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繁體字:蕢 漢字結構:上下結構 造字法:形聲
蕢的部首筆畫:3 總筆畫:12
筆順:橫豎豎豎折橫豎橫豎折撇捺
五筆86:AKHM
五筆98:AKHM
五行:木
UniCode:U+8489
四角號碼:44802
倉頡:TLMO
GBK編碼:DDDE
規範漢字編號:7427
部首筆畫
部首: 艹
部外筆畫: 9
總筆畫: 12
五筆86: akhm
五筆98: akhm
倉頡: tlmo
筆順編號: 122251212534
四角號碼: 44802
鄭碼: ejal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8489
基本解釋
蕢
kuì ㄎㄨㄟˋ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蕢
蕢 kuì
〈名〉
(形聲。從艹,貴聲。本義:草編的筐子) 同本義 [straw basket]
以一蕢障江、河,用沒其身。——《漢書》
漢語字典
[①][kuì]
[《廣韻》求位切,去至,羣。]
“蕢1”的繁體字。
(1)草織的盛器。
(2)草鞋。
[②][kuài]
[《廣韻》苦怪切,去怪,溪。]
“蕢2”的繁體字。
(1)蕪穢。
(2)姓。春秋時魯國有蕢尚。見《禮記·檀弓下》。
[③][kuài]
[《集韻》苦會切,去隊,溪。]
通“塊1”。“蕢3”的繁體字。
見“蕢3桴”。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韻會》求位切,音匱。《說文》草器。《論語》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
又山名。《前漢·高帝紀》沛公引兵繞嶢關,逾蕢山。
又《集韻》苦怪切,音喟。菜名。《爾雅·釋草》蕢,赤莧。《注》今莧菜之有赤莖者。
又與通。《禮·禮運》蕢桴而土鼓。《注》蕢讀為,聲之誤也,謂摶土為桴也。
又姓。《禮·檀弓》公使人吊蕢尚。
音韻參考
[平水韻]:去聲四寘·去聲十卦
[粵 語]:gwai6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