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武術 拜師學藝
鄉人濃厚的習武氛圍,使得蔡錦溪幼年時便痴迷上了武術。七歲那年,頗有悟性的他,拜本村吞吐拳名師蔡進火為師。幼嗜
武技的蔡錦溪盡得師傳,再加上勤學苦練,武技進步很快。但他沒有就此止步,至17歲那年,他又到俠家拳掌門人鄭鎮江那裡學藝,潛心修練俠家拳。之後,凡聞之有高手者,他必上門請教,從民間高手那裡學習交流海豐拳、少林拳、形意拳、八卦、太極等功夫,學到許多武學知識,但他最心儀的還是吞吐拳。蔡錦溪所學的是硬馬吞吐拳,其拳種的特點注重武德和武術內涵的止戈為武,先禮而後兵,先守而後攻。吞吐拳看似硬橋硬馬,實則是中國哲學中柔弱勝剛強的表現,以柔克剛,借力打力,連消帶打,螺旋用勁,陰柔之至。經過長期的勤學苦練,蔡錦溪不僅對硬馬吞吐拳的套路、特點了如指掌,而且領悟其精髓:只有參悟到吞吐拳的陰陽互變、剛柔相濟、虛實相間、開合有序、六合得配,方能練得上乘的功法。
名師指教 苦練攀峰
1997年,蔡錦溪武學迎來了轉折點。他拜鄭州武術專修學院院長、少林第三十二代傳人朱天喜先生為師。
恩師將二十四路彈腿、十八路羅漢拳、金剛拳、少林禪、柔拳、六合氣功等武術絕技傾囊相授。為學好少林功夫,蔡錦溪沒少熬苦受累,可謂是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冬日裡,手腳本來就凍裂了口子,往外滲血,練功時再一用力,血流得更多,傷口許久未能癒合。夏日裡,每每都練得衣服能擰出水來。箇中艱苦,非常人所能體會。同時他還系統練習各種器械以及運動訓練、武術競賽、武術教學等基礎理論。 蔡錦溪習練的是地道中國武術,徒手打拳,剛勁有力,行如流水,意似閒雲。他演練器械,如游龍般灑脫自如,似猛虎八面威風。他演練的吞吐拳舒展大方、動作流暢、神武兼備。他演練的少林拳拳勢威猛、剛勁有力。其拳術集內外軟硬功、拳、架於一體,匯練、用於一身,贏得了武林同仁的尊崇。
傳承功夫 弘揚武德
為了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傳統武術,他創辦了武術俱樂部,併兼理事長、總教練。在教學中,
他先教授學員一招一式的基本招術,戟戈既熟,授之以連環,既熟又精,然後教以破法,科學訓練學員,同時根據學員不同體形、年齡因材施教。他常灌輸學生尚武崇德思想:中國武術,發於防身,立於健身,搏於賽場,習於日常,歸於武德。擁有強大的力量不是用來恃強凌弱,而是以武會友,以德服人。學武的目的是,將中國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傳承下去。
不懈追求 桃李滿園
蔡錦溪自創辦俱樂部以來,本著“弘揚中華武術,共創和諧社會”的宗旨,致力於傳統武術全方位
傳授和發展,多次組織該部學員參加國內國際武術比賽並取得優異成績。其子蔡坤榮及該部學員在國內及香港國際大型武術比賽取得了24枚金牌、18枚銀牌、13枚銅牌和2條金腰帶的佳績。“集各門派精技於一身,聚諸家之長為我所用”。以武入哲、用武術哲學為人處事是蔡錦溪終生習武的追求。為此,幾十年來,他遊歷於大江南北,請教高賢、拜訪名師,切磋技藝,艱難跋涉,鋒從磨礪,玉汝於成,積 四十多年之功,練就了不凡的武學,多次在全國各類武術、技術比賽中獲獎,並獲國家一級教練、一級拳師、武術七段等資質,為當地武術界爭了光,也為自己贏得了無數榮譽。
對如何更好地傳承發揚傳統民間武術,蔡錦溪深表憂慮:當前,當地傳統武術套路瀕臨失傳,有些門派的代表人物特別是掌門人年老體弱,逐步退出武壇,享有盛名的年輕武師青黃不接。他表示,願盡餘生之力,為民間武術的傳承和發展盡些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