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太奇影視協會

蒙太奇(法語:Montage)在法語是“剪接”的意思,是音譯的外來語,原為建築學術語,意為構成、裝配。經常用於三種藝術領域,可解釋為有意涵的時空人地拼貼剪輯手法。最早被延伸到電影藝術中,後來逐漸在視覺藝術等衍生領域被廣為運用。到了俄國它被發展成一種電影中鏡頭組合的理論。

概述

風生水起,心隨影動

隨著影視藝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以及大眾對影視文化的熱愛和接受,為回響教育部提出 “高雅藝術進校園”口號,我們成立一個與影視文化息息相關的社團: “蒙太奇影視協會”。力圖為同學的綜合素質教育起到一點作用,拓展育人時空,清除盲點,提升同學們的教育品位,文化品味。
影視的審美心理與建構學生的創造性關係密切。放眼全球化大潮,滾滾而來,銀屏審美及文化的風信標正指向著未來,追趕時代大潮,需要有激流勇進,敢於創新的弄潮兒,影視創作如此,影視審美如此,而學生的成長更是如此。

藝術延伸

蒙太奇電影創作的主要敘述手段和表現手段之一,相對於長鏡頭電影表達方法。即將一系列在不同地點,從不同距離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攝鏡頭排列組合(即剪輯)起來,敘述情節,刻畫人物。憑藉蒙太奇的作用,電影享有了時空上的極大自由,甚至可以構成與實際生活中的時間空間並不一致的電影時間和電影空間。蒙太奇可以產生演員動作和攝影機動作之外的“第三種動作”,從而影響影片的節奏敘事方式。所謂的蒙太奇理論最初是由謝爾蓋・愛森斯坦為首的俄國導演所提出,主張以一連串分割鏡頭的重組方式,來創造新的意義,例如艾森斯坦在《波坦金戰艦》里,將一頭石獅子與民眾暴動重複交叉剪輯在一起,製造出無產階級起義的暗示性意義。此外,除了以上所說的影像蒙太奇之外,還有“音響蒙太奇”。 蒙太奇一般包括畫面剪輯和畫面合成兩方面,畫面剪輯:由許多畫面或圖樣並列或疊化而成的一個統一圖畫作品,畫面合成:製作這種組合方式的藝術或過程。電影將一系列在不同地點,從不同距離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攝的鏡頭排列組合起來,敘述情節,刻畫人物。但當不同的鏡頭組接在一起時,往往又會產生各個鏡頭單獨存在時所不具有的含義。例如卓別林把工人民眾趕進廠門的鏡頭,與被驅趕的羊群的鏡頭銜接在一起;普多夫金春天冰河融化的鏡頭,與工人示威遊行的鏡頭銜接在一起,就使原來的鏡頭表現出新的含義。愛森斯坦認為,將對列鏡頭銜接在一起時,其效果“不是兩數之和,而是兩數之積”。憑藉蒙太奇的作用,電影享有時空的極大自由,甚至可以構成與實際生活中的時間空間並不一致的電影時間和電影空間。蒙太奇可以產生演員動作和攝影機動作之外的第三種動作,從而影響影片的節奏。早
蒙太奇
在電影問世不久,美國導演,特別是格里菲斯,就注意到了電影蒙太奇的作用。後來的蘇聯導演庫里肖夫、愛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等相繼探討並總結了蒙太奇的規律與理論,形成了蒙太奇學派,他們的有關著作對電影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蒙太奇原指影像與影像之間的關係而言,有聲影片和彩色影片出現之後,在影像與聲音(人聲、音響、音樂),聲音與聲音,彩色與彩色,光影與光影之間,蒙太奇的運用又有了更加廣闊的天地。蒙太奇的名目眾多,迄今尚無明確的文法規範和分類,但電影界一般傾向分為敘事的、抒情的和理性的(包括象徵的、對比的和隱喻的)三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電影理論巴贊(Andr Bazin, 1918-1958)對蒙太奇的作用提出異議,認為蒙太奇是把導演的觀點強加於觀眾,限制了影片的多義性,主張運用景深鏡頭和場面調度連續拍攝的長鏡頭攝製影片,認為這樣才能保持劇情空間的完整性和真正的時間流程。但是蒙太奇的作用是無法否定的,電影藝術家們始終兼用蒙太奇和長鏡頭的方法從事電影創作。也有人認為長鏡頭實際上是利用攝影機動作和演員的調度,改變鏡頭的範圍和內容,並稱之為“內部蒙太奇”。 簡要地說,蒙太奇就是根據影片所要表達的內容,和觀眾的心理順序,將一部影片分別拍攝成許多鏡頭,然蒙太奇後再按照原定的構思組接起來。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鏡頭組接起來的手段。