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傳說
據說,蓮湖的前身是明朝邑人黃某開闢的花園,名“黃家園”。到清代, “郡人治以為園,種蓮蓄魚,游釣其中。湖水以鑿渠出水門入州河(丹江)”《直隸商州志》載:清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秋和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兩次暴雨,丹江溢漲,洪水進水門入城,窪地蓮湖屢遭水淹,汪洋一片,水面擴大,魚雁生棲,荷紅魚躍,為一天然湖泊。
公園歷史
由於風景秀麗,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楊虎城將軍之夫人謝飽葆真 曾乘飛機專程來商凌空賞蓮,讚譽不絕;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國民黨二十七軍九十五師師長李鐵軍率部駐商,見此湖光山色,風景宜人,便以湖為營,令工兵剷除蘆草,疏流污水,精心設計,建造蓮湖公園。
先後在文廟前築建小花園,湖面構築亭閣。在西北角建一草亭,楹聯曰:“目擊湖山千里以外,人在水天一色之中”在水泉巷 處建一白亭,聯曰:“一天霞影參天影,四時水光接山光”;在湖東蘆葦叢中建遏雲亭,聯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在西部水面建木板曲橋,長達40米;在南側建湖心亭,並立石碑一座。
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國民黨陸軍預備第一師繼九十五師奉命開拔後移防來商,師長兼西荊警備司令謝輔三於湖中(今東區)築建大型炸彈模型一枚,以教育人民不忘日本侵華之恨,模型高達10米,經圍4米,赤字書曰:“投到日本東京去!”並增置遊船2隻,下式命名為“商縣蓮湖公園”。可惜,因戰亂災荒,湖內諳建築物被毀,只留一湖清水和西、南部分古城牆。
建國後,隨著國民經濟的蓬勃發展和人民文化生活的日益需求,蓮湖公園逐漸復修擴建。1962年,縣政府與西北工業大學聯辦蓮湖漁場。開發水面65畝,年約產魚5000多公斤。 1984年,縣政府投資32萬元,1991年又投資50萬元,先後在湖心築起了“飲霞亭”,在中區建起了“觀魚亭”和五彩繽紛的兒童樂園,還構建了一個半國體彎曲形的遊船通道等等。重建後的蓮湖公園分外妖嬈,不負“天然公園”之美名,不僅是來商之客必游之處,而且是老人、兒童娛樂和青年人伴遊之場所。其城牆內外的景觀迥然各異,正如有一遊人稱讚雲"一線城牆不同天,牆裡養魚牆外蓮。湖中盡興舟戲水,城頭觀荷色更鮮。"因此,凡到此一游者,無不讚嘆"美哉,天然公園"。蓮湖公園商業步行街在建。
公園污染
人們常用“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來描寫荷花盛開的美麗景象,可在商洛市蓮湖公園蓮花池,新栽種的蓮花剛剛鋪開葉子還未長大就遭到了破壞。公園的污染,使得環境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