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地村
語言(方言)潮州話(潮汕話)行政隸屬廣東省普寧市大壩鎮
郵政編碼515345
電話區號0663(+86)
葫蘆地村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普寧市大壩鎮北部,省道236線(池揭公路13公里處)穿村而過,全村2010年全村人口由原6000多增加到8000人至9000人,海外有1000多人(部落在、香港、澳門、新、馬、泰、很多傑出企業)。葫蘆地村屬半丘陵地區,自然資源優越,山清水秀,民風淳樸,交通方便,全村集體經濟基本小康。本村民主要以種植糧食、青梅、蔬菜為主,屬純農村莊,80後年輕人到珠三角、香港、澳門、創業。經營:網路、電子、數碼、電腦、五金、水果、石油、等行業取得很大的成就。葫蘆地村也1999年被普寧有關部門命名為“普寧青梅之鄉”。村現有兩委幹部8人,黨員數62人。2005年起全新實行水泥路,水利建議,鄉道直省道236線,大大解決全村交通問題。“葫蘆葫蘆地傅梅仙學校
地傅梅仙學校”由泰國華僑“傅梅仙”女士,一人獨資興建。解決全村2000多名小學生,上學環境。葫蘆地村姓氏“傅”(潮音同布)占88%林氏極少部分“占12%”姓“傅”才是真正葫蘆地人。葫蘆地村牌坊
葫蘆地歷史背景
葫蘆地鄉人的姓氏主要為傅姓,傅姓先祖是明朝末年(約公元1600年左右)從福建遷來的,葫蘆地名稱的出處是先祖因為觀察其地形似葫蘆而得名的。據老輩人說,當時傅姓與莊姓的先祖,他們關係很好,原來居住葫蘆地的為莊姓,居住在果隴村的為傅姓;葫蘆地地勢比較高,果隴地勢比較低;當時的二姓的先祖因為莊稼的“莊”需要水而“傅”(潮音同布)需要乾一點而互換居住地方。這個傳說雖不可考,但這是老輩人流傳下來的一種說法。葫蘆地人多地少,歷史上就有很多人到海外去謀出路,主要僑居在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等地。葫蘆地人傑地靈,人才輩出,在各個領域都有很有成就的代表人物。葫蘆地是生我養我的地方,這裡山好水好空氣好,人更好!這個平凡的村莊,座落於群山之下,環境優美,空氣清新。這個自然風光優美的村莊,桃李芬芳,人才輩出。村莊的人民,都有著一雙勤勞的雙手,他們依靠著自己的雙手,辛勤耕種,豐衣足食,共奔小康。多少海內外僑胞心繫葫蘆地,每逢佳節之期,回家祭祖探親,同時也為家鄉的美好明天默默貢獻著。
傑出人物
傅梅仙女士就是其中一位。(泰國莊三友汽車配件集團公司)她出資為家鄉建設學校,培育英才,奉獻祖國,多少年來,葫蘆地桃李芬芳,人才輩出。葫蘆地的學子,祖國的棟樑之才,他們不負長輩的期望,這些年來,為建設家鄉葫蘆地,他們走出家鄉的大門,出外求學,取經,學習知識,建設葫蘆地家鄉。俗話說:月是故鄉圓,水是故鄉甜。多少海內外僑胞、名人時刻心繫故鄉,心繫父老鄉親,都有著一股濃濃的故鄉情。葫蘆地的村民們,善良,勤勞,他們靠的是自己的雙手和解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新的領導政策,創造出今天這美好的家鄉,他們堅信,只要憑著自己勤勞的雙手,就能夠豐衣足食,與時俱進。
葫蘆地的特產
青梅,是葫蘆地的特產,由於葫蘆地水土原因葫蘆地青梅特點胺基酸含量高。梅村民們辛勤種植,不斷探索新的耕種方法,種植青梅。近年來,葫蘆地村的青梅達到更好的豐收佳績。聰明能幹的村民建設青梅厴制廠,將青梅製造成各種特色美食,暢銷海內外,出口日本,也有的將青梅賣給前來收購青梅的外來商,每年的青梅銷量都非常可觀。這一切,都是葫蘆地村民的勤勞應得的回報。多少海內外僑胞看到家鄉出品的特色美食,心內是多欣慰。葫蘆地村是普寧市首個開設青梅綜合市場的村莊。普寧市英歌山葫蘆地大壩工業園該項目是再造一個“現有普寧經濟”的產業基地,是普寧發展工業的重要載體,是普寧經濟振興的龍頭工程,將為創建“商貿名城”提供重要的實業支撐。普寧市英歌山葫蘆地大壩工業園
[1]項目位於大壩鎮和赤崗鎮境內的半丘陵地帶包括葫蘆村,規劃控制總用地面積1.8萬畝,計畫投資約23億元,將採取BT形式投資建設。項目產業布局以紡織服裝、生物製藥、高新技術為龍頭,規劃設立粵東(普寧)紡織服裝產業示範基地、粵東(普寧)醫藥及醫療器械產業示範基地、粵東(普寧)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基地、大壩園和綜合服務基地,園內將配套建設五星級大酒店,金融、商住、教育、物流等服務功能齊全。項目建成後,概算每年可創造工業產值400億元以上,成為促進普寧市招商引資、激活民資民力,實現規模化發展的強大引擎,為普寧創建“商貿名城”提供重要的實業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