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10多年前,因清明時經常回農村的老家上墳,繼而留意上了農村仍還保存的各種習俗;回老家的次數多了,竟滋生出在老宅基地上翻蓋新房的想法,由此又沉迷於中式建築的營造,而從中屢屢地觸摸到傳統文化的氣息;由土木建築出發又類比、聯想出各種社會、文化的差異;此時,忽然打量自己,再回到當今,看看已有的各種價值追求……我迷亂了。
在文化心理上,我們是否很彷徨?這大概有100多年了。
此書是一本個人體驗的書,或僅僅是發出一種情緒,它不能找出所有問題,更不能解答問題。能解答問題的策論已有很多,洋式的嗎?中式的嗎?是不是還有二者結合的第三種?但我認為如能依社會接受、喜用、沿用已久的習慣去塑造、倡導一種方式,那無疑應是最經濟可行的方法了。因為它無需試驗的成本,也不用民調普查,更不用動員,何況,它本身就已是民意的反映了。依此而論,不論是民俗問題,還是文化的、經濟的、法律的、社會的,應都適用。
這不是一本能在廁所里讀的書,因為它不太順暢;它恐怕連墊枕頭都不配,因為它不夠厚重。墊頭不行,咱墊腳!墊腳?如能讓血從腳下往上倒流,以致引起了您雙腳的輕鬆,乃或換向思慮……我則大喜過望了。
目錄
寫在前面的話
第一章 羔房
老家
蓋房
宗親
隨俗
在路旁
千年的惆悵
先 占
宅椅子
渤海驢
由牆想到的……
第二章 古風
籍貫與狗的命運
遠惡軍州
文明的臍帶
三八分界線
下游情結
吃水與打井
鏢不喊臨滄
道在屎尿
第三章 鄉黨
自古能人多淒涼
何謂歷史的評價
浪尖上的張之洞和馮國璋
社會的設計者
第四章 重俗
鄉紳與“鄉伸”
階級的輪迴
祖蔭
老忐
聽話聽音
致富的途徑
發財的熱望
官了與私了
從車庫說起
樓的革命
第五章 拆房
拆房的遐想
西裝的崇尚
舉燭的學說
屋頂的樣式
營造法式
有宗無教的漢民
重規輕約的社會
舊棋譜
菸袋鍋和銅筷子
後門的用途
鐵窗下的生活
古冢
村叟眼中的WIO
疙瘩湯
最後的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