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淑芬

董淑芬

董淑芬(1919~1982),女,黑龍江省呼蘭縣人。口腔頜面成形外科專家。1941年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齒科部,後任職於長春醫學員口腔科、天津市牙病防治院。195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3~1957年在前蘇聯莫斯科口腔醫學院頜面成形外科深造,1957年6月獲莫斯科口腔醫學院頜面成形外科副博士學位副博士學位。同年回國。歷任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委員,西安醫學院黨委委員,第二附屬醫院黨委常委、副院長、口腔系主任、教授,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理事會理事,口腔學會委員,中華口腔科雜誌編委,中華醫學會陝西省分會副主任委員。是全國文教群英會的代表。她畢生獻身於人民衛生事業,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對工作極端負責,對技術精益求精,為促進我國口腔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主要成就

董淑芬教授多年從事口腔頜面外科工作,自五十年代後期專攻頜面成形外科,在頜面器官畸形、缺損的修復和再造及人體組織移植、異體及異種軟骨移植等方面的臨床研究中,均獲成果。 董教授在頜面畸形和缺損的整複方面,積累了大量臨床與實驗資料,不斷改進手術治療方法,某些方面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如:
一、對頜面部巨大血管瘤手術治療,尤其是對小兒面部巨大血管瘤手術後所引起的各種缺損畸形,創出了不同類型的整複方法。
二、對頜面部燒傷後所引起的畸形缺損整復治療,採用大面積全厚皮片移植,成活率98.8%,該研究獲1978年全國醫藥衛生科學大會獎。
三、對頜面部眼、瞼、鼻、耳、唇、頰再造的手術方法,具有住院時間短手術簡單,效果好的特點,全耳再造術全過程總時間(從第一次手術至完成),與國外相比縮短了一半以上,且遠期效果好,該項研究獲1978年全國醫藥衛生科學大會獎。
四、對先天性上唇全裂及鼻翼畸形創出了一次修復成功的手術方法,術後遠期效果好,且簡單易行。
五、對頜面部皮瓣的血液循環有深入研究,再造器官不臃腫,特別對頜部廣泛缺損的修復效果較佳。對治療面神經癱瘓提出了帶神經的顳、嚼肌、肌肉瓣移植,改進了游離脂肪移植方法,獲得了滿意療效。
六、發表論文及獲獎情況:在國內外發表了《頜面部腫瘤及其周圍組織的影響》、《費拉托夫皮管在臨床上的套用》、《全厚皮片移植在頜面部的套用》等20餘篇論文。從1960年開始進行了異體軟骨移植達130例以上,經遠期效果觀察,與自體軟骨移植後組織學變化相同,未發現吸收現象(感染除外);發表論著《異體及異種牛軟骨移植的臨床套用》和《大面積全厚皮片移植的臨床套用》,該研究獲1978年全國醫藥衛生科學大會獎,1980年衛生部授予二級科技成果榮譽證書;1975年將異種牛軟骨開始套用於臨床,提出了異體異種軟骨冷藏保存方法,該項目獲1982年省級二等成果獎;《上臂內側皮管法再造外耳的研究》獲1980年陝西省科技成果一等獎。 七、出版著作:參加《醫學百科全書·成形分冊》的編寫,合編有《口腔頜面外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