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先明[園藝教育家]

蔣先明[園藝教育家]
蔣先明[園藝教育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蔣先明,園藝教育家,蔬菜專家。較早提出綜合控制馬鈴薯種薯退化觀點的專家之一,提出馬鈴薯陽畦留種保種新技術,為建立從脫毒薯到生產用種薯的良種繁育體系打下了基礎;主編了全國統編教材《蔬菜栽培學》、《蔬菜栽培生理學》及《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蔬菜卷》各種蔬菜分支等專著,為中國蔬菜學科和生產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基本信息

人物年表

蔣先明[園藝教育家] 蔣先明[園藝教育家]

1922年10月26日 出生於浙江省諸暨市思安鄉三環村。

1928-1934年 在安徽省蕪湖廣益國小學習。

1935-1937年 在安徽省燕湖廣益中學學習。

1938年春夏 在江西省南昌葆靈中學學習。

1939-1942年 在四川省成都華西協和中學學習。

1943-1947年 在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學習,獲學士學位。

1947-1952年 任金陵大學農學院園藝系助教。

1952-1978年 任山東農學院講師。

1978-1980年 任山東農學院副教授,蔬菜栽培教研室主任。

1980-1983年 任山東農業大學教授,蔬菜栽培教研室主任兼實驗農場副場長。

1983-1993年 任山東農業大學教授,蔬菜栽培教研室主任。

1983-1995年 任山東園藝學會理事長,中國園藝學會理事及常務理事,中國農學會理事,山東農學會常務理事。

人物簡歷

蔣先明,1922年10月出生於浙江省諸暨市思安鄉三環村,青少年時期目睹中國人民內受軍閥混戰,外遭列強欺凌,遂立志洗雪國恥,發奮讀書救國。1928-1937年在安徽蕪湖就讀廣益國小和中學,1937年1月考入四川成都華西協和高中。那時家境十分困難,為了維持生活和求學,他不得不一邊種菜、養牛,一邊讀書,因而培養了他學習科學的志趣。1943年高中畢業後他考取金陵大學農學院園藝系,半工半讀。1947年完成學業,獲學士學位,被留校任助教,講授蔬菜栽培學並指導實驗。在教學的同時開展科研活動。為了驗證米邱林學說,他不盲目趕時髦隨風倒,跟著批判孟德爾遺傳學,而是選了龍葵嫁接培養番茄的研究課題。試驗結果表明,與龍葵嫁接過的番茄第一代植株的遺傳性顯著改變,生命力也顯著提高了。遺憾的是工作只進行了一年,未能繼續觀察嫁接引起的變異能否穩定遺傳,但這也使他認為米邱林學說有一定道理。

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蔣先明堅決回響黨和政府號召,支援革命老區教育事業。他義無反顧地舉家北遷,到山東農學院園藝系任教。他除了積極投入教學、科研和蔬菜學科建設工作外,還深入農村向農民傳授種菜科學知識和技術,推廣優良品種。1954年他承擔全國統編教材《作物栽培學》馬鈴薯一章的編寫工作。為使教材適合國情,1955年夏,他長途跋涉,深入考察了東北、西北馬鈴薯主產區,調查科研生產情況,先後到遼寧興城、吉林公主嶺、黑龍江哈爾濱和克山、河北沙嶺子和壩上張北、山西大同、太原和太谷等地。與此同時,又親自動手開展馬鈴薯的栽培、留種保種和生長發育規律的研究。從此他與馬鈴薯結下了不解之緣。

馬鈴薯既能做菜,又能頂糧,且能與糧、棉、菜、果等多種作物實行間作套種,因此在解決中國人多地少的問題中,是值得大力推廣的作物。50年代,中國的馬鈴薯種植水平還很低,特別在二季作地區種薯繁育困難,發展馬鈴薯生產要從北方地區調運種薯。面對民眾對馬鈴薯的需要,蔣先明決心把馬鈴薯的科研和技術推廣工作搞起來。從1953年到1962年他一邊開展馬鈴薯春秋二季留種保種穩產高產和高山留種的研究,一邊奔波中原地區搞調查。1963年,他組織豫、魯、皖3省的馬鈴薯科技推廣協作;1964年又組織了冀、魯、豫、皖、黑、遼、京等8省市協作。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促成了全國馬鈴薯科技、生產大協作。1975年,蔣先明在山東滕縣參與主持召開了第一次全國馬鈴薯與糧、棉、油、菜間套作會議,這次會議對於把中國馬鈴薯科研、生產方面的力量組織起來,共同發展馬鈴薯事業十分重要。為開好會議,他幾乎徹夜不眠,不顧引發的高血壓病,終於使會議圓滿成功,並為1978年湖北恩施和1983年江西廬山全國馬鈴薯科研生產協作會議的召開打下基礎。

