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經歷
1983年6月,畢業於武漢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
1983年7月至今,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體育課部工作。
199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5-1989年,多次赴日本學習進修登山戶外運動知識技能。
2001年6月,晉升為教授。
2011年1月-今,任體育課部副主任(主持工作)、主任。
問鼎珠峰
2012年5月19日上午8時16分,由中國地質大學京、漢兩校聯合組建的中國地質大學珠峰登山隊4名隊員成功登頂珠峰。
旦夕磨礪寶劍 一朝躍然頂峰
登山運動在中國地質大學有著優良傳統,世界七大洲的最高峰留下了幾代地大人挑戰巔峰的足跡。建校60年來,中國地質大學為國家培養、輸送了王富洲、袁揚、叢珍、李致新、王勇峰、次落、袁復棟等一大批優秀的登山運動員,為國家登山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
早在2010年,中國地質大學就決定以組織師生登山隊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形式,向中國地質大學60周年校慶獻禮。當年11月,學校就組建了珠峰登山隊。經過全校範圍內的層層選拔、多輪測試和兩年的艱苦訓練,最終產生了26名登山隊員。他們中有教師9人,在校大學生17人,其中女大學生3人,全隊年齡最小的僅20歲。
2012年3月19日,中國地質大學珠峰登山隊正式出征。經過在西藏拉薩地區、珠峰地區為期兩個月的適應性訓練後,登山隊決定於5月13日正式向頂峰發起衝擊。因天氣狀況不佳,登山隊一度受阻於海拔7500米左右的“大風口”,直至17日風力轉小,在校大學生德慶歐珠、次仁旦達、陳晨和教師董范4人組成的攻頂小分隊一舉突破“大風口”,到達海拔7790米的營地。18日,他們到達海拔8300米的突擊營地。19日8時16分,4名隊員成功登頂。
中國登山協會常務副主席李致新是地大的畢業生。這次為了來大本營指揮登頂,他3天只睡了3個小時。他說:“這次中國地質大學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標誌著我國大學生登山運動開展上升了一個新台階,只要嚴密組織,密切配合,尊重客觀規律,尊重自然,就可以在自然這片天地里鍛鍊更多的年輕人。”
傳統厚積薄發 眾人共鑄輝煌
當4名隊員登頂時,朝陽已映染了半面山脊。隊員們拍照、與基地連線,然後決定下撤。下撤之前,分布在珠峰不同海拔營地的其他隊員早已動身,分別前往更高海拔的營地,準備接應下撤的隊員。19日晨,地大登山隊隊長次落由7790營地趕到海拔8300米的突擊營地,準備隨時向上突擊迎接下撤的隊友。兩位高山嚮導達旺桑丹、索多已經在7790營地靜靜等待。在海拔7028米的北坳營地,則有隊員王冰和兩位高山嚮導次旦久美和羅布次仁。海拔6700米處的大雪坡,高山嚮導頓珠與隊員袁復棟、張瑜、張家榮隨時待命。
12時47分,經過4個多小時的下撤,4名隊員順利返回8300米突擊營地,並與接應隊員會合。20日18時許,地大登山隊隊員董范、德慶歐珠、次仁旦塔安全撤回大本營;陳晨在6500米前進營地休息一夜後,於21日安全撤回大本營。
不畏艱苦挫折 誓達光輝頂點
登頂的瞬間令人激動。在頂峰大學珠峰登山隊成功登頂的每一分鐘都充滿意義,可為了到達光輝的頂點,前進的過程充滿難以想像的艱辛。
從8300米突擊營地到峰頂,路程不足2公里。可就是這一路,通常卻要耗費登山者6至7個小時的時間。通往峰頂的這最後一段路,每一步都是生命與自然之間深刻的對話,每一步都是人類精神光輝的印跡,每一步都是年輕隊員們對高度、對意義的無止境的渴望和追求。
“7+2”歷程
所謂“7+2”,是指攀登七大洲最高峰,並徒步到達南北兩極點的探險活動。探險者提出這一概念的含義在於,這9個點代表的是地球上各個坐標系的極點,是全部的極限點的概念,代表極限探險的最高境界。
帶領中國地質大學登山隊於台北時間2012年5月19日8時16分成功登頂珠峰;
於2013年7月18日,地大登山隊成功地登上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
於當地時間2014年2月9日上東午,作為中坦聯合登山隊的6名隊員之一,成功登頂海拔5895米的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
帶領中國地質大學(武漢)“7+2”登山隊於當地時間2014年9月22日15時52分(台北時間13時52分),成功登上澳洲海拔2230米的科修斯科峰。
當地時間2015年1月19日中午12時左右,帶領中地質大學登山隊成功登頂海拔6964米的南美洲之巔阿空加瓜峰;
於台北時間2015年6月10日凌晨4時36分,帶領中國地質大學(武漢)“7+2”登山隊成功登頂位於北美洲的海拔6194米的麥金利峰;
帶領中國地質大學登山隊於台北時間2016年4月24日晚9點57分抵達北極點;
台北時間2016年12月14日2時30分,成功登頂南極洲最高峰——海拔4897米的文森峰;
台北時間12月25日6時16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登山隊克服天氣惡劣與嚴寒等諸多困難,以巨大的勇氣和挑戰精神,在白雪皚皚的南極洲成功徒步抵達南極點。
重要獎項
1999年校首屆“三育人標兵”
2001年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0年第六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科報會論文“一等獎”
2004年全國戶外運動“十佳”稱號
2008年《戶外運動》獲國家精品課程
2008年學校登山“突出貢獻獎”
2009年校研究生“良師益友”稱號
2009年學校登山“優秀組織獎”
2010年《大學體育—特色項目》獲湖北省精品課程
2012年獲國家體育榮譽獎章
2013年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2013年《堅持特色教育、培養拔尖人才——創建登山戶外運動教育教學體系的理論與實踐》獲湖北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課題類:
2001年野外生存體驗課對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意義的研究省級
2004年拓展高校體育課程----在高校開展野外生存生活訓練的研究國家級
2008年《戶外運動》國家級精品課程
2009年中國山峰資料及戶外運動資源信息查閱系統的開發研究省級
2010年《大學體育—特色項目》省級精品課程
代表性論文
《野外生存體驗課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研究》—以野外生存體驗課為例
《戶外運動課程構架設計的實驗研究》
《College Sports and Innov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主要著作
《大學體育》《戶外運動學》《登山運動》《戶外運動組織與管理》《野外生存》
社會兼職
中國登山協會委員、中國戶外運動專業協會副主任委員、武漢市登山協會常務副主席、中國體育科學協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