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蠅蛆病是指蠅類的幼蟲----蛆寄生在人體或動物體上引起的疾病。是由昆蟲綱Insecta雙翅目Diptera寄生蠅類的幼蟲侵襲家畜所引起的疾病的總稱。危害較大的主要是胃蠅蛆病、皮蠅蛆病和 鼻蠅蛆病。牧區發生普遍。資料顯示,盾波蠅又稱嗜人瘤蠅蛆(Cordylobia Anthropophaga),會引起皮膚蠅蛆病。普遍分布於非洲的嗜人瘤蠅幼蟲,會在鑽入人類皮膚部位後,形成癤樣腫塊。不過它有別於一般的紋皮蠅及牛皮蠅,因為它不會移行,而紋皮蠅及牛皮蠅則會在皮下移動,有時更會轉移到深部組織器官如胸腔、腹腔、眼及腦等。
特許化驗師楊強中博士指出,蠅蛆寄生蟲喜愛在洗不乾淨的內衣褲上“築巢”,因為不淨透的內衣褲有一股異味及污跡,提供了寄生蟲良好的生存條件。寄生蠅類成蠅的蟲體分為頭、胸、腹 3部。胸部除有3對肢以外,還有1對前翅,後翅退化為平衡體。腹部末端附肢變為外生殖器。幼蟲俗稱蛆,無頭、無翅,亦無肢。整個蟲體一般有12~13節,但仍分為頭、胸、腹3部,第1節為假頭,其後3節為胸節,最後8~9節為腹節。各體節背、腹面往往生有許多小刺,其大小、數目和排列位置有鑑別意義。完全變態。除胎生的狂蠅以外,一般都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 4個階段。雄蠅交配後即死去;雌蠅在產出蟲卵或幼蟲後死去,壽命一般也不超過1個月。在產卵期間既不採食,也不叮咬家畜。整個發育周期約1年。
蠅蛆病是指蠅類的幼蟲----蛆寄生在人體或動物體上引起的疾病。能營寄生生活的蠅蛆有專性寄生和兼性寄生之分。
諸如馬胃蠅(能引起馬胃蛆病);羊狂蠅(引起羊鼻蛆病);牛皮蠅和牛紋蠅(引起牛皮蛆病)以及螺旋錐蠅(寄生在動物和人的傷口內)等的幼蟲是專性寄生。其幼蟲離開宿主無法生存或繼續生長發育。
絕大多數的蠅類的蛆都營自由生活,但某些種類的蠅蛆一旦有機會還是有可能進入動物體和人體寄生,這叫兼性寄生。
除了寄生在大型動物身上的寄生蠅蛆外,還有寄生在昆蟲體內的寄蠅類引起的蠅蛆病,比如蠶蛆病。成蟲將卵產在蠶體表面,孵化後蛆穿過蠶的體壁進入體腔內,以蠶的脂肪為食,並分泌內激素控制蠶的行為和生長。待寄主結繭後鑽出寄主體壁,寄主遂死亡,蠅蛆在蠶繭內化蛹羽化。蠶蛆病是一種嚴重危害蠶絲養殖的病害。爆發流行時會給蠶農造成嚴重損失。
症狀
乳暈上有很多不規則的小洞,裡面有黑色的貌似蟲子一樣的東西,其實是假的,真正的乳瘡倒是有個視頻,你到百度視頻搜“乳房 蟲”就能看到,但是我覺得沒那個PS的圖片噁心,敬告:看了以後有可能會引起短時期心理陰影,天神保佑你~蠅蛆病的主要症狀表現在蠅蛆對宿主或患者的機械刺激。蠅蛆身體表面的毛,鉤,刺,移行等會刺激宿主的體壁。患者會感到身體裡某部位有刺,痛,癢,異物感,移行感等。比如鼻蛆病患者會打噴嚏,鼻內異物感。泌尿生殖道蠅蛆病患者會感到下腹,尿道,陰道內有刺痛感,移行感,尿頻,尿急,尿痛等。皮蛆病患者會感到皮下錐痛,皮下有移行感,皮下甚至可見蠅蛆移行後留下的隧道。另外蠅蛆體錶帶有細菌,可能引起感染。引起鼻蛆病的蠅蛆可能會通過鼻竇進入顱腔,造成嚴重後果,甚至引起死亡。引起眼蠅蛆病的蠅蛆可能會進入眼球內部,破壞眼內組織,造成失明。一些蠅蛆會以宿主身體組織為食,如螺旋錐蠅的蠅蛆。造成的後果嚴重,甚至是死亡。
形態
1、匐行疹,當蠅蛆穿過皮膚,在皮下組織移行時,皮膚上出現紅色的水腫性隆起,幼蟲即隱藏在水皰前端的正常皮膚內。
2、癤腫型,初發時在皮膚上出現大小不等,深淺不一的結節或腫塊,伴有疼痛和壓痛,蠅蛆就生存地結節內,當幼蟲快要鑽出皮膚時,腫塊逐漸增大,局部水腫加劇,皮面毛孔擴張,有錐刺樣的疼痛及蟲體蠕動感,幾小時後腫塊或結節表面出現黃豆大水皰,皰壁薄而緊張,若刺破皰壁可以從黃紅色粘液中擠出幼蟲,隨後腫塊縮小,炎症也隨之消退,中心留下一個穿鑿性小孔而愈。若蠅蛆寄生的部位很深,結節需數月才能破潰,這種情況少見。若結節不破潰,蠅蛆可在皮下潛行數厘米後又重新出現新的結節或腫塊,在腫塊表面出現小丘疹,形成假性膿腫,此型稱變異性皮膚蠅蛆病。癤腫型皮膚蠅蛆病多發生於皮膚鬆弛部位,多見於眼瞼,口唇,腹,前臂深處,數目1~2個或多達10餘個。
預防
據南方醫院皮膚科主任曾抗教授介紹,皮膚蠅蛆病原本為牛、馬等牲畜的一種寄生蟲病,亦可感染於人。蠅蛆直接產卵於人體皮膚或毛髮、衣物上,當卵孵化成幼蟲後,即可鑽入皮膚,引起皮膚蠅蛆病。本病多見於牧區,我國青海、西藏、內蒙古、東北及華北等地均有報告,而在廣東等沿海發達地區出現此病較為罕見。預防皮膚蠅蛆病主要是講究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定期做好滅蠅工作,如有不適,應及時到大醫院的皮膚科就診,以免耽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