先的特性(方言叫做“敢死”)。先輩首開向海要地的先例,利用村前大片海灘發起圍海建鹽場進而圍墾造田,幾代人承先啟後,前赴後繼,共建海埭4000多畝。鹽場既可增加經濟收入,(解放前)又可免除抽“壯丁”造成夫離子散的人間慘劇。海埭則可增加耕地面積。埭內曬鹽、耕作,堤外小海捕撈。並利用港邊溝壑養殖魚蝦蟶蠔。為周邊靠海村莊起了帶頭示範作用。早年即享有“魚米之鄉”的美稱。解放後,又乘集體化之風,興修水利挖渠引水,進行規模化海埭農改田的浩大工程,實現了“滄海變桑田”的願望。
若論吃苦耐勞,蕭下婦女堪稱不讓鬚眉,其“半邊天”作用遠近聞名。“靈水菜脯,入翁糊赤土,蕭下查某(婦女),經家閣勤勞”的歌訣在晉江幾乎家喻戶曉。中青年婦女不是進廠務工就是從事商販貿易,中老年婦女不是破蠔(開蠣肉)就是縫雨傘,老年人不是理家務就是帶孩子。麻將桌邊等閒暇場所難覓婦女蹤影。
經濟發展狀況
因晉江市開發安東工業園,自安海至東石安東公路以西所有土地全部納入開發範圍。蕭下村500畝鹽場3000多畝耕地全部被徵用。按照晉江市的規定,蕭下全村已有690多名符合年齡等條件的老人,於2008年7月辦理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每月可領取養老金280元。自2006年起,全部村民均參加晉江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改革開放為敢為人先的蕭下人提供了拼搏的平台,經商辦企業遍地開花,尤以科技含量低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制傘業,一經引進,即如雨後春筍,迅猛發展。先全村傘業廠企即制傘、傘骨、零配件、絲印、包裝等大小廠家達一百多家,已形成完整的制傘產業鏈。年產各種晴雨傘把(打),多數外銷世界各國及港、台地區。不論從企業的數量,還是從傘具的產量,或者從從業的人數,抑或從開發的時間,在榮獲“中國傘都”的東石鎮來說,都堪稱“制傘第一村”。另有機械製造、紡織服裝等數十家企業,全村工貿總產值超10億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超萬元。
由於人口眾多,村民日常生活的消費已與城鎮居民無異,故集市貿易十分活躍。
交通運輸
雙向八車道的322縣道(即安東公路)從村前南北貫穿,為方便全村交通及出行,十幾年前即修建兩頭與安東公路連線的環村公路,接著對村中縱橫交錯的道路全部進行硬化鋪成水泥路,使全村交通四通八達,機動車輛可貫穿全村。村前海港雖吃水不深,但木帆船可沿石井江出海直至任何港口。此地至泉州晉江機場16公里,至廈門機場72公里。
域內設施
有中學、國小、幼稚園各一所,金山中學創辦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其前身為金山國小附中。1990年獨立辦學,學校占地4萬㎡,建築面積1.17萬㎡。系1998年省級達標校,2000年省級示範校,福建省第一所中學紅十字青少年工作模範校,省第八屆文明學校,也是泉州市實施素質教育先進校、課改試驗基地、現代教育技術試驗校、文明學校等近百項集體榮譽。校名為台灣副領導人蕭萬長所題。
金山國小創辦於1921年,與中國共產黨同年成立。學校歷來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首,教學為主,全面發展,培養特長、激發創新“的辦學方向,連年榮獲省級農村示範學校、泉州市少先隊工作金獎單位、晉江市一級達標學校、文明學校等多種榮譽,最近又被授予”福建省楹聯教育基地“。
金山幼稚園成立較晚,可謂改革開放後尊師重教的成果之一,入園幼兒逐年增多,尤其是外來人員子女。
