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簡介
在民權縣城東17.5公里,林七鄉小王莊村東,黃河故道北岸。葵丘會盟台據《左傳》、《史記》等史書記載,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公元前651年曾兩次在葵丘與魯、宋、衛、鄭、許、曹等國相會結盟。規定不可里壅塞水源;不能阻礙各地糧食流通;不可改換嫡子;不可隨便殺死大夫;要尊賢育才;不讓士世襲官職;同盟國都要言歸於好等。 葵丘會盟主旨在於和平修好,讓各國人民休養生息發展經濟,而不同於通常的戰爭之盟,因此在歷史上是比較著名的大事件。
規模
一座古樸端莊的四合院占地20多畝,依河而建,風景優美。大門內立有三座石碑。中間石碑上刻著“葵丘會盟台遺址”幾個大字。兩旁石碑上刻著歷代文人游葵丘留下的詩文。內里有會盟殿和兩座配房。大殿坐北向南,占地335平方米。殿內有齊桓公邀集八國諸侯的彩雕。
來歷
史書記載
在人們的傳說中,葵丘會盟台又叫無頃寺、無聖寺、無桐寺,春秋戰國前是一座無名的小廟,周圍是一片片沙丘。
據《左傳》、《史記》等史書記載,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於公元前651年曾兩次在葵丘與魯、衛、鄭、許、曹等國相會結盟。經協商規定,不可堵塞水源;不能阻礙各地糧食流通;不可改換嫡子;不可隨便殺死大夫;要尊賢育才;不能世襲官職;同盟國都要團結,有仇怨的要言歸於好等等。
葵丘會盟主旨在於和平修好,讓各國人民休養生息、發展經濟,而不同於通常的戰爭之盟,因此,在歷史上是比較著名的大事件。由於在此結盟,各國人民安居樂業,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得到較快發展,一度成為太平盛世。
歷史沿革
葵丘台遺址在民權縣城東17.5公里處的黃河故道北岸,面積300平方米。這裡三面環水,林木蔥鬱,景色十分秀美。“盟台夕照”曾是古代著名景點,歷代文人、官吏多到此憑弔。然而,隨著歲月的推移,戰亂的頻發,此景漸漸湮滅於歷史的長河中。
捐資重建
不知從何朝何代起,葵丘會盟台淡出了人們的記憶,連當地的民眾也沒人知道有這么古老的一個地方。據《民權縣誌》記載,1950年,那裡曾有一座破敗的小廟,遺留下來的碑文記載著齊桓公與各國結盟的事,除此沒有更多的內容。
日本有位歷史學家叫井上靖,對中國的歷史很有研究。在研究過程中,他發現齊桓公與各國結盟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在中國民權縣。他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查閱了大量史料的基礎上,於1983年來到中國,尋訪葵丘會盟台遺址。
在有關人員的陪同下,井上靖來到位於民權縣東的黃河故道,細細尋訪。然而遺憾的是,竟無一人知道在此有這么一處歷史遺址。在風景秀麗的黃河故道北岸,井上靖按照史料記載,終於找到了那個地方,可是再也找不到一點當年“盟台夕照”的影子。
井上靖回國後,葵丘會盟台一直縈繞在他的腦海里,1984年,他再次來到民權縣,捐資60多萬元重建寺廟。
現狀
寺廟占地20多畝,是一座古樸端莊的四合院,依河而建,風景秀美。大門內立有三座石碑,中間石碑上刻著“葵丘會盟台遺址”幾個大字。兩旁石碑上刻著歷代文人游葵丘會盟台留下的詩文。院裡有三間會盟殿,殿內有齊桓公邀集八國諸侯的彩雕。三間大雄寶殿、三間觀音殿。大雄寶殿居中,裡面供奉著釋迦牟尼佛祖。葵丘寺建好後,這裡成了旅遊區,1995年,中央電視台專門到此拍攝了節目。費孝通曾於1990年來此調研。
守寺兩代人
儘管葵丘寺重建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可因地勢偏僻和宣傳不到位,“香火”一直不好,其間維修的費用都靠善男信女捐贈。
在民權縣林七鄉西村,有個叫宋寶亭的,他是村裡的幹部。1976年,他退休了,任鄉里的個體勞協會長,每月由工商所給他發工資,日子過得不錯。井上靖捐款後,他曾組織附近村民出工建廟,建好後他便負責管理,收些“香火”錢維修廟宇。他以極為虔誠的態度守著葵丘寺,雖然非常艱苦,每年還要往鄉里繳“管理費”,但他發動民眾,盡其所能將寺廟守護好。
2005年,78歲的宋寶亭去世。他有4個兒子,臨終時,他把長子宋心同叫到床邊,叮囑道:“葵丘會盟台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了,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它從我們這裡再沒了!”
