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伊

蒲衣,或蒲衣子,也有的古籍記為蒲伊子、伊蒲子。 堯王在河灣處遇見一位農民,便上前詢問蒲伊的住處。 堯王連連點頭,表示稱讚,當即拜蒲伊為師。

 蒲衣子:(生卒年待考),本姓伊,名疇。傳說中的帝舜之師。
據古籍記載,蒲衣常年穿一件蒲草編的粗服,所以人們稱他為蒲衣,或蒲衣子,也有的古籍記為蒲伊子、伊蒲子。相傳他渾渾噩噩,淡泊名利,隱居深山之中。帝堯聞其賢,特登山造訪,拜他為師。《高士傳》中也有類似的故事,說帝舜也曾拜蒲衣為師,還要把天下禪讓給他,蒲衣卻不受而去,繼續隱居在山林之間。

蒲伊-堯王訪蒲伊的傳說

堯王年事已長,想讓賢。聽人說隱居呂梁南段石門山蒲峪村的蒲伊(現太林鄉蒲伊村),是位德隆望重的賢者,堯王決定親自拜訪他。
一天,堯王來到石門山下武家崖,不遠處就是蒲峪村,村前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堯王在河灣處遇見一位農民,便上前詢問蒲伊的住處。農民告訴了他,蒲伊上山打柴去了。堯王急於見到蒲伊,便順著蒲伊家人所指的方向前行,來到一條溝口,兩山秀色迷人,林濤滾滾,雀鳥欣鳴,適逢對面來了一人,肩挑柴擔,頭裹葛巾,鬚眉斑白,步履矯健。堯王上前,拱手施禮道:“敢問,賢者蒲伊子現在何處打柴?”但見那人緩緩放下柴擔,上下打量了堯王一番,便道:“在下就是蒲伊,請問尊姓大名?有何貴幹?”堯王再要施禮,被蒲伊一把拉到附近一塊巨大的青石上坐下交談。堯王本想讓賢於蒲伊,不想他比自己還要年長,便改變主意,虛心地向蒲伊請教強國富民之道。蒲伊再三謙讓,隨後便侃侃而談。堯王連連點頭,表示稱讚,當即拜蒲伊為師。後來,他們坐過的這塊石頭便被人們取名為“講道台”,還修起了一座亭子(現已坍塌),這條山溝便叫“如意溝”。
堯王要告別,蒲伊送他至武家崖山腰上,快分手時,堯王才將這次來訪的意圖告訴了蒲伊,並請他推薦一位可接替帝位的賢者。蒲伊似已深思熟慮,便舉手遙指前面雲蒸霞蔚的一座青山道:“前面便是盧山頭,山的東面有個西圈頭村,村裡有位遠近聞名的賢者叫‘舜’,你可把帝位讓與他”。後來,堯王果然讓位於舜。大約由於蒲伊曾被堯王拜師,又有薦舜之功,他所在的村改為蒲伊村,所在的縣被叫蒲子縣,地域包括現在的蒲縣、隰縣,後又改稱蒲縣,這可能就是蒲縣縣名的來由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