幾十年來,蔣先明在蔬菜形態解剖、形態發生、栽培生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把植物形態學、解剖學和生理學以及作為基礎的農學與蔬菜栽培結合起來,促進了蔬菜栽培學體系的發展。

蔣先明在繁重教學、科研工作之餘,還積極參與科技活動和社會活動。他曾擔任山東省園藝學會理事長、農牧漁業部蔬菜專家顧問組成員、山東省農科院蔬菜所顧問、山東省農業廳高級職務評審會委員,以及《中國蔬菜》、《園藝學報》、《山東農業科學》、《馬鈴薯雜誌》等刊物的編委和《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蔬菜卷》、《中國傳統蔬菜圖譜》、《中國馬鈴薯栽培學》等專著的編委。1988-1993年任山東省泰安市第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82年他代表中國園藝學會赴聯邦德國參加21屆國際園藝大會,在會上宣讀了題為“蔬菜產量形成過程中的源庫關係”論文,並被吸收為國際園藝學會會員。1983年秋,他隨教育部組團對聯邦德國農林教育的層次結構及培養的各層次人才對農林經濟建設的適應情況進行了考察。1991年秋應聯邦德國文化科學交流協會(DAAD)邀請,考察有關蔬菜教學、科研、生產、經營的活動和經驗,並進行學術交流。考察期間,他不失時機地宣傳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大好形勢。

馬鈴薯種薯退化研究

概況

馬鈴薯種薯退化現象在世界範圍內普遍發生,是限制馬鈴薯生產的關鍵問題。中國農民形象地將其概括為“一年好、二年孬、三年不行了”。馬鈴薯退化的主要原因是病毒侵染。蔣先明認為病毒與各種複雜因素有關,必須提出控制退化的完整概念以及制定綜合防止措施。1964年,他根據對東北、西北、華北等地馬鈴薯退化現象的調查,特別從中原二季作區馬鈴薯種性復壯更新的成功經驗中獲得啟示,提出“馬鈴薯的退化現象是同時並存於植株及塊莖內兩個矛盾著的過程,即病理生理過程和正常生理過程相互作用的結果。若正常生理過程戰勝病理生理過程則種性保健。”

鈴薯退化原因

基於這種觀點,蔣先明對馬鈴薯退化原因及其控制提出三個論點(1)病毒是外因(有人看作是內因),病毒入侵馬鈴薯後,與寄主同時進行方向相反的代謝活動,從而變為內因。遭受病毒侵染而退化的馬鈴薯,退化程度的有無或輕重,取決於兩種代謝過程中哪一種處於優勢地位,同時受環境條件所支配。如病毒活動占上風則趨向退化,寄主活動占上風則保持健康。(2)基於馬鈴薯退化是體內兩種相反方向代謝活動的結果,因而退化是可逆性反應(有的看法是不可逆的)。(3)退化的可逆性反應受栽培條件影響,為適宜栽培措施所左右,故馬鈴薯退化是可以控制的。蔣先明的上述控制種薯退化觀點,為克服馬鈴薯退化提出了一些新見解,得到從事馬鈴薯工作同行的認同。

種薯條件

在中原各地及其以南地區,馬鈴薯一直採用大田“春播生產,秋播留種”的二季作留種保種方式。但對種薯生產過程中種薯種性退化、秋作爛塊死苗和產量不穩不高三大矛盾始終沒有解決,民眾對秋作技術難度大、措施繁以及“下地一籮筐,秋收一小勺”的風險視為畏途。秋薯生產不穩定,使中原地區馬鈴薯生產發展時起時伏。蔣先明認為,中原地區影響留種保種的關鍵時期在秋季,種薯秋繁期間,三大矛盾能夠完全或基本克服,就是在秋繁時所使用的種薯應具備三個條件:

(1)沒有細菌病害,秋繁過程中不發生爛塊死苗;

