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偉君

蔡偉君

(圖1)2006年仲秋敬題並敬制浙江新昌《明德廟》匾,匾長202公分,高62公分,每字48—52公分,同比例敬書,榜書作品。 (圖2)2009年仲春敬題浙江新昌關帝廟《生而神靈》匾,匾長160公分,高60公分。 2008年始,“漢魏體”書法字型題匾額,招牌,齋名者甚多,而收藏“蔡偉君漢魏體”書法及紫砂壺,竹、木、瓷刻等藝術作品者尤眾。

蔡偉君,1992年至今一直致力於弘揚傳統文化從事書法教育及執著於書法等藝術品的創作工作。書法教育主張因人而宜,因材施教,由淺入深,諄諄善誘的教學理念。以主教楷書《九成宮》、行書《蘭亭序》、草書《十七帖》見長,尤精《龍門二十品》、《爨龍顏》、《爨寶子》等魏碑的教學。在藝術品的創作上堅持實用與藝術相結合,以質樸國風為主線,視題材而立意,善於集合眾美之美,質樸而不乏雅致,大氣而不乏精妙。2000年以來榜書作品時見於浙江佛寺廟宇,所作榜書端莊肅穆,氣度非凡,頗受矚目。2008年開始 “漢魏體”書法字型題匾額,招牌,齋名者甚眾,以其“蔡偉君漢魏體”為藝術特點的書法,純手工書刻的紫砂壺,竹、木、瓷刻等藝術作品近年來被國內、香港、台灣、新加坡、美國等地諸多友人喜愛、收藏。

蔡偉君漢魏體簡述

“蔡偉君漢魏體”是蔡偉君老師三十餘年來書學所得,是一種開創性的,全新的書法字型。靈感源於笑口常開大肚能容的彌勒佛和龍門造像,特具“彌勒之相,古佛之容”。是集漢簡的率真天成,融魏碑的雄健俊逸,合行書的清新靈動於一體的融通之體。下筆準確而巧妙,氣息充盈而多趣,端莊而不乏古樸之美。三者合一,雖無國畫有色之燦爛,卻有無聲音樂之和諧。“蔡偉君漢魏體”器宇開闊,風格不拘一體,造型不限一碑,卓然自成風貌。

蔡偉君重要書法作品簡述

題匾額楹聯圖1

2004年正月敬題並敬制浙江杭州白石寺《大雄寶殿》匾,匾長380公分,高120公分,每字80—90公分,同比例敬書,榜書作品;另敬書並敬制大殿楹聯《為眾生開智海依正教轉法輪》,楹聯高320公分,寬50公分,每字35—40公分,按同比例敬書。
2005年仲秋敬題浙江蕭山永福寺《大雄寶殿》匾,匾長480公分,高160
蔡偉君題匾額楹聯圖2
公分,每字100—120公分,同比例敬書,榜書作品。(圖1)
2006年仲秋敬題並敬制浙江新昌《明德廟》匾,匾長202公分,高62公分,每字48—52公分,同比例敬書,榜書作品。(圖2)
2009年仲春敬題浙江新昌關帝廟《生而神靈》匾,匾長160公分,高60公分。(圖3)
蔡偉君題匾額楹聯圖4
2009年仲春敬題浙江新昌明德廟楹聯《一門清泰蒙神佑四序康寧托聖扶》,楹聯高170公分,寬25公分。(圖4)2010年孟夏敬作30米長
題匾額楹聯圖3
卷《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2011年孟夏題福建安溪《品冠茶行》店招及書楹聯《品茗會友逢知己冠韻發馥滿乾坤》。
2011年仲夏為河南鄭州八中作書六幅。
2012年孟春為福建三好茶博匯茶業有限公司題字《三全一零》。
2012年仲春為上海市浦東新區世博辦題字《世博辦青年作品展》。
2012年仲秋為上海斯巴迪克公司成立十周年慶題字《感恩》10幅。2012年仲秋題浙江臨安《柳莊山水》。2013年仲春敬題浙江新昌城南岱石八堡龍亭山門楹聯《密雲常護三千界甘雨均沾億萬春》及大殿楹聯《超四海以為王功能配地邁群龍而立極德可參天》。2013年仲夏為台灣正生教育機構三十周年誌慶題字《春風化雨良師益友》。
2013年仲冬為浙江溫州平陽後倉蔡氏宗祠敬題匾《祖德福蔭》。