全村環境衛生日益引起重視,生活垃圾每日專人專車清運,定點公廁全部建成專人管理的沖水公廁。節假日組織衛生大掃除,村前園區污水處理廠即將建成,疾病防疫嚴格按上級要求施行。
醫療診所十多家,均屬個體診所,分布全村各個角落。
全村有民間組建的高甲劇團三個,長年活躍於遠近各個村社。有歷史悠久的南音社“花爾軒”及演唱京調的“北館”,還有老協組建的老年婦女腰鼓隊,中老年婦女小鼓隊以及小型電影放映隊。
蕭下村地勢東高西低,居民多依地勢而建,故坐東朝西即東西朝向較多,尤其是早年的老房屋。後隨人口及經濟收入的不斷增多,居民向周邊不斷擴大,多取南北朝向,但因缺乏規劃而很不規劃,且稍呈擁擠。大致分早、中、後三個時期。早期屬老式房屋,典型閩南民居式樣,位於村莊中間;中期大約七八十年代,因實在太擁擠但又限於財力,故多純石材碉堡式建築,即石牆、石柱、石屋頂;後期則屬改革開放後所建,純二層以上建築,呈千姿百態。全村布局為中間舊、低,周邊新、高,高樓其外,陋室居中。二層以上建築各式樓宇數百棟,呈鱗次櫛比之勢。外人觀瞻,真有城鎮之規模與氣派。
全村各種機動車輛超千輛,與一千多部大小摩托競相穿梭賓士,加上170家大小廠房的機器轟鳴聲,組成一支日夜不輟的合唱隊。
黨群組織及隸屬機構
截止2008年,全村有共產黨員76名,組成超大支部。較大的外資或民營企業如富興公司等五家企業已組建五個獨立支部,同時組建工會組織、共青團員、成立總支部、婦聯組織健全、計生工作機構嚴密完整,運轉有序。2004年起即被評為計生合格村。村老年協會會員800人,老年學校453名學員,100歲壽星蕭烏成從未缺過課。老協近年相繼建立老人活動中心及老年人保健服務中心,配置簡易保健器材,長年開展健身活動及為老年疾患服務。老協及老校均被評為晉江市及東石鎮先進單位。
紀念地遺址
該省尤其是閩南地區,多以姓氏建立宗祠或家廟,以供奉祖先牌位,春冬定期行祭祀之禮,以緬懷祖德。蕭下蕭氏宗祠因年久失修,2000年颱風來襲,部分倒塌,2003年重修,2004年冬竣工。蕭氏宗祠牌匾為台灣副領導人蕭萬長所題。並另於祠後建二層樓宇,上供蕭氏遠祖,下為老年保健服務中心。
因村民多信奉佛教,村中早年即有廟宇幾座,比較簡陋,其中南山宮最為古老,所供神袛奕為村人所尊崇。後又增建富華宮、媽祖廟、觀音閣等廟宇。均系捐資數十萬元所建,其中尤以媽祖廟(天后宮)佛事活動最為正常和隆重,每月古歷十八雷打不動,乃晉江十二座媽祖廟宇之一,為晉江媽祖文化研究會會員單位。曾多次參加組團或單獨組團赴莆田湄洲祖廟及霞浦參謁訪問。
社交活動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僑居東南亞諸國及台、港、澳地區的蕭姓宗親,首先組織宗親會並舉辦懇親大會,近年在國內以研究姓氏源流開展的宗親聯誼活動也日益頻繁。在內外環境相互影響下,2006年5月以蕭下村為主體的福建蕭氏宗親聯誼會成立。同年6月,組團參加在馬來西亞舉行的第五屆環球蕭氏宗親懇親大會,經大會投票選舉,由福建蕭氏宗親會主辦2008年(每兩年一屆)第六屆懇親大會。經一年多的緊張籌備,以蕭下村為主主辦的第六屆環球蕭氏宗親懇親大會於2008年3月24至25日在晉江寶龍大酒店隆重舉行。出席大會的有來自亞美六國、港台澳地區,以及國內19個省、市、區共69個代表團,1600多名蕭氏宗親代表,僅台灣地區代表團即有188人。台灣地區副領導人蕭萬長為大會發來賀詞。台灣前法務部長、立法會顧問蕭天贊受蕭萬長委託,在大會上致詞。這次大會極大促進海內外尤其是海峽兩岸的交往,也驗證了一個農村為主主辦國際性大會的可能性。
2008年10月,蕭下村組團22人往金門旅遊訪問,受到了金門蕭氏總會隆重接待,台灣蕭氏總會秘書長蕭茂榮特地專程乘機趕赴金門。11月台灣及金門蕭氏總會會長、理事長及秘書長一行10人,在參加漳州花博會之前,又專程來蕭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