蕎麥葉斑病

病菌以菌絲塊和分生孢子在蕎麥等病殘體上越冬,翌年由此引起本病。初在葉表形成圓形至橢圓形紅褐色斑點,大小2~5mm,後內部變為灰色,病斑外圍紅褐色。濕度大時葉背生有灰色霉狀物,即病菌子實體。

基本信息

蕎麥葉斑病又稱褐紋病,屬於蕎麥上的真菌病害,主要為害葉片,一般在蕎麥成熟期前後開始發生,發病初在葉表形成圓形至橢圓形紅褐色斑點,後中間變為灰色,外圍紅褐色。病菌以菌絲塊和分生孢子在蕎科等病殘體上越冬,成為翌年侵染源。東北8月發生。
防治方法
(1)加強苗期管理。清除田間殘枝落葉和帶病菌的植株,減少越冬菌源;實行輪作倒茬,減少植株發病率;科學灌溉施肥,並在苗期噴施新高脂膜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災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強度,促進幼苗發育健壯,增強其抗病能力。
(2)種子處理。選用優良抗病品種,播種前用種衣劑加新高脂膜拌種,能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不影響萌發吸脹功能,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
(3)藥劑防治。在田間發現病株,應及時撥出,並用75%的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或65%的代森鋅等殺菌劑500-800倍液噴灑植株,同時配合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提高藥劑有效成分利用率,鞏固防治效果,並未發病的植株受侵染,並可減輕發病植株的繼續擴散危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