宋心同遵父親的遺囑,接管了葵丘寺。他現在57歲了,16歲時參加工作,在國家煤炭部中南局物探隊工作,1983年調入民權縣商業局,後又調入公安局。接管寺廟時已退休。
由於“香火”不旺,加上鄉里也沒有錢扶持,寺里的生活很是清苦。原來,寺里有個老方丈,家是安徽的,後來病重了,寺里沒錢給他治病,他的閨女便將他接走了。宋心同接手管理後,他在附近村組織了22個志願者,平時到寺里打掃衛生,四處化緣,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將寺廟維護好。
宋心同家裡生活很好,一家人不愁吃穿,而且還算得上富裕。他不用為家裡的事操心,精力都放在寺廟裡。經過他的努力,他接手管理葵丘寺後,再沒有向鄉里繳過“管理費”,他用省下的錢加上“香火”錢又蓋了幾間偏房。
雖然管理寺廟操心受累,但在寺廟的日子還是比較開心的。每天一大早,宋心同便能聽到寺里僧人的誦經聲,能感受到大自然清新的氣息。出了寺院門,門口橫著一條小河,河水清澈,波光粼粼,偶爾有一兩條活潑的魚兒躍出水面,三兩隻水鳥掠過水麵,丟下幾聲清脆聲,爾後便飛往遠處不見蹤影了。
宋心同說,在寺院裡生活,有一種超然世外的感覺。
鐵打的寺廟流水的僧葵丘會盟台古代有沒有僧人、道人,我們不得而知,但據史書記載,此地是非常著名的旅遊勝地,許多達官貴人和文人墨客經常光顧。由此可以推斷,葵丘會盟台一定有專人管理,管理之人可能是官家
所派,也可能是僧人、道人,或者是信徒。但管理之人在此處一般沒有待太久,否則的話,史書上應該有記載。
至於近代寺廟裡有沒有僧人,也無可考究。《民權縣誌》只記載在1950年時,此地還有座廟,但廟已破敗不堪,估計不要說僧人,就是連“香火”也早已斷了。由於多種原因,1950年後,這座破敗的小廟也不復存在了,人們都忘了此地還有座小寺廟。
1984年,日本歷史學家井上靖捐資將寺廟重建後,陸續地來過幾個僧人,但逗留不久便離開了,大概是廟裡的“香火”不旺,條件太艱苦的緣故吧。
後來,安徽的一個老和尚在葵丘寺里停留住下,他每天早晨4點鐘便起床上殿,誦讀經文,打理寺內事務,使寺廟內有了一些宗教氣氛。然而不幸的是,他晚年患下重病,寺內無錢醫治,他的女兒便將其接走了。
此後,在民權縣境內的白雲寺的方丈為了扶持葵丘寺,於2001年派人送去了一尊彌勒佛,韋陀菩薩和觀世音菩薩像。佛像送到後,有個姓劉的和尚讓寺里拿運費,要3000元。平時寺里根本沒什麼“香火”,哪有那么多錢,結果只給他2500元,那姓劉的和尚拿錢跑了。直到不久後白雲寺的法師到葵丘寺,才知道葵丘寺被騙。
這之後,從洛陽的白馬寺和焦作的靈台寺來了兩個僧人,在此念經、除草、打掃衛生,可沒多長時間都離去了。
現在,寺里有一個僧人,法名釋延僧,是從山東菏澤一所寺廟裡來的。他說,葵丘寺歷史悠久,雖然這裡條件艱苦,但為了寺廟的壯大,他還是願意在此修行。
前不久,從洛陽白馬寺來了一個尼姑,法名妙玉,給人預測吉凶,有民眾說她是來騙錢的。護寺人宋心同說,鐵打的寺廟流水的僧,葵丘寺再有名,但沒有僧人總難以發展,為了留住僧人,就要多想些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