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Death at a Funeral

譯名:葬禮上的死亡
導演: 弗蘭克·奧茲 Frank Oz
主演: 馬修·麥克費登 Matthew Macfadyen
魯伯特·格雷弗斯 Rupert Graves
艾倫·圖代克 Alan Tudyk
安迪·尼曼 Andy Nyman
類型:喜劇/劇情
片長:90分鐘
級別:R級(粗口和毒品內容)
上映日期:2007年8月17日(美國)
發行:米高梅MGM
官網: www.deathatafuneral-themovie.com
劇情簡介

與此同時,丹尼爾的堂妹 瑪莎(戴茜·多諾萬飾)和她那可靠的未

接著,在葬禮上又出現了一位神秘的不速之客。並且,此人聲稱對丹尼爾和羅伯特他們父親的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了如指掌。來客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錢,否則,這個有損逝者榮譽的秘密將被立刻公布於眾。這樣的結果將對這個傳統的英國家庭產生不可估量的打擊。於是乎,為了阻止事態的惡性發展,丹尼爾和羅伯特兄弟二人便在這場混亂不堪的葬禮上忙活開來……
導演介紹
電影史上經典的《星球大戰》系列想必已經在幾代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而片中資歷深厚的絕地武士—

作為演員,奧茲對布偶戲的執著喜愛,成為其特有的標識。而身為導演,奧茲的作品也同樣以喜劇類型片居多,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只會拍喜劇片。六年前,一部網羅了 馬龍·白蘭度、 羅伯特·德·尼羅兩大奧斯卡影帝以及性格男星 愛德華·諾頓的 《大買賣》 (The Score),便出自弗蘭克之手。著實讓人們驚訝之餘倍感敬佩,原來弗蘭克·奧茲也是一把執導犯罪類型片的好手。然而,三年後的一部由奧斯卡影后 妮可·基德曼領銜的 《複製嬌妻》的失敗,卻差點把弗蘭克·奧茲在好萊塢一手打造的明亮招牌給砸爛了。這部影片無論從票房還是口碑上都不盡如人意,令弗蘭克·奧茲顏面掃地……
主演陣容

丹尼爾:死者的兒子,仍然和妻子生活在父母的老房子裡。本來,丹尼爾是一名有前途有抱負的作家,然而他卻為了同一本書創作了幾年時間而未果,因為他害怕,害怕失敗,更害怕自己會永遠生活在他那有才氣的哥哥的陰影下。如果他能夠順利地為父親舉行完葬禮,他發誓要和過去的自己說拜拜。
人物介紹
羅伯特:死者的兒子,丹尼爾的哥哥。成功的作家,可惜過於自戀。他以“名人”自居,聲稱自己“不喜歡和別人太親近”,在紐約過著他口中的富有的名人生活。

瑪莎:丹尼爾和羅伯特的堂姐,深愛著西蒙,希望他可以在葬禮上給自己那眼高於頂的老爸留下一個好印象,然而西蒙卻因為誤食迷幻劑而陷入瘋狂,最終不但脫光了衣服,還爬到了屋頂上。
西蒙:瑪莎的未婚夫,一名經濟拮据、不辭辛勞、有良好的判斷力的年輕律師。他在葬禮上經歷的一切,將會成為他一生中最不堪回首的一天。
特羅伊:瑪莎的弟弟,一個聰明的化學系學生,他利用自己的天賦創造出一種強效的迷幻劑,結果卻成了促成西蒙那不可思議的瘋狂的催化劑。
霍華德:丹尼爾的朋友,一個極度緊張的憂鬱症患者,他幻想著躺在棺材裡的那個人就是自己,死因是皮疹。
賈斯汀:霍華德的朋友,他是為了瑪莎才來參加葬禮的,原來兩個人曾經有過一夜情,卻對他們造成了不同的影響,瑪莎認為這是一個錯誤,而賈斯汀卻將此當成了天賜良緣。
簡:丹尼爾的妻子,是一個非常實際的可愛女人,她無條件地在背後支持著丈夫的事業,卻也懂得爭取自己想要的。她最近的目標就是婆婆的大房子。
桑德拉:丹尼爾和羅伯特的媽媽,死者的妻子。她似乎仍然有點沒辦法接受現實,只是一味地將自己困在回憶中。
維克托:桑德拉的哥哥,瑪莎的父親,一個富有的醫生。他把自己看得高於任何人,尤其是瑪莎交往過的所有男朋友。
阿爾菲叔叔:家中的老字輩,脾氣古怪,缺乏耐心,根本就不具備他這個年齡應該擁有的優雅和氣量,但是他已經預感到了葬禮很可能沒辦法順利進行。
幕後製作
【英式喜劇英國造】
作為阿斯本電影節上的一個最大的成功案例,《葬禮上的死亡》得到了其中競爭最為激烈的“觀眾獎”,繼而將英國喜劇再度推到了現代電影領域的浪尖上。任何國家任何文化下,葬禮都是一個忌諱最多的儀式,然而影片卻將其變成了一個令人捧腹的古怪喜劇,成就了這個尖銳、爽快、讓人情緒高漲的黑色故事,帶給觀眾許多無法預期的樂事……影片的導演,就是在英國出生的美國人--弗蘭克·奧茲。

