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開元十九年(732),在蒲津兩岸各造四頭鐵牛,牛旁各立一鐵人,下鑄鐵山,尾施鐵軸,以系浮橋。從此,浮橋便成了兩岸交通要道。鐵牛、鐵人給兩岸歷代人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今范家鄉地區,民國時期叫烏牛鄉,鄉屬有南烏牛村、北烏牛村,這些村名、鄉名的來歷,都是對鐵牛的永恆紀念。
“宋嘉祐五年(1060),河漲橋壞”,橋雖壞,遺址仍在。“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河潰岸西徙,老大慶關反居河東”。從此,遺址再不見於本縣。河西另立新大慶關,恢復了河運往來。
原蒲津兩岸之鐵牛、鐵人、鐵軸、鐵山,隨著歷代的河漲沙淤,漸次俱埋泥沙中。1989年,山西永濟縣黨政領導和文物工作者,組織人力,鑽探發掘,東岸遺物歷1250餘年,原貌依舊,與志書記載無異。當今原本縣西岸的浮橋遺址,仍在河東。
相關詞條
-
蒲津渡遺址
蒲津渡遺址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區西18公里的蒲州古城西門外,黃河東岸側,東與《西廂記》故事發生地普救寺相依,西與全國四大名樓之首的鸛雀樓相望,處於旅遊黃金線...
簡介 開元鐵牛 保護措施 遺址價值 -
黃河蒲津渡遺址
蒲津渡遺址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區西18公里的蒲州古城西門外,黃河東岸側,東與《西廂記》故事發生地普救寺相依,西與全國四大名樓之首的鸛雀樓相望,處於旅遊黃金線...
簡介 古渡變遷 唐代鐵牛 古渡價值 -
蒲津橋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黃河以西的秦國為了進取河東就在蒲州一帶修建了蒲津橋。 但這句話就來源於蒲津橋所在的黃河兩岸,它似乎就是對蒲津橋命運的預言。 依靠當時的...
-
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
是唐至明代的文化遺產,旅遊勝地。
蒲津渡遺址簡介 蒲州故城遺址簡介 -
永濟黃河蒲津渡唐代遺址
永濟黃河蒲津渡唐代遺址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西部的黃河之濱,蒲州古城西側。蒲津橋始建於公元前541年(魯昭公元年〉,”是黃河上的第一座浮橋”。據記載,唐玄宗李...
遺址介紹 歷史意義 交通方式 -
開元鐵牛與蒲津渡遺址
亦稱唐代鐵牛,位於永濟市城西十五公里,蒲州城西的黃河古道兩岸,各四尊。 1989年8月在蒲津渡遺址上經勘查發掘,處於黃河古道東岸的四尊鐵牛全部出土。 蒲...
開元鐵牛與蒲津渡遺址 圖片列表 門票價格 交通提示 相臨景點 -
永濟蒲津渡遺址
據《春秋左傳》記載,昭公元生公子鋮奔晉,造舟於河。 ”張守節《史記正義》謂:“此橋在同9縣東,渡河至蒲州,今蒲津橋也。 有宋一代,永濟蒲津渡遺址仍是黃河...
-
黃河蒲津渡遺址(上下)
遺址分區和布方二、 遺址分區與布方二、 文化分期與年代判斷第四章唐代時期第一節文化分期第二節唐代文化遺存一、
內容介紹 作品目錄 -
蒲津渡遺址位
蒲津渡遺址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西部的黃河之濱,蒲州古城西側。
簡介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