由此可知,蒙太奇就是將攝影機拍攝下來的鏡頭,按照生活邏輯,推理順序、作者的觀點傾向及其美學原則聯結起來的手段。首先,它是使用攝影機的手段,然後是使用剪輯的手段。當然,電影的蒙太奇,主要是通過導演、攝影師剪輯師的再創造來實現的。電影的編劇為未來的電影設計藍圖,電影的導演在這個藍圖的基礎上運用蒙太奇進行再創造,最後由攝影師運用影片的造型表現力具體體現出來。 在電影的製作中,導演按照劇本或影片的主題思想,分別拍成許多鏡頭,然後再按原定的創作構思,把這些不同的鏡頭有機地、藝術地組織、剪輯在一起,使之產生連貫、對比、聯想、襯托懸念等聯繫以及快慢不同的節奏,從而有選擇地組成一部反映一定的社會生活和思想感情、為廣大觀眾所理解和喜愛的影片,這些構成形式與構成方式,就叫蒙太奇。 綜蒙太奇上所述,可見電影的基本元素是鏡頭,而連線鏡頭的主要方式、手段是蒙太奇,而且可以說,蒙太奇是電影藝術的獨特的表現手段。既然一部影片的最小單位是鏡頭,那么,這電影的基本元素――鏡頭,究竟是什麼呢?它和蒙太奇又有什麼關係?我們知道,鏡頭就是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焦距、用不同的時間一次拍攝下來,並經過不同處理的一段膠片。實際上,從鏡頭的攝製開始,就已經在使用蒙太奇手法了。就以鏡頭來說,從不同的角度拍攝,自然有著不同的藝術效果。如正拍、仰拍、俯拍、側拍、逆光、濾光等,其效果顯然不同。就以本同焦距拍攝的鏡頭來說,效果也不一樣。比如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大特寫等,其效果也不一樣。再者,經過不同的處理以後的鏡頭,也會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加之,由於空格、縮格、升格等手法的運用,還帶來種種不同的特定的藝術效果。再說,由於拍攝時所用的時間不同,又產生了長鏡頭和短鏡頭,鏡頭的長短也會造成不同的效果的。 同時,在連線鏡頭場面和段落時,根據不同的變化幅度、不同的節奏和不同的情緒需要,可以選擇使用不同的聯接方法,例如淡、化、劃、切、圈、掐、推、拉等。總而言之,拍攝什麼樣的鏡頭,將什麼樣的鏡頭排列在一起。用什麼樣的方法連線排列在一起的鏡頭,影片攝製者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方法和手段,就是蒙太奇。如果說畫面和音響是電影導演與觀眾交流的“語彙”,那么,把畫面、音響構成鏡頭和用鏡頭的組接來構成影片的規律所運用的蒙太奇手段,那就是導演的“語法”了。對於一個電影導演來說,掌握了這些基本原理並不等於精通了“語法”,蒙太奇在每一部影片中的特定內容和美學追求中往往呈現著千姿百態的面貌。蒙太奇對於觀眾來說,是從分到分。對於導演來說,蒙太奇則先是由合到分,即分切,然後又由分到合,即組合。分切的最小單位是鏡頭,因此導演應寫出分鏡頭劇本。作為觀眾,應當怎樣從蒙太奇的角度來鑑賞導演的藝術呢?說到底,蒙太奇是導演用來講故事的一種方法;聽的人總希望故事講得順暢、生動,富有感染力又能調動起觀眾的聯想,引起觀眾的興趣,這些要求完全適用於蒙太奇。觀眾不僅僅滿足於弄清劇情梗概,或一般地領悟到影片的思想意念,而是要求清晰而流暢地感知影片敘述流程的每一個環節和細部,―部影片的蒙太奇首先應讓觀眾看懂。

繆斯女神

影視,可稱人類藝術殿堂中最年輕的繆斯女神,她蘊藏著巨大的神奇魅力,是各種視聽藝術中青少年學生最喜愛的藝術形式。影視的審美心理與建構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關係密切,且意義深遠,影視與觀眾學生之間的審美關係,既是影視觀眾學的重要內容,也是現代教育心理學的內容之一,它不僅有助於影視藝術家提高自己作品的美學價值,而且也有助於學生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從而建構自己的創造。

蒙太奇影視協會組織架構

指導老師;佘敏『人文社科系團總支書記』
會長:李棟
副會長: 周浩 張立
秘書長;朱單 肖羽
財務部;李勇 周立尼
組織部;潘海 李星宇
策劃部;胡興波 程志偉
宣傳部;呂艷梅 廖弋
外聯部;郭虎 駱鵬程
資源部;楊橋 沈越
技術部;譚喜林 李棟
蒙太奇,邀你共享快樂之旅……
攜手傲遊世界影台,放飛青春影人夢想……
風生水起,心隨影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