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浪村

董浪村

董浪村隸屬雲南省文山麻栗坡縣馬街鄉董浪行政村,屬於半山區。地處馬街鄉東邊,與鐵廠鄉太和、木杻村委會和董乾鎮白沙槓、馬龍村委會相連,距馬街鄉人民政府16.00公里,到馬街的道路為彈石、柏油路面,交通方便,距麻栗坡縣城103公里。國土面積19.26平方公里,海拔1,623.00米,年平均氣溫14.70℃,年降水量1,436.80毫米,適合種植核桃等農作物。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董浪海拔高度 :1623.00米
外文名稱:Donglang Village年降水量 :1436.80毫米
行政區類別:中國西南國土面積 :19.26平方公里
人口:2902人(2009年)年平均氣溫:14.70攝氏度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051.00
董浪生態林
畝(其中:田500.00 畝,地 2,551.00 畝),人均耕地1.06畝,主要種植 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4,51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3.5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2畝,主要種植桃、李、梨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10,405.00畝,其他面積924.0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11年底,該村已基本實現通電、通電視、
董浪村通村道路
通路、通自來水 、通電話等五通情況。全村有484戶通自來水,有161戶飲用井水,有35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5.15%)。有680戶通電,有51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1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75%和7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5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52戶(分別占總數的52.65%和37.06%)。
該村到鄉政府的道路為彈石路,到鐵廠鄉和董乾鎮的路為柏油路面;進村道路為土路;自然村內主幹道部分村寨硬化(如普臘、背丫口等示範村),其他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0.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鐵廠8.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0 輛,拖拉機2輛,機車49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260.00畝,有效灌溉率為8.52%,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6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9畝。
到2011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39戶;裝有太陽能農戶數22戶;建有小水窖161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85戶。全村有17個自然村484戶已通自來水;有28個自然村680戶已通電;有 27個自然村已通路,只有汪家坡尚未通路;有2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2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35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0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0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1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50萬元,其中:
董浪村種植業
種植業收入152.00萬元,占總收入的27.44%;畜牧業收入212.00萬元,占總收入的38.2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814頭,肉牛255頭,肉羊30頭);林業收入 36.00萬元,占總收入的6.5%;第二、三產業收入 139.00萬元,占總收入的25.1%;工資性收入116.00 萬元,占總收入的20.94%。農民人均純收入2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116.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42人(占勞動力的25.53%),在省內務工75人,到省外務工167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養殖業,畜產品主要銷售往縣內。2011年畜產品全村銷售總收入達3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8.3%。 
該村計畫大力發展養殖業,以進一步提高經濟收入。 
全村目前擁有專業合作組織5個,為種植協會、養殖協會和勞務輸出協會等,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149人。均未登記註冊,下一步計畫壯大組織的同時,爭取註冊1-2個合作組織。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80戶,鄉村人口2909人,其中男性 1524人,女性1385人。其中農業人口2870人,勞動力1731 人。該村民族以漢族、苗族為主(是漢族、苗族混居地),其中苗族164人,漢族族2745人。
到2011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100人,參保率95 %;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734人,參合率95.26%;享受低保177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6公里。該村建有公廁6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普臘國小和董浪國小),校舍建築面積3,080.00平方米,擁有教師22人,在校學生325人,距離鐵廠中學7.00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50人,其中小學生325人,中學生125人。全村建有業餘文娛宣傳隊4個,他們利用閒暇之餘為大夥搞點文化娛樂、科技及勞務輸出等知識的宣傳,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和科技文化知識,緩解了勞作的疲勞,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5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051.54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2006年一事一議籌資額 18,295.00元(人均6.27元),一事一議籌勞9,975.00 個(勞均 5.76 元)。年末集體總收入4.15萬元,有固定資產65.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進行公開。

基層組織

全村共建有黨支部6個(中壩、新寨、背丫口、塘子、普臘和董路),共有黨員73人,少數民族黨員6人,其中男黨員57人、女黨員16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且支書、主任“一肩挑”,下設28個村民小組小組長;有團支部6 個,共有團員111人。

人文地理

該村委會主要居住漢族、苗族,民族信仰不同。但對崇尚對神的信仰,每年的春節、中秋、元宵等節日都十分隆重。對於苗族的“花山”節,近年來都不是十分的常見,這主要與人們的觀念的改變是分不開的,還有就是沒有專人、專門的場地、專用的資金來源等,使這一民族特色在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村內大部分人目前都還十分崇尚於烤茶、吸水菸袋等頗具特色的農村習俗。

發展重點

存在問題:通公路的村路面等級、質量都不高,通公路村的村內便道也比較落後,髒亂現象突出;土地方面,旯旮地、陡坡地占到了耕地總面積的40%以上,高穩產田、地幾乎沒有,上千畝的荒山、荒坡資源因為缺水未得到開發利用;住房方面,全村大部分村寨建設規劃不盡合理,農戶住宅位置沿襲歷史,隨處而建,比較零亂;農戶住宅土坯房居多,達60%以上,部分經濟條件較好的民眾修建了磚混結構、磚瓦結構房屋,但還有近10%左右的民眾居住在損壞房和危房內,安全係數不高,居住條件較差;環境方面,農戶環保意識還比較低下,隨意堆放農作物副產品、肥料等,整個村寨衛生條件很差,秩序很亂,髒亂差問題十分突出,農民居住環境較為惡劣;
田坪子茶廠雖然投入資金進行規劃種植,但由於後期的跟蹤管理不到位,導致沒有什麼經濟收入,以及基礎設施硬體欠缺,沒有開發商進行投資開發。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一是千方百計發展好種植業,增強建設新農村的物質基礎。二是紮實抓好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增長知識,促進農民增收。
具體目標是:到2012年,農村整體基礎設施建設邁上新台階;農村普及九年義務教育,農民素質有較大的提高;農民醫療保障和文化生活不斷改善;農村集體經濟有新的發展;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依法管理、民主管理水平顯著提高。人均純收入達2200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