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學團

蔡學團

蔡學團(1900~1969),藤山下渡(今倉山下藤路)人,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出生。祖父、父親都是受僱於外國人的工人,家境貧寒。蔡學團國小畢業以後,靠親戚資助入福州鶴齡英華書院讀書。民國9年(1920)畢業後考入北平稅務專門學校,成績優秀,提前一年畢業,民國12年到廈門海關見習。民國13年直接升為幫辦,後調任海關總稅務司署人事科幫辦,民國21年調任福州閩海關幫辦。

主要功績

蔡學團 蔡學團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在我國沿海大肆組織和支持走私活動。民國24年閩海關設立緝私課,蔡學團任負責人。他為維護國家主權,積極領導緝私活動,時常冒著大風浪隨緝私船到各關區、關卡巡視檢查工作,對查獲的走私案件,一律按照有關規定處理,從不徇私情。對於走私者的行賄、收買活動,蔡學團堅決抵制。有一次鄉鄰王炳鏗受走私者之託,送來白如意一柄,蔡學團知道後馬上叫胞弟將它送回。

民國31年蔡學團調往設在重慶的海關總稅務司署,先後任稅則科代理副稅務司,副稅務司和代理稅務司。他與同事、同鄉、中共黨員林大琪、高仕融私交頗深,受他們影響,傾向進步。33年初,海關職工要求借工資、發補助費以度年關,當局置之不理。中共地下組織發動民眾罷工,蔡學團和張申福、呂少西等高級職員也出面支持職工的要求,迫使當局接受職工的要求,在罷工結束後成立福利科,撥出福利基金開辦職工子弟國小、工友夜校、消費合作社和職工食堂,改善了職工生活。民國35年,海關總稅務司署遷回上海,蔡學團任人事科額外稅務司。他當時已意識到林大琪、高仕融等人是中共黨員,時常為他們提供方便。同年,他應高仕融之請,把原應調往青島海關的中共黨員梁家瑛改調天津海關;民國36年,又將在上海遇險的林大琪迅速調往九龍海關,使他得以脫離險境。

民國38年1月,蔡學團調往江漢關任稅務司。武漢解放前不久,他收到中共地下黨的一封信,勸他不要南逃,要保護好關產,迎接解放。蔡學團慨然許諾,當時鄂豫蜀三地委城工部急需器材,通過江漢關職員、武漢人民解放先鋒隊成員郭志達和海濟輪大副黃運昌,以保護關產為由拆卸該輪無線電話設備,遭到船長和巡江事務長的制止,蔡學團得知後,立即批准拆卸,支持黃運昌的行動。平津解放後,海關最高當局貫徹國民黨政府劃江而治。將江漢關四艘工作船調往大江以南的長沙,蔡學團採取拖延辦法遲遲不下開航命令。國民黨軍隊逃離武漢前夕,要徵用江漢關四艘工作船,蔡學團一方面親赴蔣軍駐武漢司令部交涉,一方面召集全體船員徵詢對策,命令全體船員離船,造成無法開船的局面,抵制國民黨軍隊徵用海關船隻的企圖,保護關產。在武漢解放的第二天,他高舉“江漢關”的門旗,參加慶祝解放的民眾大遊行,把江漢關移交給人民政府。

人物評價

蔡學團為人正直磊落,待人謙恭寬厚,舉凡抗日、賑災、濟貧無不慷慨解囊。武漢解放後蔡學團擔任武漢海關顧問。後歷任外貿駐中南特派員辦事處辦公室副主任、湖北省五金礦產進出口公司科長。1962年退休後回福州定居。“文化大革命”中,他被誣為“特務”、“反革命”,於1969年8月含冤逝世。1980年,政府為蔡學團平反昭雪,將其骨灰安放於福州革命公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