(2)病毒含量輕微或不含病毒,基本上控制種性退化;

(3)秋繁前種薯正好自然通過休眠,具有2~3個芽萌發的播種最適生理年齡。

據此,他於1976年冬和1977 年早春分別在塑膠暖棚和陽畦,利用冬春嚴寒隔離病毒傳毒蚜蟲,提高種薯種性的條件,採取高度密植、提早種薯收穫的措施,培養小整薯,然後於秋季進行整薯直播試驗。結果表明,這項留種保種技術,解決了馬鈴薯二季作區長期以來的矛盾。1979 年在山東泰安召開的全國馬鈴薯留種保種會議上,他提出把網室培養脫毒薯、陽畦冬春繁育原種、大田秋繁生產用種結合起來,形成一個中原地區馬鈴薯良種繁育體系,得到與會者肯定。這項技術在山東、江蘇南京、河南鄭州、洛陽、安徽界首以及遼寧旅大等地相繼推廣套用,深受民眾歡迎。1981年,“馬鈴薯二季作留種保種研究”獲山東省科委科學技術研究成果二等獎,1982 年陽畦留種保種技術被國家標準局批准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馬鈴薯生產技術操作規程”中。

認識作物發育規律

蔣先明認為,栽培是以處在天地大圓圈中心的物(即作物)為對象,必須認識物在天地條件下的生長發育規律,並據此運用近代農學、生物學等自然科學知識,採取相適應的栽培技術措施,協調統一天地物三者間的相互關係,促使作物正常生長發育,才能達到優質高產。他進而提出應在正常及異常條件下首先研究蔬菜、馬鈴薯等的個體生長發育規律,特別是產品器官形成規律,以及根據植株苗端形態發生,各器官生長動態、物質運轉等特徵來劃分生長周期,並確定各個生長時期或生長階段的臨界形態特徵,以便為制定栽培技術措施和檢驗合理性提供理論依據。要在掌握個體生長發育規律和生長周期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群體發展動態及其產量形成規律。

基於上述觀點,他做了大量調查研究工作,如茄子、黃瓜、山藥、馬鈴薯等的生長規律。中國生產上運用促控措施的生物學基礎,馬鈴薯生長過程中的三段五期和不同生長期14C同化物的運轉和分配等等。又根據親身實踐經驗和研究資料總結成“控制條件下黃瓜高產穩產技術原理和實踐”論文,分別在黑龍江、吉林、山東、河南、揚州、上海園藝學會,以及北京、遼寧旅大等蔬菜學會向廣大科技人員、蔬菜生產能手進行廣泛宣傳;“中國馬鈴薯二季作區獲得穩產高產的生理基礎和農藝學”論文分別在1978年西安中原馬鈴薯協會和1988年在昆明亞洲馬鈴薯協會第二次會議上宣讀;“中國二季作區馬鈴薯產量形成激素調控”一文,於1991年在哈爾濱中加馬鈴薯項目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宣讀。

蔣先明認為,一項栽培措施,某一環境因素或環境總體施加於蔬菜、馬鈴薯等作物後,它們在外表形態、解剖結構和生理機能方面會有反應。他在番茄摘頂的研究中(1964)證實了這一觀點。植株摘頂後首先內部生理機能發生變化,引起解剖結構改變,然後發生外部形態的改變,最終在產量和品質上反映出來。據此,他提出,研究蔬菜、馬鈴薯生長發育、產量形成過程,環境諸因素和栽培技術措施對其影響或作用時,要樹立形態、結構、功能由表及里三位一體發生變化的觀念。他認為生產中發生的種種問題,也要根據這一觀點來分析,提出相應的對策。在哈爾濱市考察蔬菜生產時,農民技術員反映大田番茄普遍在第四穗處產生空果豆果現象。他從植株第四穗旁葉片極小,幾乎變態為針狀,以及所處節位推斷,認為原因在於陽畦育苗後期苗床沒有通風或通風不及時,造成高溫,導致秧苗苗端分化受阻所致。有一年嚴冬,他在淄博考察溫室初果期的黃瓜,發現第十節位及其前後的葉片嚴重萎縮、形態不正常,據此倒推算天數,指出系某一日煤爐晝夜加溫不善,苗端分化不良引起。管理溫室的老農證實確實如此。

