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川村

蓮川村

蓮川村,位於浙江省景寧縣城西南29公里,屬沙灣鎮管轄。在沙灣鎮西北,處於毛洋港中段,黃水坑坑口,原為附近山村農副產品集散地,小溪帆船可達。故名“蓮埠頭”村。1981年更名為“蓮川村”。交通方便。與本鎮葉橋村和毛洋鄉、秋爐鄉交界。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蓮川村位於浙江省麗水市景寧縣沙灣鎮毛洋港上游,全村有372戶,1008人,轄9個自然村(蓮川村195人,黃水坑村180人,大地橋村95人,外隆平村45人,七慶村19人,朝前村33人,岱根垟村262人,麻竹坪村170人,竹基圩村9人);山林面積11225畝,人均11.1畝,耕地面積402畝,人均0.39畝;全村有12戶低保戶(年人均收入1800元以下,分別是何邦平、何德本、陳奕章、高金燕、陳栽光、陳孟雨、陳孟達、吳美珠、陳武興、劉朝興、劉朝福、陳應發),74個低收入戶(年人均收入2500元以下);全村約有582人外出打工,約占總人口的57.7%,大多數在省內(溫州、麗水、雲和、景寧縣城)務工,主要在賓館當服務員、工廠打工和建築工地零工,外出工作約50人(機關、企事業單位),約占總人口的5%,在家務農約415人,約占總人口的41%。

村民主要經濟來源是靠種植水稻、香茹、吊瓜、養豬、養雞、養鴨和外出務工;2007年年人均收入3325元,種植業占15%,養殖業占8%,外出務工占77%。全村少數民族有2戶(藍傳菊畲族4人蓮川村,鍾根梅畲族3人代根垟村);村民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48人,高中125人,國中347人,國小396人,文盲92人;黨員36人,1956年入黨的有1人,1958年入黨的有5人;全村育齡婦女315人,86%外出打工,超生現象不多,2007年只有一例;民眾文化生活還是比較貧乏,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的問題,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文化娛樂場所和設施還不齊全,村民基本上也沒有什麼文化娛樂活動。

2003年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19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90元。

自然資源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耕地總面積1,678.90畝(其中:田431.70畝,地1,247.20畝),人均耕地1.15畝,主要種植玉米、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2,47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04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41畝,主要種植泡核桃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7,272.20畝,其他面積1,919.50畝。

人口衛生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農戶344戶,共有鄉村人口1455人,其中男性785人,女性670人。其中農業人口1400人,勞動力75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683人,其他民族27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4人,占人口總數的3%;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312人,參合率90%;享受低保11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詩禮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4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詩禮鄉衛生院4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村內沒有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250戶,占農戶總數的70%。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視,沒有路燈。全村有299戶通自來水;有4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3%。有36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9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8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2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20戶,分別占總數的61%和60%。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到詩禮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40.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40.0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2輛,機車56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340.00畝,有效灌溉率為8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173.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81畝。

到2008年底,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8戶。全村有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5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文化教育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713.00平方米,擁有教師8人,在校學生108人,距離詩禮鄉中學40.00公里,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05人,其中小學生159人,中學生51人。

基層組織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7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2人,少數民族黨員24人,其中男黨員44人、女黨員8人。2005年,該村黨支部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05年被評為先進集體。村委會由村支書、村主任、文書組成。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80人。

村務公開

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6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678.90畝,集體總收入60.46萬元,有固定資產60.46萬元。該村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各種涉農補貼款、農村轉移支付。

農村經濟

2008年,該村農村經濟總收入66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45萬元,占總收入的68%;畜牧業收入110萬元,占總收入的16%(其中出欄肉豬990頭,雞1250羽);林業收入78.3萬元,占總收入的12%;工資性收入25.70萬元,占總收入的4%。農民人均純收入2707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4.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0人(占勞動力的9%),在省內務工70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