蔡偉君和他的書法作品:乘願而來藝無境

[導讀]書法離不開臨摹,藝術離不開傳統。但是學習傳統書法藝術絕對不是簡單重複原有書作的本來面目,古往今來,凡是有所建樹的書法家無一不是擁有“己法”而流芳百世的。

蔡偉君,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浙江新昌人。在蔡偉君的“藏竹齋”,整潔寬敞的畫室掛滿其本人的作品,又有自成一體的“蔡偉君漢魏體”,這是他三十餘年來書學所得,是一種開創性的、全新的書法字型。靈感源於家鄉的山、家鄉的水、家鄉的大佛———笑口常開大肚能容的彌勒佛,以及龍門造像,特具“彌勒之相,古佛之容”。字形取自於建築物“寶塔”,取法於集漢簡的率真天成,融魏碑的雄健俊逸,合行書的清新靈動於一體的融通之體。三者合一,雖無國畫有色之燦爛,卻有無聲音樂之和諧;特點是用筆爽朗利落,下筆準確巧妙,氣息充盈而多趣。“蔡偉君漢魏體”器宇開闊,風格不拘一體,造型不限一碑,卓然自成風。
蔡偉君年幼時就酷愛書法,四歲即能以松枝代筆作書,被稱之為“奇才”、“小小書法家”而載譽鄉里。他當時的想法是很單純的,學習書法的初衷就是把字寫好看了,當一名名副其實的書法愛好者,不辜負師長親友們所寄予的期望。由於當時條件所限,沒有機會拜師學藝,全憑一腔熱忱和僅有的一點天資而自學。直到1992年後有幸結識了書法教育家盧前和滬上書法家劉小晴,才走上了這條書學正道。在恩師長達18年的悉心指引下,著力於臨摹王羲之《蘭亭序》、《十七帖》,《二王尺牘》,懷素《自敘帖》。傾心於《爨寶子》、《爨龍顏》、《龍門二十品》。用功於《竹木簡》、《帛書》的學習。在秉承師門“二家為宗,旁通百家”的治學方法下,上自商周秦漢,下迄魏晉隋唐進行了系統的學習,使其打下了較為紮實的書法基礎,也為日後形成蔡偉君“漢魏體”積累了重要的素材。
書法離不開臨摹,藝術離不開傳統。但是學習傳統書法藝術絕對不是簡單重複原有書作的本來面目,古往今來,凡是有所建樹的書法家無一不是擁有“己法”而流芳百世的。若想在書法藝術上取得成功,必須先要讓自己的心靈自由起來,擁有一個精神世界中探索和創新的自由空間,在創新中求發展,在不斷重塑中形成“己法”和風格。蔡偉君自創風格的“漢魏體”,他覺得可以為中國的書法藝術增添一抹亮色,可以為同道者提供一些參考,也可以為後之學書者提供一份書學借鑑。
蔡偉君至今一直致力於弘揚傳統文化,從事書法教育,及執著於書法等藝術品的創作工作。書法教育主張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由淺入深,諄諄善誘的教學理念。以主教楷書《九成宮》、行書《蘭亭序》、草書《十七帖》見長,尤精《龍門二十品》、《爨龍顏》、《爨寶子》等魏碑的教學。在藝術品的創作上堅持實用與藝術相結合,以質樸國風為主線,視題材而立意,善於集合眾美之美,質樸而不乏雅致,大氣而不乏精妙。2000年以來榜書作品時見於江浙兩省佛寺廟宇,所作榜書端莊肅穆,氣度非凡,頗受同道及世人矚目。2008年始,“漢魏體”書法字型題匾額,招牌,齋名者甚多,而收藏“蔡偉君漢魏體”書法及紫砂壺,竹、木、瓷刻等藝術作品者尤眾。
蔡偉君的心靈深處就好像是一個搜尋器,時時在搜尋,不斷地在掃描,凡是有觸動的,有感悟的總會以書法這個形式把它記錄下來。這是一份心跡,是一份見證,也是一份心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