著書記載

蔣先明關於蔬菜、馬鈴薯栽培及栽培生理研究的見解和觀點,在他主編或參編的全國統編教材《蔬菜栽培學》北方本、 《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蔬菜卷》各種蔬菜分支、《蔬菜栽培生理學》,以及參與主持編著的《中國大百科全書農業卷·園藝分支蔬菜》和《中國蔬菜栽培學》等專著作了充分闡述。

培養人才

1990年國家教委為蔣先明從事教育工作40餘年頒發大理石碑,上書:“老驥扶櫪,志在千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是國家對他在祖國教育事業這塊沃土上長年耕耘及其所取得成績的充分肯定。

蔣先明始終奮戰在農業教育戰線上。他愛好歷史和文學,外語水平高,熱心培養中青年教師,主動多承擔教學與行政任務。1977年恢復招生制度以後,山東農業大學蔬菜專業師資缺乏,僅有的幾個中年教師也都要進修提高。身為教研室主任的他,曾一度承擔了教研室全部的授課任務,讓中青年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並對他們給予具體指導,使山東農業大學的教師隊伍具有很強的後備力量。他說:“我就是想把教師梯隊建立起來,要有規劃地培養,把中年教師帶上去,研究生留下來。經過十年的努力,終於形成了實力較強的有層次的教學科研隊伍。現在山東農業大學蔬菜專業是山東省“七五”期間的重點專業和“八五”期間的重點學科。事業終於搞起來了,我感到欣慰。”目前山東農業大學在全國具有較強的蔬菜師資力量,其中的中青年骨幹均是他親自帶過的本科生或研究生。

1979年以來,蔣先明先後培養了八屆研究生。77屆有兩位研究生,由於原導師不幸病逝,急需導師繼續指導。這時蔣先明正準備赴美國考察,考慮到不能耽誤研究生完成學業,就毅然放棄了出國的機會,接過培養研究生的任務。師從蔣先明的研究生都為他淵博的學識、敏銳的觀察力和嚴謹的治學態度所折服。他給研究生留有相當大的發揮空間,主要是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獨立思考、自我提高的能力。他對研究生不僅注重業務教育,也注重思想教育。

在本科生的教學過程中,蔣先明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他始終認為蔬菜學科的套用性很強,只局限於黑板上講解不可能培養出合格的學生。在指導77屆畢業生實習時,他身為教學農場副場長和教研室主任,從整地、施肥、播種到整個蔬菜生育期的田間管理,親自帶領學生參與每一步技術環節,使學生受益匪淺。這屆學生如今已成為各個領域的骨幹力量,但一提起蔣先生,仍為他嚴謹的治學精神所折服。

主要論著

1 蔣先明.龍葵教養番茄的試驗.植物學報.1954,3(4):389~395

2 蔣先明.乙醚氣處理對於幾種蔬菜作物生長與開花結實的影響.植物生理學通迅.1956,3:23~25

3 蔣先明.花椰菜雜種優勢的初步研究.山東農學院學報.1958,3:29~34

4 蔣先明等.茄子苗期生長的初步研究.園藝學報.1963,2(2):150~160

5 蔣先明等.番茄摘頂對形態、結構和功能影響的初報.園藝學報.1964,3(1):51~62

6 蔣先明,趙德婉.山藥生長的初步研究.山東農學院學報.1964,9:37~44

7 蔣先明等.論馬鈴薯的退化.山東農學院學報.1965,10:53~61

8 蔣先明等.茄子結果時期生長規律的研究.園藝學報.1965,4(2):82~90

9 蔣先明.馬鈴薯高產穩產栽培技術理論與實踐的探討.西安科技情報所《馬鈴薯專輯》.1978:22~38

10 蔣先明.試論馬鈴薯的生理年齡.國外農學——雜糧作物.1981(4):1~5

11 蔣先明.蔬菜產量形成過程中的源庫關係.中國蔬菜.1982(1):48~50

12 蔣先明.馬鈴薯陽畦留種保種技術.山東農業科學.1982(2):46~48

13 蔣先明.馬鈴薯不同生長時期14C同化物的運轉和分配.馬鈴薯雜誌.1988,2(3):136~141

14 蔣先明.各種蔬菜(中國農業百科蔬菜分冊).北京:農業出版社,1989

15 蔣先明.蔬菜栽培生理學.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