可以說,弗蘭克·奧茲是想通過這部《葬禮上的死亡》重新歸位在集成喜劇的範疇內,因為影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擁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滑稽故事--光是影片的片名就夠有諷刺意義了。雖然涉及了眾多角色,得到真正解讀的卻只有兩個,丹尼爾和瑪莎,死者的兒子和侄女,他們通過發生在葬禮上的一系列震驚四座的變故,重新定位自己的生活,最終找到了屬於他們的未來之路……兩人的遭遇使得這部熱鬧的喜劇難能可貴地顯示出了一種真性情。
影片由英國正在崛起的年輕作家迪安·克雷格(Dean Craig)編劇,他給故事帶來的是清爽的現代氣息以及百無禁忌的大膽風格,呈現出了英國鬧劇的傳統風格--這完全吸引住了弗蘭克·奧茲,他表示:“這樣的劇本是可遇不可求的,對於我來說更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因為它會讓你大笑出聲。然而當我看到克雷格竟然是如此地年輕時,真的大吃一驚,因為他的作品中已經具備了一個傑出藝術家的所有才能。整個劇本的結構都是根植在鬧劇中的,難掩一種朝氣蓬勃的智慧和幽默感,這個故事太有意思了,我真的沒辦法拒絕它。”
從影片製作初期就一直伴隨左右的製片人威廉·霍伯格(William Horberg)說:“迪安·克雷格熱鬧的故事風格與弗蘭克·奧茲經驗豐富的喜劇才能結合在一起,就注定會製作出一部獨特的喜劇影片。” 而另一位和威廉 ·霍伯格一起給影片擔任製片人的拉里·莫爾金(Larry Malkin)對此也表示同意:“對於奧茲能點頭同意執導這部影片,我們每一個人都感到了難以抑制的興奮。在我們與奧茲進行的第一次談話中,他表示,《葬禮上的死亡》雖然在風格上是英國化的,但故事中的角色以及他們所處的複雜的家庭關係,卻是非常普遍的現象,相信能夠引起每一個人的共鳴。從影片開始拍攝的那一刻起,奧茲的這個想法就一直貫徹其中,再配以非常實質且真實的表現手法,就得到了這個令人愉快的現代鬧劇。”
【葬禮並不代表禁忌】
對於葬禮這種極度陰鬱的場合,竟然也能不斷地湧現出幽默氣息,從一個棺材繼而拓展到所有前來參加葬禮的活著的人的嚮往:包括一個不想讓自己看起來很失敗的兒子;一個希望父親能善待她深愛的男人的女兒。導演弗蘭克·奧茲表示:“將絕望的事情再度絕望化,負負得正的結果就是能夠讓故事變得更加有趣。每一個前來參加葬禮的人都懷揣著這樣或那樣的目的,他們所需要的又與其他人的相互交織,因此這裡才能充滿了無數個滑稽的可能性。”

就連影片的編劇迪安·克雷格自己都承認,他最初的時候並不想把這個故事寫成一部鬧劇。一切都開始於因為一個葬禮而聚在一起的家人和朋友,當他們在不適當的時間、不適當的地點開始進行自己的計畫時,結局也就不可避免地以一種熱鬧的氣氛收場。
都說靈感來源於生活,確實,迪安·克雷格之所以想創作這樣一個故事,是因為他自己就有過類似的經歷:“那是幾年前我祖父的葬禮上,對於我來說,那是非常悲傷陰鬱的一天,然而所有哀思的情緒都被一些不應該發生在葬禮上的事情打斷了……相信看過了影片之後,你就會體會到我當時那種哭笑不得的難堪心情。所以我突然靈光一閃,覺得這很可能會成為創作一部黑色喜劇的好素材,因為每當我想到那種只會出現在葬禮上的強烈的情感時,似乎每一件事都在圍繞著一個已經死去的人相繼發生,這只能讓你更加感慨活著的重要性,抓住了這些之後,《葬禮上的死亡》中的幾個主要角色也在我的想像中變得鮮活起來,即使是在參加葬禮、送別至親的時候,他們仍然不忘關注自己的需要和生活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